liuchaochao7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1.顺其自然2.形神兼养;3.动静结合;4.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选药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而这其中与我们生活联系最紧密,也是我们最容易把握的就是“食养”。所谓“民以食为天”。然而随着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西方快餐的涌入,传统的与我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一日三餐”越来越不为人所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处在所谓“亚健康”状态。而我所希望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都可以健健康康的,所以我学了,并且时刻提醒他们。 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也就是说,不但要吃,还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才会让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上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人吃五谷杂粮,也就是说“食常杂”即每日能够食用谷类及薯类、豆类及其制品、、纯热能食物,达到合理、健康之目的。要求每日吃不同的食物。食常杂的核心是坚持膳食的营养平衡和合理搭配,并持之以恒。粮谷类及薯类含有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豆类含有脂肪、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五果为助——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增加肠蠕动,有预防肠癌的作用。 水果中含果胶多,这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降低固醇的作用,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水果中含有容易消化吸收的糖,可直接被身体吸收,有利于中老年人大脑能量的补充。 水果中的名种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能刺激中老年人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龙眼:龙眼味甜,主要功效可开胃益脾,养血安神,补虚长智,在《神农本草经》望还说可怕五脏邪气,厌食、除虫毒等等。 芒果还具有药用价值:患慢性咽喉炎、音哑,用芒果煎水,代茶饮用,可去炎消哑,使嗓音甜润;取芒果2~3个,煎汤口服,可治疗疝气 菠萝的果肉中菠萝:含有一种独特的酶,能分解蛋白质。吃了大量肉类菜肴后,嚼上几片鲜菠萝,对消化吸收帮助很好。 桃子:性温,味甘酸,能消暑止渴、清热润肺,有 "肺之果 " 之称,适宜肺病患者食用。桃子果实营养丰富,尤其铁的含量较丰富,是缺铁贫血患者的理想食疗佳果。此外,桃子含钾多,含钠少,适宜水肿患者食。炎夏食桃,可养阴生津,润肠燥。 等等不胜枚举。 五畜为益—— 动物性食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 维生素 B族和维生素A、D 五菜为充—— 也就是青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对于养颜,防止坏血病,益智等都有很大帮助。 此外还要多喝水 水是健康之本。人体70%是水分,血液里90%是水分,脑组织80%也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甚至高达体重的85%左右。 人类饮水比吃饭更重要。水对于健康人体,延年益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同时是最佳溶剂。它在人体内携带着许多溶解或悬浮的宝贵的化学物质,滋养着人体的生理。人体内各种生化反应都要依靠水才得以完成。体内代谢产物的输送和毒物的排泄也需依靠水来进行。人体任何部分缺了它,就将无法生存。水在维持生命方面比食物更重要。人若不吃饭,光喝水也可延续生命2个月左右,若不吃饭不喝水则最多可活7天,高温天气只能活3天,可见水对于人体是多么重要。但是人们往往忽视饮水的重要。饮水要以不渴也饮,渴饮不足为训。饮水应以喝白开水为主,辅以其他饮水应高新鲜度,水煮沸后再烧3分钟,达到国家标准。饮水要先用水漱漱口,湿润口腔,要掌握慢饮、多次、少量。 当然想真正做到养生,还要从饮食,运动,心理等各方面进行训练。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过自从上过这门课,我正在努力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试着影响身边的人。现在的我每天早晨刷牙前喝杯水。中饭前喝口汤。饭后尽量保证半个小时的午睡。晚上少喝水,白天多喝水。梨睡前一杯牛奶。然后经过了一个安逸的睡眠之后,早晨醒来时要先躺半分钟再起床。经常买些水果吃。烟戒了,酒也不怎么喝。经常打打球,踢踢足球。效果很明显,精神好多了,脸上的本来不多的痘痘也没有了。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式,我的身体会越来越强壮,同时也希望身边的朋友都可以健健康康的以后漫长的人生。 
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62 MYKJ文化教育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杨静(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大学新生刚刚进入一种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和以往的中学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能否很快适应,关系到他们能否正常健康发展。在大学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发现,学生的学习智力并不等同于他们的人生智慧,学习好,并不等于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正是因为对主、客观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不少大学新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出现情绪困扰,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活动效能。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教育契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1引导大学生以辩证的观点认识自我和客观环境,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后,多数学生会出现适应性问题。作为中学的佼佼者,曾经是教师、家长、同学心目中的宠儿,是同学仰慕的对象,围绕的中心。但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学习竞争,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可能像中学时一样出类拔萃,他们要面对在新的班级体中重新自我定位的问题。但这对于一贯“优秀”的大学新生来说非常艰难,很多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这种突来的变化,于是陷入了无尽的苦恼之中。甚至怀疑“是不是我的脑子出现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用“认识环境———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苦恼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之所以内心感到痛苦,是环境改变带来的心理落差———由原来的“优秀”变为“平凡”造成的。然后,和他们一起探讨大学和中学学习的特点和差异,引导他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经历进行对比,使他们对大学的学习产生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自己和新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实力对比进行重新估计,指导他们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环境的变化。其次,使他们明确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对自我的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要看到环境的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重新评价自己,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和他们具体讨论,掌握正确定位,建立合理努力目标的科学方式。调整好心态,早日适应新的学习,并且执著努力,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2进行人际交往的指导,提高人际适应能力作为中学优秀的学生,是班级的焦点人物,他们中的多数人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交往心态。进入大学后,这种“自我中心”被动等待的交往心态,使他们出现了认识偏差。因此,只有及时进行交往心理和具体技能的指导,才能使他们尽快摆脱苦恼,走进成功交往。进行人际交往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强化交往意识———正确交往观念———指导交往行为”。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交往的强烈愿望。让学生认识到宽松、和谐、友好、互助的人际交往氛围是对我们的一种心理支持,是心情愉快、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地去建设良好的班级交往环境。其次,矫正学生思想认识中不合理的交往观念和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我中心”和“被动等待”的交往观。中学时他们都是别人主动接近,缺乏主动地交往意识,习惯于接受而忽视付出,认为友谊首先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关心而开始。教师要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彼此之间共同付出,只是付出或只是获得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