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anjin
一 件 艺 术 品艺术品,是指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是精神产品而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在我们家卧室的转折角有一个醒目的橙色南瓜。这个南瓜是我的婶婶送给奶奶,奶奶一直摆放在我的家中。这就是我喜欢的艺术品。这个南瓜直径大约是36厘米,顶端有一个大约4厘米的花把。一大片的橙色中,有一小点的绿色,整个搭配的非常协调,越看越像《灰姑娘》里的南瓜马车! 其实,这个南瓜是陶瓷的,重约3斤。它的表面非常的光滑,冰冰的,硬硬的,但是能让人爱不释手,就像捧着一个聚宝盆。那深绿色的花把有点透明,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同时也增添了几分活力。一个南瓜整体被分成了10份,真是十全十美呀!这个南瓜构造较为简单,跟农民伯伯种出的南瓜样子是一样的,色彩也不是特别鲜艳夺目,而是一般的橙色,让人感到自然和谐,生机盎然。这简单朴素的造型比镶着奇珍异宝的艺术品更有情趣。 这个南瓜做的非常逼真,真像刚从蔓上摘下来的新鲜的南瓜!玻璃南瓜表面泛着亮光,在不开灯的情况下,把玻璃南瓜放在餐桌上,贪吃的人肯定很想冲上去咬一口。 玻璃南瓜那朴素的颜色使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的诞生是与玻璃陶艺工人那双勤劳的手分不开的。这个南瓜,为我家增添了很浓的艺术气息。 
工艺品游艇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条工艺品—游艇。这条游艇造型别致、结构精巧、古香古色,具有意大利威尼斯的民族风格。 这条富丽堂皇的游艇是由塑料制成的,长40厘米,宽10厘米,高15厘米。由船身和底座两部分构成。底座呈圆锥状,红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纹。上部与船底相接。船底为黑色,船身为金黄色,船头是尖的。在船舱和船头之间的部分有一个可以装卸的小灯。这个灯是夜晚照明用的。因为这是一件工艺品,所以灯内没有真的灯泡。在船舱前有个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个跳舞的小人。这个小人别看样子小,可是制造精细,她上身穿一件银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舞裙,腰上还系着一条蓝色腰带。她双手上举,呈跳舞姿势。她的上身与两腿是用两个铜环相连的。两腿直垂下来,悬空。船舱是船的主体部分,为立体梯形,顶篷呈半圆形,前后左右的墙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花纹。其中有的呈鱼形,有的像花朵……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就好像鱼儿在水中嬉戏,马儿在草原上奔腾,花儿在花丛中开放,这个玲珑的小船舱还可以打开呢!在后部两个棱架的基部各有一个活动的螺丝,能把船舱的整个盖子掀起。我想这就是船舱中门的装置吧。掀开盖后,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小盒了,盒内有一排排小椅子,这样游就可以坐在舱内来观赏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外貌了。在舱盖的背面还吊着八个小灯泡,就像一个个倒挂着的酒瓶子,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船尾还有一位船夫站着,他头戴黄色小礼帽,身穿白色衣裤,领子上有蓝色飘带,腰间系一条红腰带,风度翩翩,双手拿着一个船桨,这就是威尼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桨划水,看起来,他划船的技术还十分高超呢。 这条金碧辉煌的小船不但可以当工艺品还可以当玩具。在船的底座上连有插头,把船身、小人等装好后,接通电源,船就可以转起圈来,跳舞的小人也开始转着圈地跳起舞来。舱内壁灯也跟着亮起来了,随之又响起了优美的音乐。看着,听着,我好像真的到了威尼斯。作为一位贵宾坐在这富丽豪华的游艇上,有人在为我跳舞,船夫在为我划船,带我去游览威尼斯这神奇的水上世界;让我观赏碧波荡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桥;让我领略威尼斯古老灿烂的文化……这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了,就像作梦一般。
我是怎么爱上拉二胡的呢?那还得从一次演唱会说起。 一年前的一个晚上,妈妈带我去参加音乐会。我看到节目单中有一个二胡独奏的节目,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二胡是什么模样的呀?当舞台帷幕徐徐拉开时,我看见舞台中间的演员演奏的二胡:一根细细的木制琴杆,琴杆上有两根琴弦,琴杆下装有茶杯形状的琴筒,还有一把马尾做的琴弓。随着演员手指的按压和弓子的拉动,美妙的琴声使我陶醉。爸爸告诉我:“二胡从唐代就已出现,有人还称它为‘中国式小提琴” 。 我十分羡慕,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学会拉二胡。爸爸妈妈满足了我的愿望。从此,我每周末都要在留旭音乐学校认真学习,每天晚上在家刻苦训练,有时累的手臂都酸得抬不起来。经过一年多的严寒酷暑,我也登台演奏一些经典曲目,也参加过“青少年艺术之星”的比赛。 其中我最喜欢拉“田园春色”这首曲子,春暖花开万象更新,农民在田园工作,这是一幅自然的画卷。在田园春色这首乐曲当中,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幅图画,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那种热爱。每拉这首曲子我总感觉自己像是奔跑在春天的原野上,那种自由、活泼让我很快乐! 人人都说:“外国最难演奏的乐器是小提琴,而中国最难演奏的乐器是二胡。”我学会了二胡,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以后我要好好学二胡,让外国人都知道中国有一个人会拉动听的“中国式小提琴”——二胡。 二胡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为会拉二胡感到自豪,我喜欢二胡。
小的时候,我们上绘画课就叫上美术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美术就是绘画。但是后来知道,美术所指的范围更大一点,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和书法,篆刻等。当我看到有中国美术作品鉴赏这门课让我们选的时候,着实有点兴奋。因为这门课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中国画,书法等等艺术方面的东西,这对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当时选这门课的同学有三百多人,而只要80人左右。也许我足够幸运,我选上了这门课,这又让我兴奋了一段时间。第一次课的时候,我兴高采烈地去上课,凭着自己对一课课室了解,迅速找到了课室,看都不看课室的号码就坐在里面等待老师上课。等了许久,见老师打开课件——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我晕,原来美术教这个的啊??觉得不对劲,跑到外面一看,原来那课室是405,不是403。于是火速赶往403,幸好没有迟到。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位子,于是满意地坐下来等待老师上课。没想到第一次上课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难道这昭示着我与这门课的什么关系?前几次课讲的是中国史前的美术。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史前文明的东西,为我们的祖先那无以伦比的智慧感到无比的娇傲与自豪,在四五千年之前可以做出现代人都无法复制的器皿,不,那不是单纯的器皿了,成了珍贵的艺术品。原始人类的生活用品和祭祀礼器可以达到那样的艺术成就,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瞠目结舌。比如出现在龙山文化中的一件黑陶就足以让我们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那是蛋壳黑陶高脚杯,最薄的地方仅有2毫米,这是我们现代的技术无法达到的。有一位山东淄博的陶瓷大师曾想复制出相同的黑陶,但是都是以失败告终,不是没有烧制成功就是即使烧制成功也根本无法达到这么薄的厚度。而当时的彩陶也表现了我们祖先的艺术天赋,那些动感飘逸的图案,流畅的线条,无不诉说着我们祖先那惊人的艺术气质。除了陶器,还有玉器,无论是中华第一龙:C形玉雕龙还是精美的玉琮,都透露出我们的祖先那精湛的工艺水平。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在生产力那么低的原始社会创造出了如此多具有如此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难道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具有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也证明了我们的祖先们的艺术天赋。随着青铜器,书法,绘画等的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的先辈们创造出了足以在当今炫耀的艺术珍宝。随着老师那不断深入而且精彩的讲解,我们仿佛渐渐看到了中国美术的起步与发展,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先们的生活与生产,体会到了我们先辈们那惊人的智慧……后来,我总是盼望着星期四的到来,因为可以上选修,这对我来说是很少出现的情况。或许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的惊人魅力吸引着我,又或者是因为我想了解中国的美术史……后来,老师把重点放在了中国画上面,这样我们对国画的产生、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与西方的油画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画有着自己特有的气质。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相对西方绘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都非常讲究,特别是山水画中的皴法,变化多变,表现效果非常好。中国画中的人物画,讲究传神。在几千年的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前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宝,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那种独特的魅力。从粗犷质朴的远古岩画到张择端的风俗画神品《清明上河图》,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到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各个不同时代的画家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民族的精神财富。还有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书法和陶瓷。中国的书法艺术从几千年之前形成到现在,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辉煌,涌现出了大批的书法名家。从王羲之和王献之到颜真卿,从苏东坡到赵孟,从董其昌到刘墉,中国的书法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的陶瓷,仿佛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有着独特的艺术气质。从远古的彩陶到唐代的唐三彩和秘色瓷,从宋朝的五大官窑瓷器到明代的青瓷,再到清朝的珐琅彩瓷器,中国的瓷器将各种不同的釉法发挥到了极致,并将中国画等融进了瓷器当中,创造出了一个个高峰。老师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我们中国美术的发展史,并介绍了很多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他们的重要的作品等,让我们在中国传统美术的浩瀚的海洋中畅游,领悟到了中国美术的魅力和风采。每次进课室的时候,我总是会向老师问好,然后微笑,其中有我对老师的那份敬意和感谢,因为我知道老师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中国美术的东西,还因为她那精彩的讲解和介绍……很庆幸自己选了这门课,了解和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在现在的小孩热衷于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时候,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也面临着挑战呢?但无论如何,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魅力,这是勿庸置疑的。或许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会走错课室,但是我们会很快地找到我们自己的课室,并上好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这门选修课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学到的东西将一直陪伴着我们,并不断的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