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xuenie
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他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其代表作有 《印象·日出》,以下简要分析一下这张画。 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词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位“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 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外光表面的新探索《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这幅画表现的是哈佛港的晨景。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你在晨雾迷茫的水边观赏过日出的景象吗?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验,那么,当你欣赏莫奈《日出的印象》这幅画时,想必会再次领略大自然在这一美妙时刻的动人妩媚。你看:笼罩港口的氰氯雾气尚未消去,远处的景物依然隐没在一片朦胧之中;而煌煌红日正在升起,把满天云霞染成五彩;薄明的晨曦在动荡的水波上活泼地跳跃;早起的舟子驾着小船向我们驶来……。面对这样一幅美好、清丽的作品,我们很难不为作者对自然的诚挚的爱所感动,也很难不为作者再现这水光天色的高超技艺而赞叹。然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1874年4月15日,这幅风景画首次在巴黎的《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展出时,就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一位名叫勃鲁瓦的记者还在《喧哗》周刊上撰文批评,他写道: 这幅画一模糊地、令人难受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也证明了作者的无知,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它使我们受尽折磨,因为它仅以怪诞诱人;要想用画得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那是太容易做到了。”这位记者还俏皮地从这幅画的画题中摘出“印象”一词,用以嘲笑莫奈及其同志的新艺术。他未曾料到,这个词竟在美术史上留存下来,并且在“印象主义”的旗帜下,那些喜欢露天作画、追求光与色的变化的画家,居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上来了一次革命,从而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