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b1995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时期第二段:秦汉时期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上古期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 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上古时期的第二段是秦汉文学。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中古期中古期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中古期的第一段从魏晋到唐中叶。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 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 地位。中古期的第二段是从唐中叶开始的,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唐中叶以后文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这次改革。中古期的第三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 文坛的主导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的读者 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近古期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二、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并在作品 中以更加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三、诗文等传统的文体虽然仍有发展,但已翻不出多少新的花样。从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的第一段。近古期的第二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与明清易代相比,鸦片战争的炮声是 更大的一次震动。鸦片战争带来千古未有之变局,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外国翻译作品的逐渐增多,文学的叙事技巧更新 了。近古期的终结,也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我们仍然划定在“五四”运动 爆发的1919年。 
1990年,郭延礼出版了三卷本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后两卷于1991年、1993年出版。这是以个人之力完成的一部多卷本的断代史专著。该书在中华民族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描述了汉、满、蒙、壮、回、藏、白、侗、彝、布依、土家、维吾尔、哈萨克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学风貌及其成就,“打破了中国文学史多系汉族文学史的传统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学史的体制”(注:公冶文雄:《评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一卷: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日本《清末小说》总第14期(1991年12月),第50页。)
按年代理理顺序:各个年代有些什么人物,作品。什么学派是主流、主张什么、有什么重要的代表作、后来的发展演变。这就行了。例成表式的会有助于你的学习理解。
三期上古——先秦中古——从秦汉到明代中前期近古——明代中后期到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七段:先秦时期:神话——诗经——楚辞——诸子散文两汉文学:汉大赋——抒情小赋——五言诗萌芽(古诗十九首)——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文学:四言诗(曹操)——五言诗成熟(建安七子——七言诗萌芽(鲍照)——宫体诗)——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隋唐文学:唐诗(五七言诗歌的巅峰)——唐传奇(小说发展阶段)宋元文学:宋词(唐诗的变形与发展)——元曲(散曲+杂剧、宋词的发展与变化)——话本小说(白话小说的萌芽)明清文学:白话小说(长篇:三国演义、水浒传;短篇:三言二拍)——文言小说——明传奇(元杂剧的发展《牡丹亭》)近代文学:四大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绝对原创,有问题百度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