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199311
一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呢? 第一,大量的阅读。阅读是写作的根本,当然天赋异禀者例外。但是即便是天赋超绝,这类人在小时候也是得到过大量的阅读,不过他们对于语言或者逻辑的领悟力比起常人更强一些,比如张爱玲。七岁便开始写小说,十几岁便已经震惊文坛。这类人在当今也只是凤毛麟角。所以,平常人请走寻常路。“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人肚里有“货”储存的时候,才不至于出现下笔词穷的尴尬局面。毕竟有输入,才能有输出。所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到一个人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以后,他便会很自然地萌生出写意。至少肯定会有跃跃欲试的想法。第二,现场记录。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忽然某个时刻脑袋灵光一闪,文思如涌泉,或者有个奇妙的故事构思,但是你又没有一个完整的脉络,那该怎么办呢?请记录。无论您的脑海中这个念头又多么的奇特,请认真对待。第一时间内,通过手机或者身边的纸笔记录。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用最简单的文字即可。遣词造句无需太讲究,后期可以补充修饰。第三,优质阅读。这一个阶段,是建立在你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基础的写作能力之后进行。也就是在第一阶段的大量阅读之后。这个时候,选挑阅读作品,就要有初步的计划。比如有些人喜欢散文,想要尝试散文写作的,可以读一读朱自清,贾平凹,梁实秋等散文作家的散文作品。喜欢小说的朋友,那经典作品就太多了,多如过江之鲫。比如特别煽情的余华《活着》,沈从文的《边城》,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等等。 喜欢诗词的朋友,也可以对号入座。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家,或者根据喜欢的作品风格购买对应的书籍。国外的经典名著,建议多读细品。不同的译者翻译出来的内容真的差别很大。直接影响到个人的阅读体验。(曾经读过不同版本的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记得其中有一个版本翻译得就像网文,真的是让人非常难受的一件事情。)第四,勤于练习。大家都知道,一个良好的习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有多重要,乃至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终身事业。那么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又该怎么做?首先您要做的是勇于下笔。生活中,我们也许会碰到这样的一类人群,他们有写作的想法,但是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却是“我也想写,但是我不会呀。” 他们大多存在着一种“自卑”心理,之所以给这个词加上引号,是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自卑,而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写得不好,给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事看到会觉得面上无光。当然,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以本人为例,曾经某段时间,我迷上了诗歌,而且是现代诗歌。诸如林徽因,席慕蓉,海子,国外的泰戈尔,雪莱啊,他们的作品皆有阅读。然后再翻看以往写过的那些“诗歌”,顿生一种“不堪入目”的挫败感。细想来,不过是一时兴起的闲趣罢了,倒也不曾认真钻研过它的好与坏,美与丑。所以也不会执着。所以,敢于下笔,也是对于小白来说,是第一步,也是写作这门功课里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更要注意养成一个写作的良好习惯。前期,无需注重遣词造句,后期可以慢慢斟酌,通过修改,再修改,最后再去追求文章的整体效果。如果有一天,您爱上了写作,你会发现这是一相当有趣的功课。也不必临渊羡鱼,那些靠写作挣钱的大神们,人家付出的更多。如果你没有过人的天赋,那就在努力上下功夫吧,毕竟天道酬勤。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在当前的小学课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地强调模仿的作用和功能。尤其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课教学,仍然以模仿写为主,致使一部分学生在习作时,不“仿”就不写,不“仿 ”就无内容可写。于是,在习作中出现诸如编造情节,随心所欲地乱写、抄袭、套作等弊端。这样,自然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习作课教学步出模仿作文误区,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习作课的教学中大胆探索。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我的做法是:一、明确目标,端正教学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就是小学习作课教学的目标。作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大纲还强调:“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因此,在制订习作课教学计划时,应按照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思路,要求中、高年级写反映实际生活的例题。在平时习作课教学中,要“事必躬亲”,把主要精力放在丰富学生生活,指导观察生活方面,在文外下功夫,拓展写作内容,每次作文之前,必须有生活实践。二、读题赏新,培养写作兴趣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范文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久经锤炼的佳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文章的生动内容,要求熟读,注重背诵,仔细体味作者匠心功力,使学生在吸收知识,增进技能的同时,不断增添写作兴趣。启发他们把吸收、消化的养料(语言、写法、知识等)通过习作练习表现出来。当然,这种“表现”决不是机械的套仿,而是能动的借鉴,灵活的运用。在习作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文题的思考与设计。在命题上,切忌呆板、落套,应力求新颖、有趣,带有感情色彩。如《在天气最冷的时候》、《老师的白发》、《动人的一幕》、《爸爸(妈妈)我多想对您说》、《节日,这里最热闹》、《今天,我在同学家做客》等文题,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趣。这样把题目出到学生的心坎上,就会加强题目对写作欲望的诱发力,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表达欲。学生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从而达到不吐不快之意境,写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高。三、指导观察,提高写作水平注重指导观察,是迅速提高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而快捷的途径。指导直接观察。先教给学生观察知识,这包括观察的目的、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重点乃至抓住特点观察等。语文课本中规定的观察作文,有写植物、动物、景物、人物、事情、场面等,都须逐一认真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如教完《爬山虎的脚》、《落花生》等课文,指导学生回家仔细观察植物,并出半命题作文:我喜爱的植物-- 。有位同学平时作文不怎么样,这回按照要求去做,写了“太阳花”,结果写得很有特色,我在班上口头给予表扬后,还把他的习作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同学们看到后,习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指导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指看别人观察写下来的内容,也就是阅读别人的文章。间接观察为直接观察提供语文材料和各种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别人的写作经验,是直接观察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四、有的放矢,提倡自由写作有的放矢地提倡自由写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规定的观察内容在没有命题的前提下进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放开写”。此方法提倡学生不受传统作文框架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一任思绪自由奔驰,凝注笔端。如自习课上,一只麻雀突然飞进教室。安静的教室立即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关门窗,有的同学拿扫把、竹杆,有的同学嘴里发出吆喝声,有的同学昂着首手舞足蹈……麻雀在教室里飞旋,同学们神态多异,情绪高涨。最后麻雀飞累了,终于被一位同学逮住了。“众生捉鸟”的“壮观”一结束,立刻让同学们自由写此景此情此乐此感,结果,同学们的习作见仁见智,大多言之有物,把逮麻雀的场面描述的淋漓尽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故事式开头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二、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三、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2]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