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6

咚咚冬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论文摘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老刘同志

已采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快到了万家团圆、其乐融融的中秋佳节。不过今年的中秋节,由于紧挨着“九一八”事变82周年纪念日,追往思今,使我们于欢庆之际,不能不涌起几多凝重的家国情怀。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百年屈辱史中,“九一八”并不是孤立的事件,但“九一八”庶几堪称让国人蒙耻最深的事变。仅从事变爆发时中方拥有压倒性的绝对兵力优势,结果却在当局“不抵抗政策”下,于短短4个多月内,断送了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5倍的东北三省,导致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而言,就足以羞得国人无地自容。著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女士曾痛斥蒋介石道:“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先生创作的《松花江上》,深切倾诉了东北民众的悲惨遭遇和悲愤激越的情感,更是令人肝肠寸断。耻辱与苦难,始终是“九一八”绕不过的情感基调。一个忘记所蒙耻辱的民族,是永无尊严的可悲族群;一个忘记所受苦难的国度,是永无希望的奴隶之邦!“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尽管中国早已不是羸弱屈辱的“病夫”,华夏大地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翻天复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已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我们仍要铭记本民族的耻与难。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土地虽然肥沃,但向来不出产仇恨、狭隘、侵掠扩张;发展中的中国缺乏很多东西,但向来不缺乏善良、宽容、和平友好。勿忘“九一八”,说到底是为了牢记国耻,唤起必要的忧患意识,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科学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持这份清醒,仍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外部环境看,日本政府多年来拒不正视侵略历史,拒不反省侵华罪行,右翼势力甚嚣尘上,“拜鬼”、“购岛”闹剧不断,加紧争夺钓鱼岛控制权,加快发展军力,急欲冲破“和平宪法”约束,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大有复活之势。从内部情况看,毋庸讳言,我们民族内部仍有极少数败类,对此,几年前那篇名文《中国还会再出汉奸吗?》已经做了透彻分析,令人倍感沉重。邓小平先生说得好:“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也是真道理、大道理,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根本。对外,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内,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和平时期的汉奸现象要警醒,要重视,要研究,及早、干净、彻底地清除滋生汉奸流毒的温床,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秋一轮月,万家共团圆。良宵佳节,丹桂飘香,当我们沉浸于家的温馨幸福时,千万不要忘了国的昨昔今朝,毕竟,有国才有家

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论文摘要

279 评论(13)

努力的小花

尼玛币就回家几iii噢噢噢哦哦哦哦i哦iiii哦哦哦
136 评论(10)

天明鑫8

远眺前方,我们的祖国母亲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回首过去,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展现眼前。这一幕幕是无数的爱国者用他们的爱国激情造就的这一切,是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用滚烫的热血浇铸的史册。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思绪起伏!爱国英雄岳飞曾经说过:"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为此,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刻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他的一生也确实做到了精忠报国;爱国科学家钱学森,被誉为导弹之父,美国人说他抵百万雄师。但他却抛弃高官厚禄的利诱,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导弹研究中;"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在革命党统治时期,爱国作家朱自清宁死也不吃美国送来的救济粮,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耻辱,是对中国人的一种歧视……这些爱国志士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名字将被千秋万世所铭记。因为他们对祖国的拳拳之心让后人永远不能忘记。的确,我们的祖国曾经有过辉煌,但也有过刻骨铭心的耻辱史,这一切已经被一个岁月的见证人--历史无声无息的记载了,想抹也抹不掉。我们不能忘记,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列强趁机入侵,侵略者们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战败的中国只好在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纸上写满了无数屈辱的条约,从此,中华民族遭受到空前浩劫。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一切都应该归罪于清政府的迂腐无能,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卖国贼却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212 评论(11)

阿阿隼

你好,关于对中国古代人文的国家情怀的理解,我觉得要想理解,国家情怀要查阅一些相关的内容和资料才可以
29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