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议论文高考优秀作文800字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7

南农阿桑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议论文高考优秀作文8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善举≠拯救》有时你一个善意的举动,或许并不能拯救一个或一群生命,相反,你会让它们万劫不复,就如那个游客一样,本是出于善心去拯救一只小生命,却不曾想,他因此而使几乎所有的小龟成为老鹰的口中之食。  或许这个游客的心理是人类常有的,对于弱小的,没有任何抵御能力的生命他们总会倾其所能去帮助它们,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样的溺爱或善心总会让它们有那样一种依赖的心理,到最后却和人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对于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我们或许所能做的只是掏尽身上所有的口袋,给他一点施舍。而我们却不知道,这样做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他也不可能靠你那一点善意的“资助”而生活有任何的改变。或许我们该大声告诉他们,一个人要生活,乞讨没有出路,他应该试着去努力工作,赚钱养活自己。谁都希望这世界上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逢人伸手的乞讨者。不是吗?  而这个游客的举动也突然让我觉得像现实社会中那些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总是把孩子当宝一样,含在嘴里怕化掉,捧在手心怕碎掉。过分的溺爱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也使得孩子有了太强的依赖心理,其实他们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当的空间,让孩子放手去成长的。曾看过一句话:既然老天给了我们青春,我们就要放手一搏。也相信,我们离开了父母的好心、溺爱,我们一定会有“摔倒了再爬起来”的能力,而不是爬在原地等父母把我们扶起来。  很多人遇到以上经历时,一定也会像游客和我们的父母一样,“护着小龟爬进大海”。而他们却不知道,疼痛,是成长的第一步,没有经历过创伤和疼痛的人生是不可能完整的,因为经历过,我们才不至于象小海龟一样,在还未经历生命是怎样的过程便已经全部逝去。  所以,希望所有善良的人放开你们的手,让我们去自己面对,自己去经历吧!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经历过才会成长。  因为———疼痛,是生命的第一步。  评析:文章在把握原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进而联系到对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文章把游客的善举———“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和当今社会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呵护、溺爱联系起来,对比进行论述,见解不俗。

议论文高考优秀作文800字

93 评论(10)

那样自己

卖麻团了,卖麻团了……"又是这该死的叫卖声把我从梦中吵醒,不用说,现在是五点三十分,离我该起床的时间还有半小时。  不知怎地,就在最近,我们这来了一个卖麻团的老头子,他每天五点半的时候就开始叫卖了,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每天都是他搅乱了我的好梦,我本应在六点起床,这时候被他吵醒,让我睡又不敢睡,起又不想起,只好在床上翻来覆去,白白浪费半小时的时光,别提有多难受了,为此我对这个卖麻团的十分痛恨,听到这个叫卖声就头痛心烦,不知在心里恶狠狠地骂过他多少次了。  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对这个卖麻团的老爷爷的看法,一下子改变了。  那是一个很晴朗的星期天的早晨,我照例还是被这可恶的叫卖声吵醒,我用被子紧紧捂住头,心里别提有多狠这老头了,难得有这么一个休息日,也不让人好好睡个懒觉,真是可恶!忽然,在声声刺耳的叫卖声中,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百灵鸟的啼鸣声,清脆悦耳,宛转悠扬,我的心不禁一动,反正也睡不着,不如出去看看早晨的景色,顺便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手艺究竟如何,于是我掀开被子,麻利地穿了起来。  我拿了点零钱,走出家门,嘿,好晴朗的天哟,天空一碧如洗,阳光灿烂,我的心一下子也开朗起来。我顺着叫卖声找寻那位卖麻团的老人,远远就看见一个老人被一大群孩子围着,我心想,怪不得天天来叫卖,原来生意不错。我赶忙紧走几步,走近一看,心中不由得有些吃惊,我心中卖麻团的是一个全身沾满油污、邋遢龌龊的人,没想到眼前的这位老人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却上下整洁得体,显得干练精神。我暗暗产生了几分好感,递过手中的零钱,说:"给我来两只。"老人一手接过钱,另一只手拿起一双筷子和一只方便袋,夹出两只麻团放到袋子里温和地说:"小心,拿好。"我接过来,拿出一只,咬了一口,真是又香又脆,口感极佳,味道好极了,我不禁对他喜欢起来,细细地打量着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道道岁月刻磨的皱纹,身体硬朗,脸上始终对孩子洋溢着可亲的笑容,怪不得孩子围了一大圈,怪不得孩子这么愿意吃,怪不得天天来叫卖……我满怀惬意吃着麻团往回走……
102 评论(8)

agoni_M

200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 与其指责在后,不如防范于先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小孩摔倒了,旁边分别代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 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在于:面对下一代的教育,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总是习惯于事后的指责,却不能在事发之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于是难免会出现漫画中表现的这种怪异现象。 不是吗?我们的许多家庭,父母亲忙于生意上的奔波,却把下一代的教育这样的大事情丢弃在一边。于是出现了许多“留守型”的儿童,而这些“留守儿童”又往往成为“问题青少年”。这种“留守儿童”现象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普遍。它给我们的青少年教育埋下了诸多的隐患。还有的家长只顾自己在“修长城”,置子女的学业于不管不顾。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已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投下了阴影。一旦孩子出了什么事情,家长们不是首先从自己疏于管教方面找原因,而是多方推脱责任,甚至对孩子横加指责。我们不禁要问:在孩子出事之前,你们做家长的对孩子的教育,又做了些什么? 我们有些学校也一样。只是一味地忙于抓升学率,疏于对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方面的教育。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式地形式上“点”一下,没有将其落到实处。而当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动辄就是各种形式的处分,各种批评与指责更是不在话下。我们不禁要问:在学生犯错误之前,你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忙了些什么? 还有我们的社会,忙于追求经济上的效益,而忽视了为我们的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金钱至上的观念、新的“读书无用论”等正在腐蚀着我们的青少年的灵魂。而一旦某一青少年犯了罪,我们的社会舆论则大肆宣扬,大兴指责。我们不禁要问:在青少年犯罪之前,你们的社会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舆论引导方面,到底有没有尽到责任? 与其在下一代出事之后多方地指责谩骂,不如在青少年出事之前做好防范和教育的工作。古人尚且知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我们的现代人更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要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防范和教育的工作,关键要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即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还是社会,都要把教育青少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勇敢地担当起来。其次要树立防范意识,深入了解当前青少年思想发展的动向,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再次要树立疏导意识,既要做好事发之前的引导工作,又要做好事发之后的教导挽救的工作。各种指责和谩骂是要不得的,它只能促成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18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