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8

zjw小虫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科技工作者应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自己租地种土豆,让农民先看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开免费培训班,手把手教大家种植;全国两会时甚至将土豆带到人民大会堂现场推广……为帮助云南澜沧的乡亲们脱贫,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拼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扶贫院士说来地里写论文才叫真本事。 朱有勇,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位在世界植物病理学界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在60岁那年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离开熟悉的校园和实验室,加入扶贫大军。在云南一个深度贫困的山村,60岁的他换上迷彩服,扛起锄头,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院士扶贫”不是口号、噱头,更不是走马观花,朱有勇一年中有100多天住在村里,而且几乎天天长在土地里,一干就是整整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为帮助云南澜沧的乡亲们脱贫致富,他自己租地种土豆,让农民朋友先看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同时免费开培训班,手把手教大家种植,跟大家一同劳作在地里行间,为大家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土豆种植产量,并且在全国两会时将土豆带到人民大会堂现场进行推广。除此之外,这位院士还搞现在流行的直播带货,1小时卖出了25吨土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不仅帮贫困群众提高产量,同时还帮助群众销售。这位扶贫院士曾说“来地里写论文才是真本事”,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出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澜沧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院士直播带货,让知识借助网络平台转化成生产力,创造了经济效益,帮助农民脱贫,这也让那些有志于学的学子有了更大的前进动力,号召更多的农学学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科技工作者应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342 评论(13)

fiona_feng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16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