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ZL1988
【佛教入传】 佛陀之教法,经僧众及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等护法者之大力宣扬,渐及全印度,并扩展至其他区域;向南传至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称为南传佛教,以巴利语结集佛典,侧重自我彻悟;向北经中亚诸国传至我国、韩国、日本等地,称为北传佛教,依准由梵语转译之汉语佛典为主,强调自度度人。惟佛教传入我国之确实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传统上则相信系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 )传入,如牟子理惑论、四十二章经序等皆载有当时佛教入传之事。 兹略举佛教入传之传说如下:(一)谓海内经、山海经所载三皇五帝时之伯益已知有佛。(二)列子卷四仲尼篇,孔子尝言西方有圣人,此圣人即指佛陀,故谓佛教于先秦时代已传入;更有窜改周穆王篇,而谓西周穆王时佛教已传入。(三)汉法本内传、周书异记,均谓佛法于周代已传入。(四)历代三宝纪卷一载,周代已于各地建立阿育王佛塔,然佛塔与经典皆为秦始皇所毁;又谓秦始皇四年(243 BC),西域沙门释利房等十八人携佛典入华。(五)北齐魏收所撰之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载,汉武帝元狩二年(121 BC )霍去病伐匈奴,得休屠王所祀之金人,安置于甘泉宫;或谓此金人即佛像,亦即佛教东传之证据。然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汉书卷五十五霍去病传等,仅言及得金人之事,并未言及佛教,此金人或为西域之天神。(六)释老志又载,张骞出使西域归国后,谓大夏之邻有身毒国,尝闻浮屠之教;然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汉书卷六张骞传等,虽言及身毒国,却无浮屠之记载。(七)刘宋宗炳所撰之明佛论载,东方朔尝与汉武帝论对劫烧说,此为汉代接触佛教之据。(八)明佛论又载,刘向所撰之列仙传中,有七十四人为佛经中之人物;然列仙传之真伪已属可疑,更遑论其内容。 以上诸种传说虽难以与史实相符,然由其内容及所列之时间可推知,佛教传入我国时,或许未及时受到重视,以致未留下详尽之记录。又佛教为外来宗教,在其教团逐渐扩展之时,势必与道教,甚至儒家学派争衡,或为提高佛教之权威性而逐步上溯其东传之年代。 
在石窟群的最东边,还有个唐乾封年间(666~668)开凿的千佛龛,高 5米,宽12米。龛口两侧刻二天王,龛内中间刻 1尊较大的优填王倚坐式像和造像记,其余各壁均刻排列整齐的小佛,共 999尊,加上中间的倚坐像,恰为1000尊,俗称千佛洞。为研究初唐雕刻的重要资料。巩县石窟的主要洞窟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上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造遗风,简雅洗练,成为北魏晚期风格的典型,而且还孕育着北齐、隋代雕刻艺术的萌芽,在中国古代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比较印度早期和中国早期的石窟,是个很有趣的题目。从印度早期石窟的浮雕,可以看到中国早期石窟的艺术源头。例如:石窟入口的火焰形门劵,就和山西河北几个北齐石窟的门劵惊人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