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quan1985
一、对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是实行地质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城市是人口最集中、人类活动最频繁、人地相互作用最剧烈的地方,也是地质环境最脆弱、地质环境问题最多、造成危害和损失最大的地带,因而也是地质环境风险最大的地带,如何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合理保护管理,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引入地质环境风险管理,符合当今社会潮流,对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是实行地质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城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研究成果表明[11],现有城市中,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有160多个,产生灾害性地面沉降的城市超过50个。仅1998年,城市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就发生约18万处,造成1157人死亡,10000多人受伤,毁坏房屋50多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多亿元。地面塌陷分布广泛,全国城市中仅岩溶塌陷就有700多处,陷坑近3万个。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也比较严重。海水入侵使沿海城市超过1000km2的地下水水质劣变。由于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城市土壤表层旱化,土地沙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水资源严重缺乏,污染日趋严重[18]目前687个大中城市中400多个缺水,108个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2000多万方,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全国687个城市中有310个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但有近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且在不断恶化。城市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占用耕地、污染环境[108]我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超过60亿t,占地75万亩,在全国687座城市中、已有200多座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2000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北京周围的垃圾场占地总面积2万多亩,173个垃圾场中,有94个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地下水中有的污染物(如“三氮”)超出饮用水标准300多倍。几乎所有的垃圾场都对土壤和附近的地表水造成了污染。城市地下空间开拓缺乏足够的地质资料支撑,带来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增加建设成本地下工程施工诱发地下水污染、地下涌水突水、地面塌陷、围岩稳定性等问题。如黄浦江一越江隧道,在施工中引发多处地面下沉(最大沉降量约5m)、造成多处坍塌(最大地面塌陷达4~5m),竣工后,因隧道纵向变形,引起接缝渗漏、泥土流失,引起地面建筑物开裂破坏[108]。黄浦江另一越江隧道,施工过程中遇流沙产生塌方,使黄浦体育馆地表坍陷1m多,还导致饱水砂性土的管涌、液化、地层中沼气侵袭等现象。矿业城市地质环境日趋恶化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矿业城市近40个,其中严重的有25个。全国每年仅因采矿导致的地面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亿元以上[10]。矿坑排水或冶炼废水污染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公害。我国每年因采矿产生的废水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5%左右,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严重。尾矿、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损坏地表。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十分迅速,已经由1978年的9%发展到2008年的68%;在今后9~20年是特别关键期,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这段时期,我国城市将加速扩容,人口将迅速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将迅速扩大,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消耗将迅速增加,城市环境保护与污染破坏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将大量涌现。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过去发达国家已经历过。如何避免、防范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问题出现之前超前预测。一般城市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与地质环境风险有关的问题的出现,将有一个潜伏期,这个潜伏期是很长的,一旦潜伏期结束,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就不可挽回。要避免或控制城市化过程中地质环境可能遭受的危害,必须提前对这些问题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在城市中远期规划中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地质环境风险来源、原因和风险的大小,并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具体地质环境条件,以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我国的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开展了几十年,积累了大量资料和数据,也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地质环境的风险评价,在国外有学者已开始做,但方法并不成熟。但是,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已有学者对地质灾害等进行“风险”评价,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多数只能算“危险性”评价,而真正意义上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特别是包含经济或生命损失的“地质环境风险的经济学评价”还见得不多。二、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研究意义为什么要选择地质环境风险的“经济学评价”?这是因为过去在地质环境质量、适宜性等方面的评价,及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易发性等方面的评价,已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成果基本上能满足相应的需求。但为了地质环境的保护、管理有新的突破,必须有新的思路:即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必须要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才能有效“挑动”城市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从地质环境科学角度,指出城市建设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或城市重大工程建设时,如不遵循地质规律,将付出的包括经济损失在内的代价,并提出控制环境风险的对策或措施,这即是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可让城市规划、建设或管理者接受和重视。 
_jsp?id=ff80808113131bfa0113132ec4b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