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中国现代史的论文题目有哪些高中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3

gsdgsd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现代史的论文题目有哪些高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np33

已采纳
我心目中的朱总司令"的论文

中国现代史的论文题目有哪些高中

88 评论(11)

zyj805137

中国现代史重大问题研究论文  一带军事奇才——林彪  张磊 5030309959  斯大林称他为“天才战将”  美国人喻他为“不败将军”  蒋介石称他为“战争魔鬼”  林彪,一个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功、过、是、非交杂的风云人物,一个曾经的骁勇善战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一个晚年谋求权利、将中国搅得天翻地覆的阴谋家,还是一个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难得的奇才。  作为一个军事家,林彪的军事思维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他成功的指挥了平型关大捷,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士气,他主持在东北建立了根据地,并一手将东北野战军发展壮大,亲自主持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林彪的军事思想,我认为可概括如下:  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依托广大农村进行人民战争  这一点与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不谋而合。抗战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产党的全民抗战。当时国民党抗战屡战屡败,因为没有很好的发动群众,群众的力量是左右战局的重要条件。林彪达到东北后,建立了东北的根据地,并建立了东北野战军,依托广大农村,使国民党反动派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并最终在平津辽沈两大决定性战役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创造了损失7万人,歼敌40万人的军事奇迹。  培养优良战斗作风  历史学家评价林彪,说他“杀伐决断”。清史学家用过这个词形容过年羹尧,文学家也用过同样的词汇评论过《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们常常说这样的人“狠”,但是战场上并不是一个将人情的地方,在战场上只有有效的消灭敌人,勇猛作战,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林彪在部队建设上,更加注重官兵素质的培养。战场上要求的就是进攻时只准向前,拣薄弱环节进攻,硬的地方交给后续部队,强力部队纵深进攻,进军雷厉风行。好的战斗作风应该是:战斗积极性高,有命令打,没有命令只要对全局有利的仗也要打;勇敢顽强,不怕伤亡,能强攻,能死守,敢于刺刀见红;能吃苦耐劳,不怕走路,不怕困难,不讲价钱;迅速紧张,雷厉风行,说出发就能出发,动作快,行军不掉队;执行命令认真严格,完成任务彻底,不打折扣;在上级总的意图下,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积极地机断专行;自动与友邻配合协同作战;在失去统一指挥和与上级的联系时,也能独立作战,奔向有枪炮声的地方。依靠这样的部队,才使林彪在战场上屡立战功。  作战指挥和战术原则  1 实行战略防御,战役战斗上必须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战略上的防御是积极防御而不是消极防御,是攻势防御而不是单纯防守,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单纯为了“守土”,是有重点的防御而不是到处设防,是战场上主动进攻而不是被动挨打。战役战斗上的一切防守、退却都要围绕着进攻,配合进攻,造成进攻的条件。针对解放战争中的作战情况,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形式应以进攻的运动战为主,以袭击的游击战和阵地的反击战为辅。运动战是战略上攻势防御的主要体现。要把大部分兵力分配打运动战,包括村落攻坚战和城镇攻坚战;以小部分兵力打阵地防御战和游击战,以牵制敌人。  2 实施战役战斗指挥,必须掌握好正确定下作战决心、选择攻击目标和作战时机三个重要环节。有七分胜利把握就下决心打,如果再加上勇敢和正确的指挥,就可以克服那三分冒险,争取十分胜利。两种仗应该打:能胜必胜的仗;虽无充分把握,但所获胜利大、即使不胜亦无妨大局的仗。四种仗不能打:完全没有把握的仗;虽胜但得不偿失的仗;情况不明的仗;虽第一步战斗能胜,但对下一步战斗不利以至妨碍整个战役计划的仗。对敌实施攻击时,应首先割裂并歼灭敌之一路或一部,然后逐次转移兵力各个击破。对运动之敌,一般应选孤立或较弱的一路,在特殊情况下亦可选较强的一路予以歼灭。在同时需要攻坚和打援时,一般应先顾一头,再顾另一头。通常是佯攻据点,实打援兵,亦可先克据点,再歼援兵。对坚固防守之敌的进攻战,不仅要解决扫清外围和突破前沿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纵深战斗的问题。实施攻坚战斗,要注意不要打急,攻击队形不要太密,要大胆插到敌人后面切断分割敌人,切实组织好火力。阵地防御战,要准备随时实施反突击、反冲击,以少数精兵固守纵深要点,集中主要兵力隐蔽控制于待机位置,待敌攻我阵地不下或在我阵地侧后绕过时迅猛攻击之。  3 在战役战斗上形成兵力对比的绝对优势,才能保证进攻作战的胜利。战役上要以5~6个团打敌1个团,兵力宁可感到多,不可感到不够,以便能同时进行攻击、阻援和围堵溃逃之敌,求得全歼敌人。战斗上也要把3/4~4/5的兵力集中用于主要突破方向,切忌分散使用。  4 “一点两面”的战斗部署。“一点”即是将攻击的主要兵力集中到突击点上,突击点选在敌之部署弱点上,应综合考虑敌我双方的条件去判断敌人薄弱部位。敌之弱点有三种:虽然好打但与主要部署无关;与强点相联系的弱点;既是弱点又是要害的地方。选择突破口,最好是打第三种弱点,其次是第二种,实在没有这两种才打第一种。实施突破时,口子不能张大,以免分散兵力。“两面”即是至少在两个方向(兵力多时可三面、四面)对敌实施包围或钳制。总的来说,“一点”是打垮敌人,“两面”是把被打垮的敌人消灭。  5 “四快一慢”的攻击原则。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追击动作要快。相对于“四快”而言,“一慢”是指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发起总攻的时机要慢,攻击准备要充分,搞清敌情、做好准备后再打响,不能打急了。对于运动中的敌人,发起攻击要快些,但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对于退却的敌人,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追击,慢了敌人就会跑掉。  6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不能打莽撞仗,必须经过准备才能攻击;对退却之敌要打“莽撞仗”,猛打猛追,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对于要退未退之敌,完全莽撞或完全不莽撞都不行,首先应迅速抓住敌人,准备好了再打。  7 攻坚战斗中,突击分队要采取“四组一队”的战斗编组。将加强了的突击分队(通常为连级单位)统一编成四个既有分工又密切协同的战斗组。火力组可配属团或师的炮兵和坦克,负责火力准备和火力支援。爆破组负责清除障碍、开辟通路、炸掉敌坚固火力点。突击组负责打开并巩固突破口。其余为支援组,担任扩张战果的任务。在实际战斗中,可不受四个组的限制,要根据不同的作战目标编组和临时确定任务。  8 “三三制”的战斗队形。为便于班长指挥和避免队形过于密集、造成过大伤亡,每个班编为三至四个战斗组,由正副班长和作战勇敢并有战斗经验的战士担任组长,每个战斗组三至四个战斗员。冲击时各战斗组之间和各战斗员之间均采取三角等战斗队形 ,交替掩护前进 。  9 “三猛”的战斗作风。在进攻战斗中要“猛打”、“猛冲”、“猛追”,不让敌人有喘息时间,一举把敌人打垮。“猛打”即是各种火器集中到主攻方向,以猛烈的火力打击主要目标。“猛冲”即集中火力射击后,突击部队乘势猛烈冲击,以火力、手榴弹、刺刀等消灭敌人。“猛追”即对被冲击溃乱退却的敌人实行猛烈的追击,要一直压下去,直到全部消灭敌人。  10 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法。在辽沈战役中,林彪使用此战法,两昼夜,歼廖耀湘兵团五个军共十万人,刷新了解放军战史纪录。  11 斩首式打法。林彪要求作战时第一炮一定要打中敌人的指挥部。所谓擒贼先擒王。可以使对方部队指挥陷于瘫痪。这种斩首式打法后来广泛被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采用。  历史是留给后人去讨论的。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林彪的反党叛国罪行是儿子林立果一手造成的,林彪没有参与甚至毫不知情;也有人坚持认为,林彪在部队中,在参与国家政策中,别有用心的神化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呼风唤雨,却是在是十恶不赦的罪人。无论后人如何评价他,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作为一位军事家,林彪的军事才能是永远值得后人去研究和利用的。  注:本文部分参考《林彪的军事思想》一文,但绝大多数内容系本人课上课下所学所感,并非抄袭。
117 评论(15)

mo-jiajia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论文。中国近代发展的很好,而且越来越好。
169 评论(9)

beckeet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中国近代史  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为首(曾国藩、张之洞等)。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创办首个(陆续多批)近代企业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因为政治上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巴黎和会”。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但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消息传至国内,群情激愤。5月4日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北京学生们喊着“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的口号涌上街头,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因有法国特务监视,转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8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  历史启示: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历史不应该忘记,历史也不应该被忘却。 从幼时发蒙那天起,重复在我耳畔的,便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道德逻辑,而正视如钉在板上的历史,更多的却是与长年所习教义不甚一致的悲剧。为了到哪都说不清白的毒品走私,竟明火执仗地打上人家,天下邪恶之最,可居第一;把图财害命的强盗拒之国门之外,应是最天经地义的正当之举,可结果总是邪恶者揣着占地索款的条约凯旋,正义者屈辱地舔怃着流血的创伤。广大农民为获得生存的空间,衣食的饱暖,揭橥天下第一家,共享太平的义旗,也是顺呼天而应呼人之事;而为了少数人的骄奢淫逸,把万千生灵残杀在血泊之中,这与正义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逻辑依旧没有显示灵光。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历史把无情的事实揭示给我们时,也把答案藏在了其中。倘若,我们了解到在中英对持的剑拔之际,道光帝向大臣们提出的无知疑问;道光帝得知英国女王自择配偶,大笑夷蛮之邦不懂婚姻大事需遵父母之命;讨英大军的主将向巫师讨教,用妇女便尿的马桶,破英军“妖术”(即新式枪炮),就会得到这样的启迪:命运操在愚昧腐朽统治者手中的民族,是连正义的战争也是打不嬴的。同样当我们看到约束士卒分男营、女营,不得过夫妻生活的洪秀全,自己却妃子萦绕;北伐失败,西征未达预期目的,而劝诫他人不能凌夺斗杀的“上帝家族”成员们,却已经为争万岁的名分刀枪相向;天国后期的大政,掌握在洪秀全两个贪鄙嫉贤的长兄和一个女官总管手中,就会认识这样一个道理:不超越自己的敌人,就别指望得到胜利之神的青睐,由农民领袖导航的战船,无法冲出封建的旋涡,到达解放的彼岸 八十年代以来,很多青年人怀着兴国的责任感,穷诘这样一个问题,即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曾以悠久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施予了极大影响,为什么在近代会落伍,使近百年的历史充满屈辱当一个民族以文物礼仪隆盛的“天朝上国”自居,深闭固拒,夜郎自大,就会使往昔的荣耀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滞缓本民族继续迈进的步伐。流动的历史,不等待任何一个民族,你耽于“十全武功”、“万国向化” 的旧日迷梦,人家却经历了文艺复兴产业革命和政治变革,当这个人类发展最新阶段赢得历史的恩宠时,一切蹒跚其后的民族,便面临被征服的命运 但历史有时强加给一个民族的命题是不容选择的,要摆脱敌人的奴役,首先要国强但是,国人认识这一点时,却走过了曲折的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中华民族总在惨遭劫难之后,才省悟奋起。好在有成千上万的爱国者,为寻求救国真理前仆后继,执着地求索,他们或许过于轻率但却不乏清醒,他们或许还带着未开化的愚昧但却不缺少睿智,他们或许过于轻信但绝不怕牺牲,他们在困惑中奋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从而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种下了契机。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过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长大后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想写论文不一定要照抄,你可以结合我给的资料吧它转换为自己的话就是自己写的论文了,其实论文与作文没什么区别,最大的不同在于论文只要你说的正确就可。稍微加点自己的看法,套点史实。所以自己去加油吧!你一定可以自己写出满意的文!
14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