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办法
天平自古在人们心中便象征着公平公正,原先的“法”字中也有天平的形状。现在天平就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律是一种约束,是具有强制性的,是本国治理国家的一种法制武器,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在我国,完善的法制社会已逐渐形成。法律也正像天平一样时时刻刻发挥着公平公正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公平公正正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当“非典”病毒肆虐的时候,正是全国人民人心惶惶,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正是全国温度计、口罩等医用品急需的时候,一些不法商贩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哄抬物价,使物价足足涨了2——3倍,并且假货层出不穷(比如:板蓝根冲剂等)。国家一再发出:关键时期——任何厂家、商家不能哄抬物价,制造和销售不合格的商品。可是,不法分子仍然昧着良心继续做一些违法之事。而我们可敬的白衣天使正在阎王殿门口徘徊,随时都有蹋进鬼门关的危险。可是他们却为了全国人民的健康,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而努力忘我的工作着,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商人赚黑心钱相比,是何等的高贵。在这反差极大的情况下,天平倾斜了,为了维护天平的平衡,法律的尊严,我国的执法部门迅速紧急行动起来,及时严惩了一些不法商贩。法律不仅仅约束着普通的百姓,同时也约束着极具权威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党派的根本,就在于它最能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最高权力的机关,也是衡量一个真正共产党员标准的一个权威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最能全面的完善法律,也是执行法律的最高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法律最能得到具体的体现和落实。原河北省财政厅厅长李真,虽然以前曾为河北人民的父母官,但是他不为人民谋事,贪污腐败,中保私囊,丧失了作为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面对这样的贪官污吏,靠谁来约束和管制这曾经红极一时的河北省父母官——只有靠国家的法律!对李真的严厉惩处,是中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最鲜明的见证。在如,北京原市委书记陈希同也曾是一手遮天的“大”人物,为什么回堕落为阶下囚呢?同样靠的是国家的法律,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没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是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讲稳定必须讲公平公正,法律是衡量公平公正的标准,法律就是天平,要稳定求发展靠的就是法律,法律就是公正,法律就是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大于权!在如,安徽的劣质奶粉,使多少婴儿失去了生命,又使多少婴儿变成了“大头娃”,又使多少婴儿变成了瘫痪,等等一切的不良后果都是一些不法分子法制观念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把人民利益和生命抛在了脑后,这些被人深恶痛绝的不法分子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世间就没有正义可言,社会上就再不会有公道,对他们的严惩全国人们拍手称快,同时体现在全国人民对法律的依赖和法律的尊严。现在,我们正是学习阶段,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学法,懂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合格人才,使天平不再倾斜! 
小谈信念字典说:“信念就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歌德说:“信念是储蓄在自己家里的私人资本。”安格尔说:“信念是驱使你勇往直前,遇难不退的甲胄。”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的黑暗之中,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海伦·凯勒说:“信念是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它照亮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我却毫不畏惧地走向‘魔林’!”信念是阳光,是空气,是水,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人只要抱定信念,有所追求,“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描写了一位因患肺炎而危在旦夕的年轻女画家——琼珊。医生说她只有十分之一恢复的希望:“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当时正值深秋时分,卧病在床的琼珊便开始数窗外一棵常春藤上的叶片。她坚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脱落时,自己也就该死去了。那时的她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因为她的脑海中漆黑一片,没有信念。窗外的常春藤叶纷纷飘落,而最后一片叶子在狂风暴雨中始终青翠的挺立枝头。琼珊心中的冰雪开始消融,终于,她感悟到“想死是有罪过的”。于是开始积极地与病魔对抗,两天之后,竟奇迹般地痊愈了!是什么力量把琼珊拉离死亡而走向幸福?是信念!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象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让琼珊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但欧·亨利的这篇小说并未到此收尾。其实,常春藤上的叶子早已落光,琼珊看到的那片长春藤叶只是墙上的一幅画而已!而作者,正是她楼下一位同样被肺炎判了死刑的画家。老画家年事已高,为了让琼珊永远不会失去希望,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忍着巨痛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幅作品——墙上的常春藤叶。是什么支持着他完成了这个艰难的过程?还是信念!他的信念就是用自己的余生之力帮助另一个人燃烧起生命的希望。他成功了,他的成功与琼珊的成功一样,都是因为抱定了生命的信念!信念到底是什么?难道是一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魔法?是一种力量无穷的超能力?也许,世界上最伟大的智者也说不清楚这个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人必须拥有信念,没有信念的人只会象空虚的果壳一般脆弱而空洞,而拥有信念的人则能拥有最丰硕的生命之果。我想,信念就象太阳的光芒。你丢弃它,与它背道而驰,便会渐入黑暗;而你如果面向它,拥抱它,眼前就会是一片光明!
为官清正廉洁,办事公平公正 ——提高警惕,把好廉正第一关 翻阅时下报刊,一些徇私枉法,疯狂敛财而沦为阶下囚的贪官污吏,在被审查期间往往不约而同地如此反思:本来是想做清官的,但经不住诱惑接受了第一次贿赂后,也就放松了警惕,一步步走向了堕落。 显然,那些受党教育多年,身居显赫高位去胆敢以身试法的贪官,断不是东窗事发后一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可以轻飘飘搪塞过关的。然而究其蜕化变质的轨迹,倒也确是由那第一次的思想松懈起步的。很多私欲膨胀而毁于贪欲的“人民公仆”在铁窗内回首自我毁灭的过程时,常常因“一个不慎,满盘皆输”而泪涕横流,痛不欲生。这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宋代哲学家王廷相讲过这样一个寓言:轿夫穿着新鞋进城,始而小心翼翼,生怕弄脏新鞋,后来一分心踩进水塘,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踩过去,再也无所顾忌了。轿夫行路有个警惕第一脚的问题,为官行政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有些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抱负尚存,口碑尚可,一旦下水湿了第一脚后,便“进臭久闻不知其臭”,甚至“破罐破摔”,在毁灭泥潭中越陷越深,以至不能自拔。此类教训举不胜举,是足以令每一个有职有权者惊醒的。 谨防“湿第一脚”,除了各级干部从严自律,洁身自好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建立健全有力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惟有如此,方能真正震慑那些心存邪念和侥幸的意志薄弱者,使其“有此贼心,无此贼胆”;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绝大多数执掌权力者清正廉洁,“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而公平公正跟廉洁是有连带关系的。公平是大家都明白的,无非是指办事无私心,处理事件不偏心,以规章制度为准则,坚决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办事,不徇私舞弊,即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但是一个人必须要有廉洁,才会公平;反过来说,如果心存贪污,那什么公平都没有了。 例如一个做官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廉洁不贪污,当然他处事就能够公平;要是换一个贪污的人,所谓“有钱得生,无钱得死”,那里会公平?说到贪污,其实并不是只有“吃钱”叫贪污,凭自己的感情用事,也是贪污;比方说:我有权力,对于跟我有感情我喜欢的人,我可以利用我的权力,随便给他好处;要是跟我没有感情或者我所讨厌的人,我就对他刻薄,吹毛求疵,应该给的也不给他;这虽然不是金钱的贪污,却是感情的贪污。一个廉洁的官员,必须摒除内外的污点,才能做到清清白白,公公正正。 无欲则刚,只有廉洁才能秉公办事,秉公办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廉洁奉公最主要的收益就是赢得民心。民心不可违,百姓不可欺,不如此,何以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官之道在于廉洁奉公。“公生明,廉生威”是为殷鉴。对于做官的人而言,廉洁奉公是为官之道中极其重要的谋略。 率先垂范守清廉 廉洁奉公显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