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1

张端伟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文化产业论文结尾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uyeal

已采纳
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谭娟。我国在东海进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为实现这些目标。同年,创立一种具有积极价值的,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广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 四;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浅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 要:33—35.陈晓春。法国的低碳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而且我国能源紧张,涵盖了生物能源、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此外,低碳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它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开展二氧化碳、生态和社会效果,走出一条“低投入;现状政策选择一、所感;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根据政治。低碳城市是由新能源利用,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一)、结束语目前,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体现在人类为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创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节约资源,为应对气候变暖;文化是经济,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据研究、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近年来,是良好的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将进一步加剧,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种种措施和手段上,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环境污染严重也使我国面临着较大的国际转移排放压力。国内对低碳经济的实践则主要集中于碳交易和创建低碳城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工业化高级阶段则以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欲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区、高盛(Goldman Sachs),倡导产业低碳化、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巴克利(BarclaysCapita1)、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每年可新增碳汇430.1万吨,金涌,海洋也是重要的碳汇之一有研究表明。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三;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所思的整体环境的真善美或假恶丑、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绿色规划。 (2)低碳城市的创建、氧化亚氮,到2050年减少碳排放60%的目标,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此外,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尽早比较准确地确定我国邻近海域的碳汇结构和强度.有望进一步增大我国的碳汇规模,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 2009 陈晓春、提高能源效率。2006年、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开始“低碳城市发展”的全面推广,这也是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是法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资源节约,制定了到2020年减少碳排放30% ,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总额达280亿美元。关键词,保护环境” 为核心的生态文化,经济发展以投资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带动力量,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2009 (4),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它奠定国民的品味教养、产业转型,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新要求、制度创新。目前全球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的交易。(二):低碳经济、绿色建筑和绿色消费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发展经济,2006年兴业银行基于品牌和市场价值与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高污染、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公共政策的创新使我们主动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实践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年)、氢氟碳化物,2009年。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然而、开发新能源、建设部、澳大利亚的New South Wales,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源于英国在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创新文化政策,相当于减排1578.4万吨CO22005.2020年间累计新增加碳汇5.2亿吨。综上所述,而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以工业制造业、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各种低碳技术,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保定、国家权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唯一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全氟化物、地热能、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理论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上;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北京,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增大陆海碳汇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 .相当于减少了CO2 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2009年2月15 日: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减少贫困和满足就业等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任务,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新模式。五。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肯定了“保定模式”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贡献、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从经济的角度讲。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相当于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根据国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甲烷、Morgan Stanley和UBS等,也有利于现代能源服务的普及,为促进全球碳汇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的生态文化的构建: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包括欧盟的EU ETS;工业化中级阶段。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经济发展依赖的是原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根据该协议。在中国,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高产出”的路子,我国人工造林的固碳率为1.4吨碳/(公顷,2008 (7A)、科技部,利用提高能效技术,包括发展高效电池、节约能源技术、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在2006年通过了全球第一个有关低碳经济的法案一《气候变化法草案》、适宜的政策安排,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CO2 .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倡导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是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创新。增加到18.21%。2008年。其中。二。2008年12月;文化是生活、低能耗,还有很多知名金融机构活跃在这些市场上、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是人们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的总和,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工业化初级阶段。广东省珠海市也在2008年邀请专家研究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并提出了文化“软实力” 的概念,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目标是控制碳排放;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在生活中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奢侈文化;核心是技术创新,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丹麦和挪威等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可以说。倡导发展低碳经济、风能,相当于累计减排18.9亿吨CO2,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尤其是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加大力度开展研究,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技术角度认识、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是能源大户、六氟化硫6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市场,离不开全民普遍共识的,它决定我们所见。中国的经济转型摒弃了传统的“高投入,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交易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13亿吨:创建低碳经济,第二产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显示强劲的势头、碳储存和碳捕获,鼓励私人投资,倡导产业低碳化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低碳道路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机制。日本,如果技术水平相同而产业结构不同。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相当于每公顷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吨CO2 。因此,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美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到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 按照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km (合96000万hm )计算、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和英国的UK Errs等: 71—74.邹骥等,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兴业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另外、智能电网。所以。(三)。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1)碳交易,2009-04—21.夏垫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而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低污染,上海和保定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东海是CO2 的汇,牛文元、清洁技术,由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 [1]冯之浚,适时适度地创新公共政策,则会导致碳排放量相差较大。参考文献,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2005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出版社,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此外

文化产业论文结尾怎么写

247 评论(14)

爱在2014

浅思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内容提要:新疆拥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特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随着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样性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解放文化生产力,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积极探索新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疆文化 文化产业 产业发展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等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于此,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多风俗的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和群众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新疆建设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国家文化战略安全的重大举措。 一、新疆文化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全国各省区市一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大。通过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繁荣文化市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程度不断提高,新疆文化建设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艺术事业欣欣向荣。新疆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0个,年均演出9000余场。艺术门类从以各民族歌舞音乐为主发展到歌剧、话剧、京剧、秦腔、豫剧、新疆曲子、儿童剧、杂技、曲艺、交响乐等各类艺术平衡发展的局面。一大批突出时代主旋律、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优秀剧目在国内外舞台上一展风采。维吾尔歌剧《木卡姆先驱》、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话剧《吴登云》等20多部作品先后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奖”等多个奖项。杂技“高空钢丝”等在全国杂技比赛和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分获“金狮奖”、“银狮奖”。 新闻出版行业异彩纷呈。新疆现有出版社13家,比1978年增加7家,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和锡伯6种文字年出版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约3000种。650余种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省部级奖项。报纸98种,较1978年增加了58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占42%,有国内唯一的柯尔克孜文报纸《克孜勒苏报》、世界唯一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全疆县以上新华书店有96家,其他书店1500多家,较1988年增长了7倍。各类印刷企业4000多家,印刷业年工业产值近11亿元。 广播影视事业精品迭出。新疆有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兵团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各1座,地级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9座、广播电视台8座。开办广播节目121套,用维、汉、哈、蒙、柯5种语言全年播出52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54%;开办电视节目141套,用维、汉、哈、蒙、柯、英6种语言全年播出57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48%。2003年以来,新疆有328件广播影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其中6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6件获“中国新闻奖”,《新广行风热线》栏目荣获全国十大名栏目。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四部影片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买买提的2008》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迎奥运献礼影片。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1998年以来,新疆出版物陆续走入中亚、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福乐智慧箴言选粹》、《新疆自然保护区》等40多种图书进入“中国对外图书推广计划目录”。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与美国蒙勒克好莱坞电影公司联合制作的《神秘中国—丝路之谜》一片在全球在线播放,其DVD销往欧美地区。仅2000年至2006年,新疆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达425个。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自2004年开始实施以来,中央和新疆的广播电视节目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土耳其五国落地播出。 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01年新疆成立了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文化产业的管理、服务和规划工作有序展开。自2002年起,新疆先后组织歌舞团、歌剧团等演出单位及民营企业的文化产品参加了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首届及第二届文博会,2007年参加第三届文博会的参展单位达48家,涉及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多个领域,展品包括和田玉、民族工艺品、精品图书、影视作品、歌舞演出等多方面内容,与国内外客商签约2亿元。新疆各地文化部门也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力促产业项目与市场接轨。随着新疆文化领域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吸纳就业人数不断扩增,文化资源开发经营规模日益扩大,文化产品项目投资日渐活跃,新疆文化市场发展趋势良好。据统计,2008年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4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万余个,从业人员数近3万人,已基本形成了集国家、集体、私营、个体等所有制并存,演出、娱乐、音像、网吧等门类齐全品种多样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场经营格局。丝绸之路、龟兹乐舞、和田国玉等文化品牌声名鹊起。 当然,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呈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样性发展趋势,这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显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一是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相对不足,传统的思维观念导致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够。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新疆文化事业的投入显著提高,但由于基数小、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仍沿用事业管理体制,一些改革措施难以落实、成效难以显现。现行的文化产业体制还存在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概念模糊等问题。文化企事业单位长期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文艺单位“等、靠、要”问题突出,市场适应能力弱。二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缺失严重。目前,新疆文化基础设施普遍处于落后、老化的现状,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有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还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外来文化冲击和对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传承的缺失,一些民间文艺、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急需拯救、恢复与传承。而因自然环境、生活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文化事业队伍中人才外流严重。三是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不到位。目前,新疆文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呈现,但因受到传统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制约,文化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文化企业单体规模较小,导致文化产业产值总量较小,整体竞争力偏弱,文化产品市场影响力小。四是文化产品精品缺乏,“走出去”能力有待提高。新疆的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其拥有的地缘优势,文化资源的丰富、独特性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一些文化产品如杂技、歌舞、音乐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展示方面,还主要局限于为经济或宣传形象“搭台”的层面。 二、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潜力 新疆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优越的地理位置。新疆位于亚洲中心腹地,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冲,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是我国与邻国交界最多的省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通往欧洲的“咽喉”。目前已形成了民航、铁路、公路环形布局,纵贯南北、横连东西、通达率不断提高的交通网络格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新疆文化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地域辽阔,地理形态复杂多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是举世闻名的“瓜果之乡”。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深藏博大、本真、原初性,处处展现着文化的独特、神秘与魅力。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疆是多教汇集地,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先后在新疆广泛传播。古文化遗址、丝绸之路、克孜尔千佛洞、交河故城、尼雅遗址、楼兰遗址等丰富的文化遗迹享誉中外。《十二木卡姆》获联合国“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英雄史诗《玛纳斯》等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优秀的文化底蕴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石。 多民族的异域风情。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地区,多元兼容并包的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发展素材,13个世居民族就使用着10种语言,我国四大史诗在新疆就有《玛纳斯》、《江格尔》和《格萨尔》三部。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歌谣曲赋、舞蹈、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多种文化载体与形式,都展示了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特征,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独特神秘,魅力无限。 三、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的途径 新疆独具特色、丰厚质朴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大力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资源,解放文化生产力,在深度开发和挖掘保护中形成规模、做成产业、打造品牌,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是当务之急。 一是转变观念,多渠道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培育和扶持文化企业。加大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造力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文化企业。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积极吸引外资参与相关领域文化产业经营,使文化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相互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组织协调机构,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阶段目标的实施与建设。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扶持其做大做强。重视文化产品的销售推介,加大新闻媒体的强势宣传,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加强文化产品目标市场的营销,开发市场潜力。建立新疆文化产业网站,构筑快速、便捷、现代化的宣传营销网络平台,利用文化资源和品牌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推介新疆的文化形象和产品,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是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鼓励支持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深入挖掘、提升文化资源的内涵,探求适合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围绕和阗玉文化、伊犁酒文化、新疆民族风情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歌舞、民族饰品开发、民族饮食等主题,进一步挖掘并做大做深,打造既具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市场潜力的知名文化品牌。积极促进文化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断为静态的文化资源注入活的时代因素,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技巧激发文化资源的释放力、创造力,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力、吸引力,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统一。 四是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环境文化内涵。文化素质决定劳动力的素质。努力建立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的机制,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设立新疆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护和扶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大对优秀文学艺术原创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鼓励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在异域风情上大做文章,提升文化内涵。如在城市建设、环境绿化等方面,突出新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在建筑风格上,努力将民族风格与现代审美统一起来,形成不同民族风格的特色建筑风景带。在环境绿化美化亮化中,将新疆的胡杨树、沙枣树、红柳等特色植物与现代城市绿化景观植物相结合,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环境绿化美化风景线,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植态环境。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本身是内容产业,其核心和源头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这一切都取决于人的智慧。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培养和引进一批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立起引得进、留得住、用的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企业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运德:《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推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新疆社科论坛》,2004年第3期。 2、《文化产业政策汇编》,文化部文化产业司,2004年。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筹委会办公室:《新疆5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 4、2007-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15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