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加油必胜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中国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有狼的风景会带给你怎样的震撼与冲击?一部关于狼的史诗性著作,一部对中国历史进行独特解读的小说,一部可以给包括商界、文化界、学术界带来重大震撼的原创性作品,即日起连载。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小说,实在是当代读者的幸运。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更遑论为狼写一部书,与狼为伍探微求真了。读了《狼图腾》,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对手是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 张瑞敏 “苍狼乐队”感谢《狼图腾》。它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怨曲…… ——蒙古族歌唱家 腾格尔 《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是一个灿烂而奇异的存在:如果将它作为小说来读,它充满了历史和传说;如果将它当作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度,它又充满了虚构和想象。作者将他的学识和文学能力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作品的独创性。它的具体描述和人类学知识相互渗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议。因此,这是一部情理交织、力透纸背的大书。 ——文学批评家 孟繁华 姜戎笔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因之,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 ——文学批评家 白烨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尾声 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 
写给秋天(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临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读小学的童年始,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苍凉的日子情感上的磨折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寂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曾如此有力地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终于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 你告诉我: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中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平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然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是抒情的哦,没找到叙事的``` 原文地址:
散步)——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忆奶奶 谢清玉 奶奶去了,睡在床上悄悄地去了,没有惊动我们任何一个人。 奶奶去了,谁也没有想到,在漫天飘雪的寒冬,她悄悄辞别了自己疼爱的小孙女。 奶奶去了,去得那样匆匆,留给我一夜又一夜的失眠和泪湿枕巾。 记忆中的奶奶瘦弱、矮小,总是一身粗布衣服,宽宽的脸庞,满头银发在脑后盘一个髻儿,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奶奶很疼我。小时候,我一直跟奶奶睡。夏天多么炎热啊!当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时,总会感觉到伴随着奶奶手臂有节奏的摇动,丝丝凉风吹来,吹走了我的炎热和烦躁,不久我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有时一觉醒来,又觉其热无比,翻来覆去,很快,那不大不小的习习凉风便又轻抚我燥热的身躯,直至我全身凉爽,又美美地进入梦乡。多少个夏夜,奶奶把凉爽给了我,把炎热留给了自己;把舒服给了我,把疲劳留给自己。 奶奶和天下所有的奶奶一样,疼爱自己的孙女儿,然而使我难忘和感动的又岂止这些。那日,我拔腿像离弦的箭似的飞奔回家,还没进门就喊:“奶奶,奶奶!”奶奶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面带笑容地说:“小孙孙回来啦!”“奶奶,我语文考试得了98分,第一名,老师在全校表扬了我,还评上学习标兵了呢!”我带着满脸的自豪与满足。“是吗?”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是真的!您看!”我卸下书包,很快拿出奖状和试卷,将那大大的、鲜红的“98”递给奶奶。奶奶接过卷子,迎着亮光瞧了又瞧,“是98分!”“还是第一名呢!”我插嘴补充,生怕奶奶不知道。“真是我的好孙孙!”奶奶拿出几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塞在我手里,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嘴里甜甜的,心里美美的。奶奶看着我喜滋滋的样子,意味深长地说:“要是每次都得第一就好啦!”“奶奶,”我咬了一口苹果,说,“我保证每次都拿第一!”奶奶开心地笑了…… 往事如潮,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在昨天,然而,睁开眼,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奶奶,我又得了第一!”对着苍天,我大喊,不知奶奶能否听见,泪水却簌簌地落下来。 又是夏夜,孤灯下,奶奶手摇蒲扇为我扇风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看她那慈祥的笑容,听她那亲切的话语,不由让我奋笔疾书……我在写着一封信,寄给疼我爱我的奶奶,寄给黄土地下那颗慈爱的心,带着我无尽的情感!奶奶,我的好奶奶! 我的母亲 ( 胡适)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 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 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 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 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 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地面红耳赤,觉得 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 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 “监割”,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 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 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 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 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筹备太 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 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 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 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 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 抽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 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批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 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 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 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 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 门上的钥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 有人把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 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 一下,我做了错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 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 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 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 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 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 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 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 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 擦进了什么细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 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 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 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 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 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 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 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 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 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 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 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 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 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 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时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是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 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 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 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 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 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 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 时,她便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 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 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 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儿,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 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 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 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个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 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 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 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 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 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 的慈母。 十九年十一月廿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