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ss
初二作文目录 一、写一篇游记 1.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 2.要写出景点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如《周庄水韵》着重写水,《巴东三峡》突出写山。 3.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4,如需介绍景点的有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5,可学习运用课文中,写景的不同表现手法。 二、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就本地或本校新近发生的同学们关心的、有价值的事情写一则消息。 要 求 1,标题是全文的“眼睛”,要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形式多样。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既有正标题,又有副标题。比如“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正标题, “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是副标题。 2.导语是正文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要以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中心,引起读者关注。 3.主体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要用足够的材料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事实。 4.如有必要,可适当运用背景材料,加上结语,典型的事例 5.内容要真实,不允许添枝加叶,不允许想象。引用的材料、数据要准确无误。文字要简明。 三、写一篇议论文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在你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一定产生过不少的看法或主张。把你的看法或主张连同支持这些看法或主张的理由写下来,就是一篇议论文。 试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要 求 1.观点要明确。 2.要提出自己的事实依据或理论依据。 3.要讲清事实依据或理论依据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参考题目 1.有志者事竟成 2.我看“追星”现象 3.读书的乐趣 4.拼搏与成功 四、缩写小说 缩写,就是把比较长的文字材料,在不改变基本内容的情况一下,压缩成较短的文字。缩写小说,就是把小说的主要情节概括地写下来。从本单元中选一篇小说进行缩写,篇幅不超过500字。 要求 1.要基本符合原作人物形象特征。 2.要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 五、说明事理 我们曾写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这里我们练习写说明事理的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在于,事物说明文一般只说明事物是怎样的,而事理说明文则更注重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也就是要说明事物的性质、原理和因果关系、发展规律等。因此,事理说明文往往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溯因,由一般到个别。 参考下面的资料以及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以“绿化好处多”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事理性说明文。 参考资料 1.人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每天吸收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氧气仅占空气的20%左右。 3.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研究表明,植物每生长1吨,可以产生5吨氧。每公顷树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产生0.735吨氧气;每公顷草地每天能吸收0.9吨二氧化碳,产生0.6吨氧气。 4.据研究,在绿化覆盖率达30%的地段,空气中的致癌物质可下降58%,二氧化碳至少下降90%。 5.据报道,地球上的树林每天可向大气中散发1.7亿吨萜烯物质,这种芳香物质具有无可比拟的杀菌能力和兴奋作用。有数据表明,能分泌含有挥发性植物杀菌素的树木(如香樟、松树、榆树、侧柏、柠檬、桂树、丁香、核桃、黄连木、法国梧桐等)达300种之多。 6.绿色植物对空气中的灰尘、粉尘有良好的过滤和吸收作用,并能阻挡工作粉尘向空气弥散。据测定,大气通过林带,可使粉尘量减少32%一52%,飘尘量减少30%。 7.绿色植物对声波有散射作用,当声波通过被风吹摇的树叶时,会明显减弱或消失。据测定,林带可吸收噪声20%一26%,使其强度降低20—25分贝。 8.据测定,酷夏沥青路面温度为49C,混凝土路面为46C,林阴下路面为32C,林阴下绿阴地为28C,真是林深不知暑。 9.绿色植物可以调节湿度,森林中空气湿度要比城市高38%,公园中空气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高27%。 10.据测定,城市室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为40—50个,室外为100—200个,而森林中则可达到10万一100万个。 六、写一篇读后感 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之后,往往会产生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表达出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试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要 求1.要从自己感触最深、有话要说的方面人手来写。2.要对文章或书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3.谈感想要联系自身或社会的实际,不要空发议论。 七、改写《曹刿论战》 读读鲁迅根据《干将莫邪》改写的《铸剑》,看看根据原著改编的《西游记》等影视作品,揣摩改写的方法。大胆想象,将《曹刿论战》改写成一篇故事。字数不限。 要 求 1.重温《曹刿论战》原文,把握曹刿等人物的特点。 2.可以改写整个故事,也可以改写其中的一个片段。 3.注意运用学过的写作手法刻画人物。 4.要有合理的细节描写。 八年级下 一、珍藏的记忆 在生活中,一定有过这样那样的事,令你激动、令你兴奋,一定有人关心过你、帮助过你。这些人或事给你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珍藏在你的心底。回忆这些往事,你会再次激动,再次兴奋,再次受到鼓舞,获得力量。现在,拿起笔来把你珍藏的记忆写出来。要 求 1.选取自己亲身经历、难以忘怀的一件或几件事来写。2.要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叙事要完整,避免平铺直叙。3.在叙事的过程中,最好能围绕中心意思穿插适当的抒情或议论,要写出你对这一件或几件事的内心感受。 4.可以“珍藏的记忆”为题,也可以另拟题目,但要含有“珍藏”的意思,不少于600字。 二、写一首诗 当你心中有一种激情涌动,当亲人的关爱拨动你的情丝,当生活的波澜触发你的感慨,当大自然的春华秋实、风霜雨雪引发你的思考,把你的所感、所思写下来,就是一首诗。要 求 1.情感要真切,像《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表达了作者内心对亲人的真挚感情。 2.注意恰当地运用排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如《致空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樵夫,别砍那棵树》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最好要押韵,要有一定的节奏,写完后多朗读几遍,看看是否琅琅上口。 三、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 在你读过的剧本(包括课文)和看过的影视剧中,一定会有—些剧中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会有一些人物赢得了你的喜爱。试从中选择—个你认为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以“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为题,写一篇简单的戏剧评论。要求1.要从戏剧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性格等方面做出分析。2.要结合具体情竹,避免空发议沦。3.可以从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出发,不必面画俱到 四、写一篇演讲词 一篇出色的演讲词可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感染、打动读者或听众。 以“扬起自信的风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演讲词。 要 求 1.主旨要鲜明,论点要集中,想象力要丰富。 2.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演讲词更有气势、更有感染力。 3.演讲词的写作要有条理,一般分为引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如《为人民服务》就包含这样三个部分。 五、改写《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运用白描手法,仅仅八十个字,就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少年从军、暮年还乡的老兵回家后的所见所闻。试充分展开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1.可以从这位老兵的从戎经历、家人的生活、将来的生活等方面展开想象。 2.有些情节可进一步丰富、拓展。 3.用第一称写,要写出“我”的内心感受。 4.可以学着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 六、我理想中的学校 校园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在学校里,我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当然,现在的学校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跟你理想中的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它有怎样的教学设施?它实施怎样的教学方式?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在你理想的学校里,老师和学生是怎样一种关系?……拿起笔来,把你理想中的学校描绘出来吧。 要 求 1.可以由现实引出理想,也可以直接写理想。 2.侧重写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不必面面俱到。 3.可以另拟题目,但要含有“理想”的意思;文体、字数不限。 七、写一篇小通讯 就本学期你参加的某项社会实践活动,或就你了解的某人物的事迹,写一篇小通讯。 要 求 1.内容要真实,让事实说话,不要虚构。 2,材料取舍要紧扣主题,所用材料要认真核实。 3,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主题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叙述中可以穿插议论和抒情,议论要有自己的见解。 
论文的题目基本就是这篇论文的观点的总和~最终怎么定~还是要看你的立论了~再有~你所说的这么题目有些宽泛~不如就其一点一人~去深入剖析~当然还要看你是那个系的~老师如何要求了~
诸葛亮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神,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神。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象他这样集智慧神与人格神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致。 诸葛亮的人格、节操、风范,概括起来是如下四个方面: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在著名的《戒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 任人唯贤,清正廉明。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到他的重用和培养。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注。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晓之对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洁上,亦堪称典范。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书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伯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多余财产,那就是对不起国家。光明磊落。苍天可鉴。 坚韧一心,竭尽人谋。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后出师表),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正是他的伟大。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无不感慨系之。成都武侯祠一联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而杜甫的《蜀相》一诗,更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