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nes_2015
这哪是汝窑,汝窑是很纯净的天蓝色,传说是宋徽宗梦中看到的颜色。就算年代久远开片也很密小,不会这样夸张的,这纹片明显是刻意造出来的。这是哥窑的手法,而且是仿的,而且手段很不高明,非常赝品,哥窑讲究的是大物小裂,小物大裂方为上品。最后古代这种花屏的造型也很少,所以可以肯定是最近刚烧制出来的。汝窑是“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首,以名贵的玛瑙入釉,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是皇家用器,本来就少,这么多年下来世上仅存60余件,有40几件都在台北故宫,属于国宝级中的国宝,无价的。北京故宫也就只有几件,而且还是不完整的。LZ喜欢瓷器有兴趣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和资料,这是一门非常美的艺术。 
你有没有学习过?一看就知道你是新人,这种就是一个仿歌窑的琮瓶
中国玉器鉴赏图典 周南泉主编 本书以历史朝代为主线,以玉器文物为载体,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朝末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各个朝代的玉器艺术发展轨迹,提炼总结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玉器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其特殊内涵,从其品种、用途、纹饰和制作工艺等各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并通过时代的纵向比较和地域的横向比较全面深刻地揭示出中国玉文化发展中的异枝与同脉。国玉文化从远古走来,博大而深邃。从礼仪用玉到冥葬用器,从贵族独享到官民同用,玉器的功用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更迭;从简朴到繁缛,从神秘奇诡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玉器的纹图也随着功用的改变而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周南泉先生平易的文字,精辟的论述,将带领诸多玉器爱好者踏入并得以细赏这一神秘的殿堂。为了便于读者能够比对文字,深入了解和欣赏玉器,本书还随文附大量精美的玉器彩图,图文呼应默契,图释专业详尽,具有相当的直观性。
呵呵 这是仿哥窑 楼上朋友说的都很好,此瓶新烧,时间不会超过5年,下次多看看相关书籍,小心为上。
大器小片,小器大片,这是哥窑的特征。汝窑是乳蚀釉,特点是蟹爪纹。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文献记载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其实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明烧造宫廷用瓷之不惜工本。 “冰裂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是鉴别真假汝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