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9

孤独客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荆楚文化论文900字开头的诗歌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刘艳LyHx

已采纳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王生铁 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加上一个“荆”字,时间就延长了。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荆楚文化”时间更长,可延伸至2000多年。在荆楚文化研究中,楚文化研究是重点,因为荆楚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楚文化 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吸取了周边文化之长,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在周代各国地域文化中,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支。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漆器的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漆器;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著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超凡脱俗,楚乐“八音”是指金、木、土、石、丝、竹、革、匏。楚国的编钟乐舞水平之高,举世公认。在政体创新上,楚人最早在今湖北荆门设立县制,将其列为一级行政区划,改变了贵族分封制度,进而引发了军事、土地、赋税改革。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楚人都有独特的贡献。总之,在采矿、冶炼、丝绸、漆器等方面,楚人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果,而老庄哲学、屈骚宋赋也成为显学。 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300年间,东西方文化竞相争辉,我们完全可以把楚文化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世界文明的代表。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绸、漆器早于古希腊,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也在古希腊人之上。在哲学方面,二者各有所长。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根基在老子和庄子,而老子和庄子都是楚国人。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种,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国家政体建设、货币制度方面,楚国则比古希腊更为完善。航海古希腊在前,车运楚人在先。古希腊人在理论科学、造船航海、体育竞技、写实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要比楚人擅长。可以这么说,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从不同方向登上了世界古文明的光辉殿堂。 楚文化除了以上六大支柱外,还有以下四种非常明显的精神特质。 一是荜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探寻楚人先辈艰苦创业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夏商更替之际,战火连年,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到西周末年,楚人还是一个弱小的部落。熊绎成为部落首领后,率部族居江上楚蛮之地,“荜路蓝缕,以启山林”。正是这种荜路蓝缕的精神成为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成为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创业的典范。周初,周成王盟会诸侯,熊绎出使受到冷遇。熊绎回来后告之群臣,立志发奋图强,发展生产,扩大疆土。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从熊绎到熊渠,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成泱泱大国。春秋时期,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当时楚国都城是“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曰朝衣鲜而暮衣敝”。正是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楚国才能在强国如林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了先秦发展史上的奇迹。 二是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楚人的创新精神有很多记载:楚君熊通自行称王,首创县制。楚国灭了权国,便设县治之。秦国设县,在楚国之后。早于商鞅变法的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壮的革新运动,也是一次大胆的改革运动。楚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文学而言,庄周的散文奇诡莫测,变化无穷,气势浩荡,意象峥嵘。屈原是楚辞的宗师,后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是“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它道出了楚辞惊世骇俗的奇异之美。楚人大胆革新,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三是兼收并蓄即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在先秦的诸民族中,楚人的民族偏见最少,主张民族融合,强调兼收并蓄,能够融合其他民族、国家包括来自南洋、西方的文化。在这方面突出的事例不少,比如称作“蜻蜓眼”的玻璃珠源于地中海东部,其风格似乎凝聚了地中海绚丽的蓝天白云、青山白石、碧波白帆和绿窗白墙。这种玻璃珠和淡绿色的玻璃一起,由南亚传入楚地,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实例,这条中西文化交流的“玻璃之路”比丝绸之路大约早4个世纪。在初创时期,楚王没有与周王室的血缘姻亲关系可依,没有辽阔的疆域可恃,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以致用,以独立强盛为目标,因而楚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务实性。这些特征多基于楚人的善于学习、包容众长的博大胸襟。青铜冶炼正是楚人学习吴越地区人民的技术发展起来的。楚国曾经兵伐鲁国,鲁国为了避免战事,奉送楚国100名刺绣工、100名木工和100名纺织工。楚国接纳了这300名技艺高超的工匠,迅即退兵。这300名工匠传授了先进的技术,对楚国的手工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事例充分体现了楚人兼收并蓄,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展楚国的可贵精神。 四是崇武爱国即崇尚武装、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楚人有尚武之风,如荆州博物馆有一种叫“连发弩”的文物,李白有一首五言绝句,写到秦始皇,其中有“连弩射海鱼”的诗句。连弩可以连发十箭,可见楚人很早就在研究发明武器了。在丰富的楚文化中,有很多例子反映了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申包胥为了求得秦国发兵救楚,在秦国朝廷中哭了7天7夜,终于感动了秦王;楚将屈瑕战败,感到对不起家乡父老,以死谢罪,开了楚国将帅以身殉职的先河;楚武王、楚文王、楚庄王、楚共王等都身先士卒,亲临战阵之中,体现了非常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有代表性的是屈原,屈原有这样的诗句:“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是爱国主义诗人,其精神千秋万代为世人景仰,成为民族脊梁的象征。楚被秦灭时,楚人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不仅是预言,也是誓言。果然不过十六七年,秦国就在以楚国后裔为主要力量的农民起义中被推翻。楚人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超越了时空,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 楚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于其中的精髓很多,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与发掘。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主席、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荆楚文化论文900字开头的诗歌

201 评论(8)

muqiming666

(一) 铁轨, 像一条发亮的绷带, 从晴川的最开阔处牵出。 河流平静, 菜花遍地, 汉阳树历历如黛…… 从远方来的列车, 只能使如此, 从容静美的, 春天受伤。 夕阳, 染着古战场的血, 再次冲击这, 深不可测的大地。 仅仅是擦身而过, 我看见一些, 低头劳作的'农民, 火车呼啸的风尘, 并没有使他们, 偶然抬一下头, 让平和的目光, 越过颤动的铁轨。 从什么时候起, 庄稼就是这片土地, 永不褪色的远方? 这个黄昏的事件, 使从远方来的我, 明白了有一些河流, 塑造的不只是平原。 入夜, 风仿佛带来, 江东烟雨楼台的横笛长箫。 夜色中, 悄然移动着, 一点点农舍的灯, 守在中原的门槛, 轻轻咏叹…… (二) 星比恩爱的泪水更近。 星轻轻敲着夜的家门…… 水是流动的夜, 夜是弥漫的水, 大江无语, 奔走的或许是岸。 月色款然, 我没有庭院, 桃花开在江南, 不可知的深处。 我只有越走越远, 越走越朦胧江滩。 此刻, 江风传颂着水的香味, 浪的思想。 流逝的究竟是什么? 仿佛星光在夜色中, 漫失与沉积。 一条江, 太开阔绵长, 只能流在心中。 月影如帆, 化蝶的人在今夜醒来。 (三) 黄尘万丈, 从此, 黄鹤杳杳, 那一江风月, 常惹起层楼外, 古今多少忧愁。 然而, 落梅的大江, 是一脉永远浩荡的曲谱—— 长鞭直指, 英雄的名字, 犹如晨钟暮鼓; 搁笔难宁, 文人的才情, 犹如石磬陶埙…… 江入大荒, 流逝的时空越久远, 越能记忆起那细腻的情感; 历练劫数, 珍惜的历史越清晰, 敞开的楼窗越能吞吐风云。 梅花无约。 江城, 大江玉笛上, 一个亮亮的笛孔!
134 评论(8)

majunjie3612

在历代诗人中,唐朝李白所留下来的有关武汉的诗歌较多,这或许与其在湖北生活时间较长有关吧,他曾在湖北安陆生活十年。他写下了许多与武汉有关的诗歌。其中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有名。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诗中,李白首次将武汉称作江城。是最早将武汉称为江城的诗词。除李白之外,崔颢的《黄鹤楼》也耳熟能详,是最能反映武汉景致的诗作。这首诗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襄阳襄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也不少文人墨客出生于襄阳,其中孟浩然就是盛唐时代和襄阳的山水文化造就的一颗璀璨千古的诗星。孟浩然被后人称为孟襄阳,一提襄阳,人们便知道这里有个孟浩然。一提到孟浩然,人们便会立马想到襄阳。他毫不吝惜对家乡襄阳的赞美,在他的眼中,襄阳甚至要美过会稽。宜昌滚滚长江造就了三峡这样的自然美景。屈原、昭君、夷陵之战、石牌保卫战……记录了宜昌文明的深邃。而在这些景美、人更美的地方,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景。初唐四杰中的杨炯、卢照邻也先后描写过宜昌三峡的美景。荆州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歌》是李白初出蜀路过荆州(今湖北江陵时)所作,此诗写的是一位农村妇女辛勤劳作之时思念远方丈夫的愁苦情景。除李白之外,陆游、杜甫均以《荆州歌》为题描写过荆州风光。黄冈黄冈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等科学文化巨匠。提到与黄冈有关的诗词,苏轼是最为知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被贬后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写下此词。苏轼前后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在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
28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