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地球的起源论文500字怎么写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7

loyosu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地球的起源论文500字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ngzke

已采纳
地球是怎样产生的?45亿多年前,这颗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里的尘埃,这些尘埃源自于巨大古老的恒星在寿命终止时的大爆炸。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5亿年-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地球的起源论文500字怎么写

175 评论(8)

sampras123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孕育着千万的生命。人,可以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物种。人类的智慧是其他的动物无法比拟的。在千万年的演变中,他们不断改变着自己,同时也改变整个世界。然而,大自然却和人开了玩笑——人类到底源自哪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令人琢磨不透,百思不得其解。它是人类至今没有解开的枷锁 ……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自己的根。然而,古代由于人类对于科学的无知,对自己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寄托于幻想。 古代中国在民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人们认为自己只是神仙闷了用泥巴捏出玩偶。他们供奉天神,认为人就源于此。这个思想在神州沃土中埋藏了几千年 …… 古代西方,人们信上帝,上帝是无上的真神。人们认为人是从上帝造亚当、夏娃起开始活跃在这大地上的。直至今日,人们对上帝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认为上帝是人类的创造者。这个思想也在西方生根发芽,今日仍枝繁叶茂。 这些就是所谓的“神创论”,是人类在懵懂的童年给自己下的一个定义。它们更是给人类起源这个难题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人类渴望寻根的梦想更为迫切。 时光飞逝,渐渐地,随着人类掌握了科学知识,世界更是一下子成了人类主宰的天地。但人类的追寻依然未停,也不会停止。直至 1860 年达尔文提出的大胆理论才打破了人们从前的无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化石的出土,人类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明朗,头上的雾水也渐渐散去,但又画上了一个更大的问号。“古猿说”是人类最早确定的一种观点,即认为人类是从猿经过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直到智人一步步进化而成的。一些化石为这一理论增添了可靠性。然而,随着人们对人体更加深入地研究发现,更多的谜团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随之而来的“海猿说”,“外星人说”使人们对自己的研究更为多元化。人们通过自己的钻研不断提出新的猜想。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无法定论。但人们依然把“古猿说 ”当作人类起源的根基理论,并以此不断探索。 虽然现在没有定论,但人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自己的认识也会逐渐趋于合理。人类到底是天上神仙的完美杰作,还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人类起源的奥秘最终定会破解。打开这把枷锁的钥匙就在不远处等待着人类的到来 ……
89 评论(15)

karen2009

球起源问题是同太阳系的起源紧密相联系的,因此探讨地球的起源问题,首先了解目前太阳系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必要的。概括起来说,它们是: 1.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都按反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太阳本身也以同一方向自转,这个特征称为太阳系天体运动的同向性。 2.上述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非常接近于同一平面,并且这个平面与太阳自转赤道面的夹角也不到6°,这个特征称为行星轨道运动的共面性。 3.除水星和冥王星外,其它所有行星的绕日公转轨道都很接近于圆轨道。这个特征称为行星轨道运动的近圆性。 关于地球的起源问题,已有相当长的探讨历史了。在古代,人们就曾探讨了包括地球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形成问题,在此期间,逐渐形成了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要算是《圣经》中的创世说。在人类历史上,创世说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自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以后,天体演化的讨论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开始了对地球和太阳系起源问题的真正科学探讨。1644年,笛卡儿(RDescartes)在他的《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一个太阳系起源的学说,他认为太阳、行星和卫星是在宇宙物质涡流式的运动中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旋涡里形成的。一个世纪之后,布封(GLL de Buffon)于1745年在《一般和特殊的自然史》中提出第二个学说,认为:一个巨量的物体,假定是彗星,曾与太阳碰撞,使太阳的物质分裂为碎块而飞散到太空中,形成了地球和行星。事实上由于彗星的质量一般都很小,不可能从太阳上撞出足以形成地球和行星的大量物质的。在布封之后的200年间,人们又提出了许多学说,这些学说基本倾向于笛卡尔的"一元论",即太阳和行星由同一原始气体云凝缩而成;也有"二元论"观点,即认为行星物质是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1755年,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I Kant)提出"星云假说"。1796年,法国著名数学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 S Laplace)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一书中,独立地提出了另一种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由于拉普拉斯和康德的学说在基本论点上是一致的,所以后人称两者的学说为"康德-拉普拉斯学说"。整个十九世纪,这种学说在天文学中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 到本世纪初,由于康德-拉普拉斯学说不能对太阳系的越来越多的观测事实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致使"二元论"学说再度流行起来。1900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T C Chamberlain)提出了一种太阳系起源的学说,称为"星子学说";同年,摩耳顿(F R Moulton)发展了这个学说,他认为曾经有一颗恒星运动到离太阳很近的距离,使太阳的正面和背面产生了巨大的潮汐,从而抛出大量物质,逐渐凝聚成了许多固体团块或质点,称为星子,进一步聚合成为行星和卫星。
14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