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K阿菊编辑
1、洋为中用要结合国情,不可全盘否定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进外国的教育特色也要结合我们的国情。比如:在教学中是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安全、舒适、宽松、民主、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但不可过于放松、懈怠。就拿课堂教学中做练习这一环节来说吧,在新西兰,此时学生可以采用任何姿势;坐在课桌前;倚在桌腿上;席地而坐;趴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未免太懒散懈怠了,会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很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严肃人生观的培养。另外,在教学上,我们的系统性、计划性比他们强,我们的基础教育抓得更实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系统、全面和牢固,这对今后的继续学习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在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又不可全盘西化、盲目追随、失去自我。西方教育的核心特点是以人为本、弘扬人性、发展个性、鼓励创新。从新西兰的国民素质看新西兰的德育是成功的。但起初令我困惑不解,我总觉得我们的德育应好于西方国家。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重心和方式应重新定位和再思考。着眼点应由抽象的转移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与互爱上来;教育方式应由强制的说教灌输式转变为实在的点滴渗透式。让孩子们首先学会尊重别人,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与人平等相处,然后发展到热爱周围的环境,热爱自己的家乡等。试想一下,一个不懂平等尊重的人,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何以爱党、爱国?因此,我们的德育也应把平等尊重,互爱合作作为我们的德育的培养目标。平等尊重就要放下架子,讲究谈话方式;平等尊重就要机会均等,公开、公平、公正;平等尊重更要减低谈话音量和适当降低“海拔高度”;平等尊重是互爱合作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保证。 
开头: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人都在说:21世纪最需要什么?人材!但在中国,高分低能的情况却普遍存在,西方人运球的恰恰就是我们所没有的实践能力,这就是东方与西方的区别。而造成当下这种局面的原因只有一个:教育。结尾:教育使中国人的道德修养观局限在谦卑,恭顺,仁爱之中,所以眼下我们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扭转教育颓势,改变思想观念,振兴民族雄风!(文笔很次,仅供参考)
教育是文化,和不同的显示不同的社会文化教育。美国人视教育为手段的不平等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期望的结果是要实现的。而中国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学生,但可能是学不到多少。但总的来说,不同的教育系统帐户不同的现象,因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文化有助于为人类创造一个不同的国家在世界上。不同的社会结构中起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大学接受精英教育,入学前他们把自己努力学习。因此,他们善于获得高分的数学,心理学等。然而,他们没有机会实践技能的真实世界,从而没有社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中的许多工作通过关系网。而在美国,教育更加注重社会技能比成绩。学生已经开发的能力,有独立的生活和工作。大学毕业后,他们表现出极大的思维能力,创新和创造,使他们跟上现代世界。他们努力工作,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在美国轻松。有一个巨大的差距之间的美国和中国的教育,但我们不能说哪一个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因为每一个教育系统是根据不同的背景,美国的教育应该是继美国的文化,同时,中国教育必须遵循中国文化。一个好的教育模式,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也很难。但最重要的事,我们需要的是现代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统一定位为中国和美国,这也是教育本身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