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旅游体验的论文1500字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9

rrrrgd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旅游体验的论文15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tr3401

已采纳
暑期黄山行有感早就听到有关黄山的评价: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据说,这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后得出的结论。在他的眼里,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灵巧,峨眉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绝著称于世。有传说,自从盘古开天地,造就了黄山,由于其险峻,只有善于攀爬的金丝猴来游。过了若干年后,才来到了人。第一个来者是黄帝,黄山才命了名,这是黄山名称的由来。黄山群峰林立,黄山有7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浑然天成。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种种传说与评价,更加深了对黄山的向往。带着几分兴奋与好奇,乘着去宁波的机会,与朋友的友人一行十八人参加旅行团,专程从浙江宁波乘巴士长途跋涉来到安徽黄山,开始了三天的黄山观光之旅。我们当天抵达后,我们先去漂流,晚上住在黄山脚下的云海楼酒店。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餐,开始上山。先是乘旅行车沿盘山公路上行,当我们的客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盘旋前进,真佩服司机先生那熟练的驾术,看着满山的绿色苍翠的树木,感觉好极了,当我的耳朵时而感觉到了耳鸣,就知道已经在海拔几百米的高度了。从侧窗往远处眺望,云雾缭绕,仙境般的意境如今浮现在眼睛,幸福感顿然而生。远处的山峦,雄伟壮观;妖娆的云雾,变幻莫测;无数的奇松怪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我俯视,我眺望,我环视,我定睛,此刻就感觉到眼睛不够用的了。不知不觉已经到达黄山口,我们再乘坐缆车上山。上了缆车,才觉得生命的微薄,第一次体会到了自己的渺小。我们在缆车上好像飞起来一样,耳膜涨了起来,心跳也加快了,一会飞到云里,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一会飞出来,映入眼前的一座座山峰环绕,个个相连,奇峰罗列形态各异;云在半山腰环绕,树立于山峦间,能俯视看到远处的云层。一路往上欣赏黄山的美景,只感觉身在仙景中。上山时,天气晴朗,但是过了遂道能见度并不很好,天空中似有一层淡淡的薄雾,远处起伏的山峦背景衬着些灰色,景物不够清晰真可见。当时,在电视中看到过黄山的云海,虚无缥缈,很壮观,很有些仙境的感觉。听导游说运气好的话可以看见云海,但云海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才能形成,一年中没有几次。我们没有赶上,很遗憾。下了缆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人间美景。面对黄山大自然的杰作,令人称叹,大家以惊奇的目光注视它,欣赏它,不由得赞叹造物主的神奇!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黄山之景时时变换,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此行只能大致的领略一下黄山的大美,因为它每一处都是景,我们的足迹实在太小无法全部覆盖。我们只能一步步朝着迎客松进军了。经过一番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迎客松面前,仔细端详:它一侧的树枝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树干苍劲挺拔,无半丝娇柔,树支横空而生如铮铮铁骨,绿得发黑的松针如钢丝扎成,树龄据说越千年。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登黄山不来迎客松留影是没真正来过黄山,所以慕名而来的人真是不少,都在排着队和它合影,真可谓人山人海。迎客松旁一块巨石,因状若雄狮盘坐,称为狮石。石上镌满“一览众山小”,“观止”等石刻。和迎客松合影后,我们又向黄山的最高处峰——莲花峰进发了。人越往高处走,心情越激动,我们一路向山上行,山道上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挑夫让我深受感动,他们挑着粗重的钢管;有的挑着成捆饮料;有的挑着换洗的被褥或蔬菜、水果;有的背着硕大的石雕和水泥,他们大都显得很瘦弱,那沉重的担子让他们步子很慢,可每一步都那样的坚实,多年的辛劳让他们表情木然,似乎身边一切都置之度外了,休息的时候,手中的一根短木杆就架在挑子中间,担起时,这木杆又从另一个肩膀伸到扁担中间,让双肩都分担重物,与我们行进的速度还不相上下,确实让人佩服。一路拍照一路攀登,开始还能快步或一步两个台阶,慢慢的,每走一个台阶都很是吃力了,还好天公作美,山上温度只有16至21度,山上的风极清凉,如同沐浴在清澈的溪水中。不知不觉到了莲山峰交汇处,莲花峰是黄山最高的山峰之一,海拔1864米。我们这一行是由五个家庭成员组团的,每个家庭成员中都有老有少,加上莲花峰地势险峻,我们就分成了二队。胆子大的爬莲花峰,妇孺和小朋友就改道而行,相约莲花亭汇合。由于平时缺少锻炼,看到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就发颤,所以就不跟大队登莲花峰了。与他们分道扬镳后,我们一路说说笑笑地走着,在谈笑间一边欣赏着黄山的奇峰怪石;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留下深刻印象的怪石有孔雀戏莲花、犀牛望月、仙人指路等。神奇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令人遐思无限,想象无穷的奇峰、奇石,为黄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我们穿过小心坡、走过幸福桥来到莲花亭,小小的莲花成了游客最集中的地方。这地方有小卖部,有茶水食品出售,在莲花亭上渐渐感觉寒冷,还好上山时备了防寒衣服,这时候可以有用处了。在此可观佳景有“龟蛇二相守梯”两块天生巧石,一如灵龟,一似长蛇,分守左右,维妙维肖。在莲花亭我们汇合后又要出发了,下一目标是到天海,这一段最难走的地方就是百步云梯和一线天。百百步云梯一百八十多级,立于云雾之间,如若连接天地之梯,是最险处坡度。我把它称为:天梯。从天梯下过去,不免会心惊肉跳。大约走了四十分钟我们就来到一线天,这里已经站了长龙,上面的人正在艰难地往上爬。一线天有一道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过2米,中间盘道有80多级,窄处仅半米只能容一人通过,非常之险峻。不过两边石壁和护栏,可以保证游客的安全。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我们爬上一线天登上鳌鱼峰峰顶,鳌鱼峰顶有邹鲁手书的“大块文章”石刻,不过文章的章字下面写错了。导游解说是是故意的。下了鳌鱼峰到天海路上要经过当年黄帝在黄山炼药时所用的晒药台。到了天海,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我们在这里吃饱喝足之后一小时后再登宿光明顶。约摸四十五分钟的光景,我们登上了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上光明顶的山路相对平缓,无需耗太多体力,从天海到光明顶这一路上基本无风景可观,到达光明顶基本上就玩遍了。光明顶的视野相当开阔,让人感觉不到这里是峰顶,而是一个大天台,任何季节和时辰,这里都是黄山光线最好的地方。光明顶最醒目的标志就是气象台的那个巨大白色圆球,几乎在黄山任何的峰顶都可以看得到。听导游讲,这里是黄山的南北交界处,以北为北海,以南为前海,此处则为天海。这时我们真正到了黄山腹地。光明顶上人潮汹涌,我们找到一处空档,站在光明顶上,极目四望,氤氲云烟,钟灵毓秀,美不胜收,苍松翠柏,葱葱茏茏;诸峰竞秀,高耸入云,各具情态。从光明顶下来,我们顺着山道下山,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加上刚下完一场倾盆大雨,山道就更加难行了。我们穿行于山峦之间,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回旋,时而舒展,由而展现云海,云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现身时,好像滔滔白浪,淹没时,深谷沟壑,只露出峰尖,像一座座岛在海中沉浮,转眼间,又波涛起伏,浪花飞溅。望着远处的群山,我不禁吟起杜甫的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回来的路上,我们都回味着黄山的胜景。黄山它虽没有富丽堂皇的庙宇,也没有宏壮的禅院宫苑,全凭自己毫不雕饰的天姿国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难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罢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

关于旅游体验的论文1500字

126 评论(13)

lxfan1986

旅游虽然过程很累 但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快乐的,个人认为旅游有以下好处:  一、旅游可以缓解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压力 使精神得到彻底放松 旅游是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进行的 所以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  二、旅游往往要跋山涉水的 过程虽很累 但它带给人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愉悦 比如赏风景 尝美食 住宾馆 听故事等等 哪一样都会让我们愉悦吧 一次旅游 回味无穷  三、旅游可以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和见闻 通过旅游 人们可以亲眼观察到丰富的人文景观 还可以了解各地的文化风俗 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 通过旅游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  四、旅游可以广交朋友 一般旅游以旅游团进行的 一次旅游可以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很多人都是由不熟到熟 如果处的好的话 就是一辈子的友谊 就算成不了朋友 对于自己来说 也是美好的回忆  五、旅游可以锤炼人的意志 开拓人的智慧 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爬次山 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26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