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2

iccasw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论文摘要格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识虫

已采纳
摘 要:道教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它是中国文化的枢纽。道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成为它的思想渊源的一部分。同时,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响,其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论文摘要格式

324 评论(10)

等无此人1

简单的说,积极影响就是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不足之处在于,它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甚至是倒退的。
250 评论(12)

小安妮

在道教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响。其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中国学术思想的领域来看,道教在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著名学者,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道教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儒释之间产生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内在融合与发展。 第二 ,从文学艺术领域来看,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长生成仙。这种神仙思想反映在文学领域中,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道教神仙为为题材的作品,充满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之中,数量甚多,作者亦不少。
236 评论(10)

mrxb3477

在唐朝以前,道教成仙理论建立在"假外物以自坚固"的思想基础上,这种向外求索的倾向导致了外丹学的兴盛,大量炼丹饵服的实践促使道教不停地增进对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在此阶段上科学实践成为道教信仰的有力手段。而在唐以后,随着心性论、重玄学的发达,中国思想走向内在化,道教成仙的方式也转为了内向求索,精神超越与灵魂飞升成为新的仙学思想特征。随着内丹学的强劲突起,道教渐趋消失其往日对外界探索的激情,作为工具手段的外丹学由是衰落下去。在这一工具理性的转变过程中,道教也由推动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主动力而变为阻滞科学继续发展的制约力量。
258 评论(10)

bearsmum

“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是政治主张,而是自然结果。 道家主张无为,它的政治主张就是没有政治主张。 道家是彻底唯物主义,没有主观能动性,而是客观能动性。 客观能动性指人的客观本能,如人的生存本能、记忆本能、学习本能、思考本能,利用这些本能认识并运用自然客观规律,促进人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的头脑是大自然赋予人的一个强大的工具或特性,就如同大自然赋予熊之力量、豹之速度、虎之威猛、猴之灵巧,或牡丹之艳丽,兰花之幽香。
31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