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3

朝圣虫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抗美援朝战争议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reechicly

已采纳
60年前的事情也许离我们太远了,那时我的爷爷奶奶才出生不久,为了寻找那段久远的历史,我找来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历史纪录片。当我们回望那段对我们遥远而又陌生的历史时,我的内心澎湃不已。在《鸦片战争》的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软弱和腐败的清政府向国外列强的屈从,一再的赔款和割让领土,在《南京大屠杀》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同胞被日本侵略者毫无人性的任意残杀和侮辱,但在《抗美援朝战争纪录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战斗,把当时世界上号称最强大的美国军队和联合军打得一败涂地,我们的自愿军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扞卫了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不可战 查看全文>>不满意这篇作文?再来一篇

抗美援朝战争议论文

286 评论(10)

hechicheng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 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 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和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准备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流 部队的四十五师可以做得到的,为什么德川、三所里、松骨峰的英雄“万岁军”就做不到?电脑只能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的力量。 一、50年前的战火 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对于中朝一方来说,相对于1950年底鸭绿江边的岁月,己方已经小占便宜。在严酷的事实下,连首先挑 起战争的金日成同志也已经放弃了要“统一朝鲜,解放南方”的一厢情愿的梦想,此时社会主义阵营所要面对的是:我们能不能在美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固守住这个共CHAN主义在东亚的桥头堡? 尽管我们的宣传是乐观的,以至于让我们在几十年后也认为我们当时只要愿 意,就可以替朝鲜人民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历史是会告诉人们真相的:当时的情况曾是如此的严峻。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似乎只是恐吓,可是当时的事实是 在九月和十月里,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北朝鲜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岭(Bloody Ridge)”和“伤心岭(Heartbreak Ridge)”——由于朝方的扬胜讳败,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中朝一方对这两战的叫法, 只好以美方的称谓来叙述了。尽管联合国军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范弗里特预计以两百人为代价,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为此他动用了美第七师、美第187空降团、南朝鲜第二师、九师、加拿大步兵旅、菲律宾营、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等部队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我方把几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 《毛选》里说到,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比较有把握的比例是三到四比一。五圣山下敌方集中了六到七倍的优势兵力,至于火炮、飞机、补给等优势就 更不必说了,这场战役似乎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半,战斗打响。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 两个小山包上。由于我方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前 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五百五十余人。 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敌人爬上前沿阵地,任由战士们各自为战。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回答者:zhengwell123 - 魔法学徒 一级 10-9 20:45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147 评论(14)

714046284

抗美援朝战争作文 抗美援朝战争作文,作文也是一个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最佳体现,相信大家对这个题目都深有感触,作文更看作者的内心感悟,作文的写作手法有很多,一起来看一看抗美援朝战争作文吧。 抗美援朝战争作文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激昂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70年前被不断唱响,鼓舞着千万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手稿是我们藏品中最宝贵的文物之一。”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告诉记者,许多人不知道,它的词作者其实是一位志愿军战士。 这首战歌原本是一首出征诗。志愿军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在入朝作战的前一晚,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这首诗,之后在战士中广为流传。1950年11月,曲作者周巍峙读过这首诗后,被它的豪迈气概所感动,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谱曲。最初,歌名选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中朝边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对比下,志愿军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这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的最后胜利。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一件件文物中读出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和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的沙土 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厅中,摆放着一件特殊的展品: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混杂着弹壳的沙土。 据张校瑛介绍,上甘岭战役持续时间之长、战况之惨烈,使得在地上随手一抓,都能找到十数枚弹壳和炮弹残片。凯旋的志愿军战士带回战场上的沙土,用来纪念这场可歌可泣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第15军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提到,危急时刻拉响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9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曾志宙回忆,在上甘岭的阵地争夺中,敌军炮弹倾泻下来,他的耳膜被震破,如今只有右耳能听见一丝声响。“只记得炮弹满天飞,杀敌声不断,持续了几天几夜,地上一片焦土。战士们高喊‘冲啊’,击退了敌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一抔沙土饱含着“钢少气多”的革命志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齐德学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宣示了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压的精神和气魄,中国的国威、军威得以在全世界树立。“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寻求和总结出了制胜之道,那就是从精神上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能被敌人的气势所压倒。” 抗美援朝战争作文2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19 89年4月7日,《中国青年报》头条刊登了文章《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介绍了李凤林和解秀梅的英雄事迹,广大读者由此了解到他们是王成、王芳式的英雄。 1992年,65集团军在赵先有所在的582团驻地怀安营区办公楼前,树立了一尊汉白玉的赵先有雕像,并请巴金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有”。塑像揭幕当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有”雕像落成大会实况,《河北日报》发表了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文章《浑身闪闪披彩虹》。 此外,《解放军日报》还刊载了《王成式战斗英雄祖孙三代同在一个特功连》的文章,披露了一段赵先有从未谋面的儿子赵绪文和孙子赵新民都曾在赵先有生前的`部队6连当兵的佳话。 比李凤林和赵先有幸运的是,解秀梅在朝鲜战场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活了下来。1952年1月,她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一员回到国内。 1952年10月,解秀梅受到金日成的接见。不久,朝鲜还为解秀梅颁发了“三级国旗勋章”。 朝鲜停战之后,解秀梅回到国内,她藏起了自己的荣誉,从未对任何人提起,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1996年1月,这位对祖国怀着无限热爱,对工作有火一样热情,对伤员有春天般温暖,对荣誉像水一样平淡的女英雄因病不治逝世。 多年来,关于谁是王成、王芳原型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存在。其实,像李凤林、赵先有、解秀梅等这些英雄人物都不是电影里的王成、王芳,但他们又都是志愿军里的“王成”“王芳”。因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千千万万个王成和王芳。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抗美援朝战争作文3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的胜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抗美援朝”的图片。当时听说要去观摩,我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激动,好想知道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形。 在此次观摩活动中,我们浏览了许许多多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记录了中朝人民有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讴歌了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中国志愿者的英雄壮举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让我们充分了解了这段历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架青年志愿者的飞机,那些志愿者曾经就是乘坐着这架飞机来到朝鲜抵抗美军的,因此,这架飞机也存在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看了这些照片后,我的心不禁为之一振。朝鲜,一个与我们中国毫无关系的小国,在强大的美国攻打它时,我们中国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一起抵御美国疯狂的侵犯,以至于损兵折将。这是为什么?原来,这都是我们中国对和平的渴望,为了不让朝鲜受到美国的侵略,为了世界上没有弱肉强食的事件,我们中国,甘愿出一份力,以换来世界的和平。更让我敬佩的,还是在战争中,那些志愿者在枪弹雨林中,不顾一切的向前冲锋的背影。他们在罪恶的子弹和冷酷的炮弹面前,显得沉着冷静,毫无畏惧,没有一丝退缩的意思。尽管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邪恶的子弹刺穿胸膛,但保家卫国的信念在心中仍未改变。虽然有些英雄们被这场战争无情的夺去了生命,但他们那高大英勇的形象,依然在我们心中永存!我想,他们在这场战争开始前,就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吧! 看着这一张张图片,我感觉仿佛来到了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仿佛听到了那一声声激烈的枪炮声,耳边有仿佛传来了鸭绿江边,那些英雄志愿者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中朝联盟万岁!” 回首昔日,在瞧瞧我们现在,我们应该为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而感到庆幸,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将来继承和发扬英雄的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88 评论(13)

dgrainer

写作思路:以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讲述历史,演讲稿需要描述出历史感和画面感。范文如下:光辉不朽身,纸虎化为尘。升平街巷,华灯初上,在和平年代的风和雨顺里再去回首那些年战火硝烟,隔着历史的藩篱,却尽显了厚重与沧桑,大气与凛然。当年,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当年,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当年,17岁的,未及弱冠便毅然从戎,投身于22军64师192团3营8连,在朝参战3年,连任工委委员。“谁是最可爱的人”——既有细水涓流的感人心扉,又有英雄气概叫人嗟叹不已。我们亦是读着邱少云、黄继光,看过《英雄儿女》、《上甘岭》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战场上的他们,有爱、有敬慕,更多的是深深的感念。老人,已近耄耋之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兵士,然而奔赴前线,戍卫祖国,他从枪林弹雨中活着走出战场。老兵本身就是战争的烙印,是帝国主义屠戮的最好见证。交谈时,老人坐在竹编椅上,身后氧气筒。家人介绍说,从朝鲜高寒的战场上回来,老人便染上了肺大泡。所患日本血吸虫病也是染自当年的“细菌战”。老人给我们介绍起“细菌战”——煤气罐子一样的的从天而降,摔成两半,全是些苍蝇、跳蚤、蚊子。语气里尽是难掩的气愤。又说起美军飞炸而过,整个天幕黑压压的一片,耳边、头顶还响着子弹横扫的“嗖嗖”声。听老人的讲述,仿佛置身于那一片战场,天地都是灰沉的,死亡一次次擦身而过,生命像这样不堪一击。笔者无法不被那样的惊心动魄动容,感念战场上那一个个可爱的人,那些被帝国主义、被残酷屠戮迫不及待剥夺走生命的年轻的兵士们。在朝鲜战场上,敌人有的是新式武器,我们有的是勇敢顽强和对祖国的忠诚。在志愿军里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毛泽东主席的儿子也光荣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经过3年艰苦作战,中朝两国军队终于把美国侵略者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帝国主义签订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的斗争,证明了一条真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必然失败,而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最终必然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使全世界人民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它表明了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不可战胜的。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中国人民的牺牲是正义的,光辉的,将一直被世人感怀与追念。抗美援朝战争过去已60余年,死亡的胁迫早已淡褪,当年的残迹与参与者也已渐渐消逝于历史。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光辉典范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戍国卫家,为和平而战的伟大精神,为正义而战的民族气节,永远值得铭记。
20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