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808风痕
一个土木工程的建设活动过程中,一般包括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等。业主和监理通常是不需要多少结构力学知识的,当然有更好,管理控制起来更容易。设计方结构力学知识理论上是必须有的,否则设计图无法形成。施工方理论上也需要结构知识,因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临时结构,如支架。注意上面的都是理论,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小型建筑物,都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只需要会拷贝和粘贴就行了,这时不需要结构力学知识。现在都在喊【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如果连基础的力学知识都没有,能创个啥新,只是徒增工程风险而已。创新需要扎实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还需要机遇(适当的工程背景依托)。 
结构动力学是抗震的力学数学基础,由于其涉及较多的数学力学知识,比如线代,微积分还有数值计算,编程等交叉学科,所以学好是蛮吃力的。由于工作中屡次碰到了振兴分解法,当时数学知识太差,数值计算及编程也不行,想搞清楚弄明白在当时看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想不到未有能力时积压的梦想竟有如此大的情感动力,这里解释了为啥穷地方来的人这么卖力的赚钱,也说明了矛盾互相转化的道理,更说明了这个病搞好后我可能是社会活动家的一种趋势,同时,手算振兴分解法也仅限三质点以下,由于需解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更高阶上的手算困难及振兴分解再迭代的冗余繁杂特性,萌生了我编制程序搞定它的想法。另外,时程分析也强烈吸引了我的兴趣,随时间推移测算结构的动态动力反应,类似于卫星跟踪测控和兵旗推演,我觉得十分有意思。当然时辰分析是基于直接解微分方程的方法,我当时选用最简单的中心差分法,由于简单易行,很快就调试成功,。而振兴分解法则繁多了,用QR算特征值,调用高斯-塞的儿解特征向量,计算量显得庞大复杂,当然再程序计算出结果后,也得到了很多感性认识,比如谐振下有阻尼自振的位移谱显然是最终进入稳态振动,结构的前几个振兴,占所有振动中90%,所以规范只取前3个振兴对多层,最后在振兴分解法,时辰分析法的带动下我还试玩了底部剪力法的程序觉得也挺有意思,比如底部剪力最大,多层的长周期自振频率影响较大,而高层则可延长至中长周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振兴分解法功能强大,我国规范规定可计算100M左右的高层建筑结构,确实其作用不可小觑。对于时辰分析法,我认为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不妨毕业前搞个多质点弹性段内的时辰分析以便和振兴分解法比较比较。总的看来,研一下学期的结构动力学是我对结构动力认识上一个飞跃,一个进步,填补了诸多技术空白,增进了很多感,理性认识,感情上不害怕了,而且为进一步学习高层建筑结构打下了理论基础。当然,今后也可以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显示工作需要把抗震规范,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上投入力量,比如象理论上的扭转耦联,P-DLTER效应,弹塑性动力时辰,竖向地震,弯剪模型等,构造上又如何来保证实用上的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