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25

losan36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陕西省气象灾害论文题目大全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蜂蜜不甜

已采纳
地理专题训练四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脉”之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7 000万吨,预计2010年进口将达到14 500万吨。据此完成1—3题。我国从科威特进口的石油,用油轮运往广西北海市的线路是A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琼州海峡B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北部湾C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D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南海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C青藏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除建立石油储备外,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形势,我们还应①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水平③进一步提高节能意识,努力抓好节能工作④加大能源的调配力度,改变能源生产消费不均的格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能源消费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图反映了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大约是在A20世纪5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8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1970年,能源的消费构成是A木柴0% 煤炭18% 石油42% 天然气30% 其他10%B木柴15% 煤炭45% 石油20% 天然气20% 其他90%C木柴90% 煤炭15% 石油70% 天然气92% 其他8%D木柴20% 煤炭0% 石油80% 天然气92% 其他20%输往湖北武汉等地的天然气来源于A新疆 B重庆 C四川 D陕西据新华网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塔苏输油管线)于2004年9月28日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 000公里。据此回答7—10题。中哈输油管线铺设过程中,沿线需要注意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A里海沿岸 B巴尔喀什湖附近C额尔齐斯河沿岸 D北部丘陵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是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上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①加勒比海地区②北非③东南亚④中亚⑤俄罗斯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德黑兰(东三区)时间2003年12月26日4时30分,伊朗东南部发生里氏3级强烈地震,造成4万余人伤亡,一座2 500年的古城变为废墟。据此回答11—14题。此次伊朗东南部地震的震级为A小于3级 B大于3级 C等于3级 D不能确定此次地震造成的严重灾情与下列因素不相关的是A距离震中远近 B长期中东战争C地面建筑抗震性 D震源深浅度在此前几天,美国西部洛杉矶与旧金山之间也发生了5级强烈地震,仅3人死亡,造成这次伊朗地震人员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是①伊朗地震强度大②伊朗地震发生在夜晚③伊朗房屋抗震性差④伊朗地震预报不准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纵观2003年,阿尔及利亚,伊朗,中国新疆、云南、台湾,日本,美国,印尼,菲律宾均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这些地震发生的共同特点是A发生在夜晚 B发生在高原上C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发生在海陆边缘处“避免环境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5—17题。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ACO2、Cl2、N2、酸雨 BSO2、NO2、CO2、烟尘CNH3、CO2、NO、雾 DHCl、SO2、N2、粉尘城市中光化学烟雾易发生的时间一般在A早晨前后 B夜间 C中午前后 D傍晚前后智利南部某城市在2000年10月10日至15日拉响二级警报,告诫人们中午尽量不要到户外活动。这是因为A南极臭氧洞短期扩大到了智利南部B中午太阳辐射强烈C中午可能发生地震D近期可能有热带风暴袭击下表反映的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情况。据表完成18—20题。年份 1800 1900 1985煤(吨) 4 2 75铁矿石(吨) 2 8 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A原料地 B燃料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在布局上选择图中最适宜的地方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钢铁企业需要考虑环境效益,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适宜在伯明翰 B②适宜在塔兰托C③适宜在上海 D④适宜在加尔各答下图是某地海岸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21—23题。 图示岛屿所在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图示地区盛行风向是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建立渔港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24—28题。 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该类型农业主要分布在A黄河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该类型农业的好处是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该地农业属于A自给农业 B粗放农业 C商品农业 D技术密集型农业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土壤 B水源和土壤 C水源和气候 D地形和气候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我国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在于A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 B降水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 D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第Ⅱ卷(综合题共75分)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75分。(16分)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回答下列问题。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20 15 55—30—2040 30 80—50—4060 60—50—30 95—80—7080 75—60—50 98—89—80>90 70 100—95—90(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 。(2)由图表可知,植被具有 、 的生态作用。植被的破坏易导致 。(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 、 、 、 等因素。(4)我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① ;② ;③ 。(13分)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题中的B代表由B1、B2、B3三段工程组成的总工程。(1)图中A、B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 工程和 工程。(2)从开发新能源角度看,图中C区域可开发的优势能源是 。(3)图中B2调运的能源是 ,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 ;② 。(4)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的重大意义有 。(18分)读世界部分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钢铁工业按分布格局可分为A、B两大类型。根据图中信息,将图中①—⑧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按分布格局分类填表。按分布格局分类 A B类型名称 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填图上数字代号) (2)分析A、B两种工业类型的布局特色:A ;B 。(3)图中我国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中,其分布格局与③相同的是 (填图上数字代号),名称是 。其生产布局体现了近几十年来世界钢铁工业企业的联合化和 化,生产布局重心转向 区的特点。(16分)读我国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国务院曾下发通知,禁止在甲地挖发菜、甘草、黄麻草。国务院作出这一决策是为了 、 。(2)乙地区为低山丘陵,属多雨气候,加之人类 ,这一地区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3)丙地区为盆地,能源结构以 为主,这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资源问题是 ;图中A—E各城市的环境污染以 最为严重。(12分)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最广的是 、 。在图四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同的自然灾害是 (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 、 灾害的分布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 ,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 ,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多项选择)(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① 。② 。③ 。地理专题训练四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B科威特位于波斯湾西部,北海市位于北部湾畔。B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短缺、交通便利。C②不符合题意,故舍去含②的选项,C项正确。A直接读图得出结论。A同上题。B川气入汉,实际上是指重庆忠县的天然气输往武汉等地。C本题考查能源问题。中哈输油管线建设是近期的热点。建设输油管线要尽量避免土地荒漠化的扩大。A里海沿岸是中亚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不是从"开源"方面考虑。D从运输距离和运输安全角度考虑,我国进口石油除中东外应该从东南亚、中亚、俄罗斯进口较为理想。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其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B地震主要是地球内力的释放形式,一般与外力作用无关。B主要是地震发生时间及当地房屋抗震性能太差。C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这些地震一般都发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B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而SO2排放量的90%来自煤的燃烧。C光化学烟雾的发生与太阳辐射量有关。A每年的9-11月是南极地区臭氧量的低值期,10月臭氧层空洞最大,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最多。B由表中1800年所对应的数据可推出答案。B乙地有丰富的铁矿,移煤就铁更经济。A①处主导风为西风。而②处为西风,③处为东南风或西北风,④处为西南风。B根据经纬度的范围,可知图示岛屿所在的大洋为大西洋。A该岛的纬度范围为58°-59°N,处在北半球的西风带的控制下,故该岛盛行风向为西南风。C丙地有能躲避风浪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建立渔港。C这里是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属于混合农业。C这里地势低平,热量充足,可种植甘蔗,应是珠江三角洲地区。B甘蔗、桑蚕的废弃物喂鱼,塘泥可作基塘的肥料,形成良性循环。C这里的农产品蔗糖、蚕丝、鱼、鸭均是面向市场的,属于商品农业。D当地河网密布、地势低平、挖泥成塘、堆土为基,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热量资源和水资源。C四种森林都分布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但是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人口密集,尤其是亚热带地区,天然林已经很少见,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境内的亚寒带地区,地广人稀,保存有面积辽阔的亚寒带针叶林带。D山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地势崎岖,土层较薄,不利于农耕。【试题答案】(1)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若答出呈正相关亦可)(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3)降水风地形土壤(4)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试题评析】本题从考查学生利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入手,考查学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我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的分析。在地理《考试大纲》要求的十大能力之内,符合高考要求,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答案】(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太阳能、地热能(3)水电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带上,河流落差大(4)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促进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城市的环境质量【试题评析】本题考查我国能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试题答案】(1) 按分布格局分类 A B类型名称 煤铁复合型 临海型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填图上数字代号) ①④⑤⑥⑦ ②③⑧(3)上海宝山钢铁厂大型消费【试题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钢铁工业的类型与布局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重要的铁矿产区和钢铁工业的形成原因,答题过程中应注重分析各钢铁工业的布局类型,切忌搞错钢铁工业的布局特征。【试题答案】(1)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2)不合理耕作和滥伐林木水土流失(3)煤炭酸雨(4)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试题评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试题答案】(1)ACABCFCDE(2)DECFAB(3)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疏通城市内排水通道)【试题评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防灾措施及其相关知识。

陕西省气象灾害论文题目大全

159 评论(12)

小雨想荷叶

干旱、洪涝、台风、龙卷风、沙尘暴、寒潮和霜冻等都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人类生命、生产资料、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危害。气象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致灾条件——气象条件的变化,二是受灾体的承受能力。当气象条件发生变化,且超过了受灾体的承受能力,则气象灾害发生。(一)干旱与洪涝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初,我国西南的云、贵、川发生大范围的、持续的秋旱、冬旱及春旱,6000余条大小河流干涸,绝大多数井、泉干涸,数千万人及牲畜饮用水短缺,著名的桂林漓江水量急剧减少,水流几近停滞。灾情百年一遇(图6-1)。图6-1 干涸的漓江2010年5~6月,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强降雨,遭受洪涝灾害。5月13~14日广西北部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200mm以上特大暴雨(图6-2)。图6-2 漓江洪水暖湿空气比较弱,持续的高温少雨是本次干旱的直接原因。2010年5~6月我国南方冷暖气流多次交汇,形成了多次强降雨,是洪涝的直接原因。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是需要长期累积的,一个特定的干旱或者风暴不能绝对地归因于人类,但极端的气象灾害与人类活动不无关系。干旱分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两种。所谓大气干旱就是少雨、相对湿度很低,还常常伴随着高温和多风。最简单的干旱标准是降雨量的多少,一般降水量(年或季)小于或等于常年的80%为小旱;降水量小于或等于常年的40%为大旱。土壤干旱,一般根据土壤水分的作物参数确定土壤干旱的指标,如库立克提出,10天内20cm土层中的土壤水分为20mm时称为半干旱,10mm时称为干旱。也有用降水的标准差确定旱涝指标的,计算公式:地质与环境保护式中:I为旱涝指标;iX为某地某年降水总量; 为该地历年平均降水量;σ为年降水量的标准差。干旱判定:-12为大涝年。2010年5月23日2时10分,因连日降雨,引发江西省境内沪昆铁路余江至东乡间(K699+700m处)山体滑坡,掩埋线路,造成由上海南开往桂林的K859次旅客列车脱轨,71人受伤,19人遇难(图6-3)。图6-3 列车脱轨(二)台风2006年第四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7月14日中午在福建沿海登陆,引发南方洪灾。7月14~16日,湖南郴州地区暴雨(局部地区强度500年一遇)(图6-4,图6-5)。图6-4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发郴州地区洪灾”图6-5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摧毁房屋”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风速达20~50m/s,大者可达110m/s。热带气旋按强度一般分为4级,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速小于7级,最大风速1m/s);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速8~9级);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速10~12级);台风(中心最大风速等于或大于12级,最大风速6m/s以上)。台风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充足的水汽和海水温度超过26℃。台风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水汽凝结时放出的潜热。北半球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而南半球则发生在1~3月。台风的破坏力极大,并且带来暴雨,使房屋倒塌,庄稼冲毁,林木发生风拔、风倒和风折等,尤其使航空、航海、交通运输受到极大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尤其是东海和南海沿岸地带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三)龙卷风龙卷是积雨云底部伸展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龙卷伸展到地面时引起强烈的旋风,称为龙卷风(图6-6)。龙卷有时悬挂在空中,有时延伸到地面。图6-6 龙卷风龙卷风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活动范围小(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中心气压极低(2~3kPa),风速大(100~200m/s),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把人、畜、物卷入至空中带到他处。一般认为龙卷风的形成与积雨云中强烈升降的气流有关。从世界范围来看,龙卷风主要发生在中纬度(20°~50°)地区。美国是龙卷风出现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日本次之,我国主要出现在华南、华东一带。(四)沙尘暴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图6-7)。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如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重要原因。图6-7 巨型沙尘暴沙尘暴发生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时间为每年的4~5月。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漠,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沙尘暴的危害有:①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②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具体为植树种草,固结泥沙。据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统计,多年植树种草,使沙尘暴从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66天减少到现在的每年5天。(五)寒潮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湖南南部郴州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1月25日郴州境内输电塔倒塌,阻断京广铁路运输,揭开了特大冰雪灾害的序幕,此后,半个月时间里,灾情波及半个中国。至1月26日凌晨,京珠高速郴州段80多千米的路面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8000多辆车辆被堵,数万名司乘人员被困。同时,因湘南电塔被毁坏,导致机车无法供电运行,京广线运输全面告急。冰雪灾害还造成大量的树木、竹林折断,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图6-8,图6-9)。图6-8 2008年湖南冰冻灾害这次郴州的冰灾直接原因,是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与东南太平洋的强冷湿气流相遇,双方势利相当,在郴州地区上空相持导致。寒潮是盘踞在高纬度地区上空的冷空气突然离开源地大规模南下造成。冷空气经过的地区可以出现大风、降温和霜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我国根据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规定寒潮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48h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到4℃或以下,并且陆地上有3个大区伴有5~7级大风,海上有3个海区伴有6~8级大风。图6-9 2008年湖南冰冻灾害,植被损坏严重(六)霜冻霜冻是指在植物生长的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低,引起植物遭受冻害或者死亡的现象。霜冻通常发生在0℃或0℃以下。每年秋季发生的第一次霜冻称初霜冻,它影响农作物的抽穗、扬花和成熟;春季发生的最后一次霜冻称终霜冻,其危害主要影响春播、出苗和越冬作物的返青。
35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