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有关晋商文化的论文选题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0

qq530bbs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晋商文化的论文选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小智慧

已采纳
晋商文化春秋时期,鲁国人猗顿生活贫困,他向富人陶朱公范蠡请教致富方法,范蠡告诉他搞畜牧业易速富。他来到猗氏之南(山西临猗)饲养五畜,经营盐业,于是他富可敌国,成为晋国首富。他为晋商文化带了个好头。历史上,运城的盐是官商结合,实行地区统销(专销)。齐国管仲主张《正盐策》理论,设专门官员来管理盐铁资源,国家征收盐铁之税。直到汉武帝才规定盐铁归国家统配销售,盐铁专卖,销售权收归国有。不论对盐实行专销还是国家只抽税而放开经营,都离不开商业渠道。所以晋人最早从盐的销售中得到商业锻炼机会。唐实行专卖制,规定盐池之盐销售于京畿风翔等六州。扩大到今天京津冀陕豫甘各地,都需长途运送,为商业运行加上一个轮子。清初,政府放开官营,产、供、销放开,由民营企业负责,因此又把寻找市场放手,给商业运行又增添一个轮子。上述几个步骤是专指盐业经营。近代晋商文化,主要集中于晋中、太原一带,他们经商方向是西北方,即走西口入蒙疆,出到俄国,或转向陕甘宁,经营的主要商品是茶、布、烟、草药及手工日用品,运回的是皮毛。尤其茶,直接去南方购置茶山,将茶叶推向蒙古、沙俄,开创万里茶路。晋商文化的核心是一个“信”字。“一诺千金”是最大的商业信誉。晋商的特点除了普遍适用于商业的“信”以外,还有“晋”自己的特色。山西自己不产茶,烟也不是山西主产。布也非山西主产,更不用说化妆品。所以晋商第一特点是转销,去产地收集商品,再销售到第三地,晋商起了个桥梁作用。山西主要产品是民用铁器和生活陶瓷。铁器有晋城大阳针、太原并州剪,加上遍地陶瓷。太谷以药——定坤丹、龟龄集闻名全国,加上清徐的醋,汾阳的酒,太原“同锡福”的鞋帽,平遥牛肉、推光漆,这些都是山西特产,盛名遍中国,也是晋商经营的商品。晋商的另一特色是“票号”,有了“信”做底,山西的票号可以通行大江南北到蒙俄荒地。开创我国近代金融事业,让资本快速流通起来,这才是晋商最显著的特色。它比江南财团依仗洋行带动,先行了一个世纪。关公文化关公为百姓所崇拜的是“信”、义气,他为刘备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曹操如此优待(上马金,下马银),但关羽一旦知道刘备的确切地址,还是立刻离开曹操。还因为曹操对他优待有加,所以华容道上关羽义释曹操,这股义气亦为江湖朋友所推崇,民间社团、帮会都必定供奉关公。关公为封建皇帝所推崇的是“忠”,他忠于刘备所代表的汉朝,因此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忠于汉帝可以义无反顾地“过五关斩六将”,杀掉阻碍他的曹操手下将官。这种愚忠精神正是封建统治者所要求的,因此他死后被节节加封,地位日益升高。刘禅封他侯,宋徽宗封他为公,宋高宗封他为王,明神宗封他为大帝,清乾隆封他为关圣大帝。关公的形象除了忠义还有勇,他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被形容成“万人敌”,所向披靡,可在百万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而且还有刮骨疗毒不皱眉。总之,关羽在人们心目中是勇冠三军之最大勇士。关公在军帐夜读春秋,他是儒将。他面如重枣,蚕凤眼,更有一部长须,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被誉为美髯公。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集忠、勇、义、美各种优秀品质于一身,所以被捧上神坛是有浓厚的群众基础的。关公之所以被当作神,还因为封建时代正统观念:他维护正统的汉室王朝。晋文化探索狭义“晋文化”是史学界近期热议的话题,专叙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古文化。但它涉及到地理、地质、历史、考古等学科。晋文化包含了地域文化及历史文化两个范畴。晋,泛指三晋,即晋国自身及由晋三分而成立的魏、赵、韩三国。但地域似应限制在今天的山西省之内。相对秦、楚、齐、燕,南方吴越,西南蜀及北方胡等古国而言,晋文化具三大特征:一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二是中原农业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过渡带;三是首先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封建制正式全面替代奴隶制以后,晋文化就逐渐淡化,融入基本统一的华夏文化中。晋文化从地域上可进一步划分为北部的雁门文化区及南部的河东文化区。其分界线划在灵石峡谷中,河东区包括运城、临汾、长治、晋城四个市区;雁门区包括大同、朔州、忻州、吕梁、阳泉、太原、晋中七个市区。这是史学界一致的认识。太原、阳泉应该属于南部的河东文化区似乎更合适。其理由如下:①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简子开始建晋阳城。更早在周成王时期,就有“剪桐封弟”的故事,封地在晋祠周围。这说明太原在公元前1000年时已属于周辖区,可以在该区内分封建城,当然应属农耕区,而非游牧区。②参照郭沫若编著的历史图鉴,新石器时代太原、阳曲、交城已有仰韶文化及后来的龙山文化遗址,忻州是空白区,朔州有细石器文化遗迹。这一图鉴说明,一万年以来,太原已有农业文明遗存,草原文明则只在大同、朔州出现。郭沫若编的历史地图中,桑干河流域划入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区,太原归陶唐氏部落区。炎帝部落应该是农业部落,也就是桑干河流域是传说中的农耕文明区。也是该地图,商代的太谷附近为方国箕的所在;它与翼城的唐国并列。这说明商朝时太原盆地已正式进入农业社会,开始建城。西周时期,隰县之北已有蒲邑;昔阳附近有了洛邑,它反映今天晋中、临汾所辖在西周已进入农业社会。而商、西周时太原以北尚未有城村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些地方可能属游牧区(住无定所)。如今把太原划入北方游牧区的主要依据是考古资料,在太谷发现白燕遗址,证明它是北方文化区的边缘。我们不了解白燕遗址延续时间有多长,仅凭考古发掘到某个历史片段,而将这一区域全部当作该片段的延伸,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这一认识如果推广一下,阳城的下川有细石器的考古资料,能否把晋南也划作草原文明区呢?从地理角度出发,太原与临汾均属汾河水系,其间并无大山阻隔。太原盆地与临汾、运城盆地一样,均为沃野千里,无明显的荒地,也无明显盐碱化地(除盐湖一线以外)。而大同盆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尚有大片荒地,盐碱化十分严重,正是放牧的好去处。忻州盆地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盐碱化沼泽分布的宜牧草场。因此,从今天地理面貌看,忻州归于和桑干河一样的宜牧区还是可以的。当然往前推1~2千年,那里应该是最适宜北方游牧经济区的,而太原则应划归农耕区更合适。新时代的晋文化辉煌的晋商,在民国时期走向衰落,被注入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东南沿海资产阶级经济所超越。阎锡山统治山西四十多年,更把山西推向封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激活了山西的文化:《黄河大合唱》(编自壶口瀑布)在世界华人中掀起抗日高潮,其影响力不亚于《义勇军进行曲》,唤起了全国人民“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激情。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刘巧儿》一样有全国影响。它们都是妇女翻身,婚姻自由的先锋。太行山区陵川的《赤叶河》歌剧,控诉地主阶级的罪恶。郭兰英的《妇女解放歌》第一次出国门,在世界青年联欢节(1953年柏林)上唱响。新中国成立初,第一部反映抗战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和《新儿女英雄传》(白洋淀)几乎同时间问世,它忠实地记录了党领导抗日战争的艰苦、坚毅。第一部反映解放战争的歌剧《刘胡兰》也是随着解放军文工团走向全国。打倒四人帮后,第一部伤痕文学作品《泪痕》产生在晋中。《一把酸枣》、《立秋》走红全国,临汾的威风锣鼓敲响全国。到了本世纪,原生态歌手阿宝(朔州阳高)、石占明(左权)红遍神州。领先于神州的古代晋文化,今天重新焕发出青春,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又一次独占鳌头。山西人文地质

有关晋商文化的论文选题

311 评论(8)

abc-404

恩,应该去山西会馆网看看,我也是刚通过晋商智库找到他们的,晋商文化做的的确数业内顶级了。
27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