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17801
在IT通信产品、旅游等新兴消费热后,护肤品正成为大学生群体新的消费热潮。大学生既是当今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还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消费新潮流的引航者。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方法将可能深刻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人们消费方式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强,不仅表现在网购方面,美妆博主对大学生护肤品消费的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追求时尚、美丽逐渐成为他们的消费趋势。他们超前的消费观念将影响未来中国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随着护肤品的品牌、种类、价格等不断变化发展,因此深入地了解、分析当代大学生对护肤品消费行为的现状,对于指导商家营销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他们提供有利的市场信息和准确的营销策略。2 大学生对护肤品消费行为现状及特点分析1 大学生对护肤品消费支出的现状据统计护肤品月消费200~500元的同学最多,为35人,占41%,其次是月消费200元以下的同学,有31人,占36%,500元以上的同学最少,但仍有20人,占23%。而从护肤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来分析,10%~20%的同学最多,有41人,差不多占到一半,占比在40%以上的同学最少,只有6人,占7%。2 影响大学生对护肤品选择的因素经过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可以把大学生对护肤品选择总结为几个因素:消费能力、消费动机、产品质量、品牌推广、购买途径。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护肤品消费者在消费护肤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消费能力、消费动机和产品质量三个主要因素。消费能力是制约大学生消费护肤品的主要因素,只有在保障基本生活层次的条件下,才能考虑精神生活层次。消费动机是大学生护肤品消费的主观因素,动机的强烈决定消费的次数、数量、类型等。通过对大学生护肤品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并按上述5个因素进行归类,构建出影响大学生护肤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大学生护肤品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具体因子。 
因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电视机随着网络时代而慢慢退化 自媒体被网络时代推在了风尖上 再加上许多大学生喜欢玩手机 线上购物不但方便 还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不出门就可以进行购物的一个需求 躺床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一个方便谁又不喜欢呢 再加上抖音app的发展 许多网红进行了直播就可卖货 只需要挂上链接就可买了 商家请的都是些高颜值的网红来进行自己产品的一个推销 许多大学生看着就经不住剁手而进行消费了 再加上化妆品有带货的红人给你进行着试用 这个看着谁又不心动呢
首先大学生越来越宅喜欢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喜欢的东西,而且物流随着发展越来越快,基本上三四天就能到手。而且边看直播边购物很过瘾,再加上因为网购每次到过年过节会有各种各样的的优惠活动,比实体店更加便宜,而且现在网上物品的新鲜感与时尚感要比实体店好。而大学生就是追求新事物的一类人。所以就不难理解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期末政治考察)2008-07-23 20:23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what )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why)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how)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