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3

老午哥哥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军事运筹学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uhe16

已采纳
论文撰写步骤:一、论文的标题部分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二、论文的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3、完成了哪些工作4、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5、结构或结果的意义三、论文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关键词是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单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四、引言又称为前言,属于正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作内容包括:1、研究的理由2、研究目的3、背景4、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5、作用和意义五、正文部分论文的主题,占据论文大部分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要求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利,主题明确。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是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不只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又有相关要求。

军事运筹学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啊

83 评论(8)

enteromorpha

回答 列大纲列出整篇论文大纲,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论文大纲罗列清楚,这样的论文的写作思路就会更加清晰明了。题目题目是需要尽可能的反映论文重心内容,利用简明的词语,有逻辑的组合而成。一个好的题名,常会使文章增添色彩。引发读者兴趣,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因此,在定题目时应考虑用言简意赅的20字以内的词语组合为宜。避免:1)题目大、内容少和题目小、内容多。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文题关系对于前一种,或根据内容重新给题,或根据题目充实内容;对于后一种,应把握好与题目无多大关系的略写或不写。2)随意设置副标题。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设副标题,仅在靠正标题无法完全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加设。同时要注意避免副标题大于主标题。3)连用同义、近义词。如“××分析研究”或“××研究探讨”。“分析、研究、探讨”为近义词,题名中保留其一即可。4)拔高文章层次。有的文章只是一般的论述分析,谈不上研究,但作者往往喜欢用“研究”二字作为题目,这就很不恰当地拔高了文章的层次,因此“研究”一词应当恰到好处。摘要摘要是论文的必要部分,它的详略程度取决于文献内容。摘要包括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根据文摘类型有所侧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外文文摘不超过250个实词,摘要中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在绪论引出问题后正文中加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对作者的逻辑能力要求较高,注意不要逻辑混乱。结论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展示其结论。结论应该是非常经典的三个组块:总结本研究;指出不足,讨论原因;展望日后的改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主要是格式和来源,格式要规范,来源要“靠谱”。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空格,多且都要分中英文、全(半)角,有时写到最后自己也搞不清,打印机给你打出来,错一个空格都非常明显。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最后修改格式时,一定要打印出来。格式有误,直接展现了你的论文写作态度,给导师的印象很不好。 提问 军事理论论文都可以写什么内容啊 回答 围绕军事技术与国家发展的联系,进行阐述,举一些实际性的例子来证明论点。就从军事写啦,写作战方法,或理论经济学视角解读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博弈发展摘要:哲学视角下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关系,如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学视角下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关系,如同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螺旋向前发展如同商品需求与商品供给的博弈竞争,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又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竞争发展又与一国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关键词:经济与视角;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博弈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关系,如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人类战争实践的不同历史时期,二者的发展并不平衡。人类战争实践既需要军事技术,也需要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是手段,军事理论是指南,缺乏军事理论指导的军事技术发展只能是无的放矢,缺乏军事技术支撑的军事理论研究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的发展又和一国经济基础有着密切关系。一、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内涵以及经济学视角下二者发展关系解析军事理论通常也指军事思想是指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军事技术是物化技术与观念技术的结合。按照从古至今的军事技术发展,依据其不同的能量传递或转换关系,可明显区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机械能→化学能→核能。从横向关系看,军事技术体系是一种壳层结构,由外至内为生活装备技术、运输通信技术、军事工程技术、武器技术,军事技术的核心部分是武器技术。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达到目标,即达到政治目的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战争是唯一的手段,因此一切要服从用武器解决问题这个法则。”[1]战争不仅需要军事技术的支撑,还需要军事理论的支撑,研究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关系很有现实意义。二、经济学视角下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在博弈中发展(一)军事理论发展的需求创造军事技术的供给军事理论发展对军事技术产生需求时,各种资源就会流入军事技术部门促进其发展,生产军事技术消费品以满足需求。这是先进的军事理论对军事科技有牵引和拉动并且刺激其发展的作用。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利润。马克思说过:“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 更多1条 
94 评论(15)

wangjianxing

军事运筹学 系统研究军事问题的定量分析及决策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以军事运筹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涉及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研制与发展、军队体制编制、军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主要任务是为各类军事运筹分析活动提供理论和方法,用以揭示各类军事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运行规律,科学地辅助军事决策和军事实践,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军事效能,启发新的作战思想。词源 “运筹”一词,出自中国《史记·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最早有“军事运筹学”含义的英文词operationalresearch出现于1938年,是由当时英国的鲍德西雷达站负责人AP罗威就整个防空作战系统的运行研究工作而提出的,原意为“作战研究”。在美国称为operationsresearch。英文缩写均为OR。自50年代起,虽然欧美一些国家将这种用于作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广泛用于社会经济各领域,但仍沿用原词,使OR的含义有了扩展。OR传入中国后,曾一度译为“作业研究”、“运用研究”。1956年,中国有关专家共同商定将OR译为“运筹学”。其译意恰当地反映了该词源于军事谋划又军民通用的特点,并赋予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含义。随着适用于军事领域的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的不断扩展,军事运筹理论研究工作得到深入与发展,军事运筹理论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军事学科,在中国称之为“军事运筹学”。简史 军事运筹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军事运筹思想可追溯到古代军事计划与实际作战运算活动中的选优求胜思想。如公元前6世纪孙武在《孙子》一书中,就有关于作战力量的运用与筹划的论述(见《孙子》中的运筹思想)。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孙膑辅助齐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田忌采用孙膑建议的取胜策略,就体现了对策论中的最优策略思想。再如11世纪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根据军队的数量和出征距离,筹算所需粮草的数量,将人背和各种牲畜驮运的几种方案与在战场上“因粮于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取粮于敌是最佳方案的结论,反映了当时后勤供应中多方案选优的思想。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利用几何知识研究防御罗马人围攻叙拉古城的策略,也是体现军事运筹思想最早的典型事例之一。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中,继承和发展了古今中外的军事运筹思想。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三个月总结》、《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著作,均有关于军事运筹方面的论述。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科学地分析战略形势,确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确定以持久战胜敌的思想;解放战争时期,计算战争进程,确定在3~5年内从根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等,都科学地运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此外,他还利用作战经验及大量统计数据,提出作战理论原则,并把一些重要的数量依据,直接纳入原则体系,指导作战。十大军事原则中“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人民出版社,北京,1991,第1247页)的原则,就是一例。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大量新的科学技术开始应用于军事运筹活动,军事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逐步成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萌芽阶段 1909年,丹麦工程师AK埃尔朗首次提出了排队模型,用于研究排队系统运行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问题。1914年,英国工程师FW兰彻斯特提出了描述作战双方兵力变化关系的微分方程组,该方程组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1915年,俄国人M奥西波夫独立推导出类似于兰彻斯特方程的奥西波夫方程,并用历史上的战例数据作了验证;同年,美国学者FW哈里斯首创库存论模型,用于确定平均库存与经济进货量,提高了库存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TA爱迪生应用“战术对策板”研究商船运行策略,减少了敌方潜艇对商船的毁伤;1921~1927年,法国数学家E波莱尔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为对策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其中证明了极小极大定理的特殊情形。这些均是为适应不同的军事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期运筹理论和方法。形成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为研究雷达在实战中的有效使用,英国皇家空军于1939年吸收多个学科的专家建立了最早的运筹学研究小组。1940年成立由著名物理学家PMS布莱克特领导的英国防空指挥研究小组,对机载雷达发现船只、潜艇等作战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深水炸弹的爆炸深度,使皇家海军、皇家空军摧毁敌方潜艇的成功率分别增加了3倍、6倍。此后,英国的陆军、海军也都相继设立了运筹分析机构,专门从事军事运筹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美国的运筹分析工作开始于1940年。1942年成立了由PM莫尔斯领导的美国海军反潜战运筹小组,主要研究反潜作战效果等问题。如1943年的研究表明,使用B-29飞机夜间单机布雷效果最好,飞机损失率由10%~15%降低到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军队中也建立了运筹组织。至战争结束时,英、美、加三国的军事运筹人员总数已超过700人。1945年,苏联学者AH柯尔莫哥洛夫提出了多发齐射毁伤目标的火力运用理论。1947年,美国学者GB丹齐克等创立了线性规划解法——单纯形法。1948年,美国组建了兰德公司。1951年,莫尔斯教授等在总结战时经验基础上公开出版了《运筹学方法》一书;同年,美国为培养高级军事运筹分析人员,在美国海军研究生院设置了运筹分析课程。1952年成立了美国运筹学会。此后,搜索论、决策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相继产生。这些均标志着军事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发展阶段 由于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的日益复杂,指挥决策问题对科学理论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数学方法的适时出现,有力地推进了军事运筹学的发展。5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广泛推广应用了军事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美国自1960年RS麦克纳马拉任国防部长后,军事运筹学在国防管理等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相继发展了计划评审技术、图示评审技术、风险评审技术等网络分析方法,规划计划预算系统,以及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发展的费用一效果分析方法等。同时,国防系统有关部门还建立了数百个军事模型。这些模型除了用于武器装备论证外,还用于国际局势分析、战争预测、作战指挥、军事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辅助决策。取得成功的事例有:确保美国对苏联具有核反击能力所需的最少弹头数的计算分析、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制订、B一1轰炸机的研制等。特别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战场管理、军队指挥、后勤保障等方面,成功地应用了军事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军事运筹学的研究始于50年代初期军队院校有关火力运用理论的教学工作。1956年,在钱学森、许国志教授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第一个运筹学专业研究机构,对军事运筹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提出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在军事领域中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1978年5月,中国航空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军事运筹学座谈会,与会人员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开展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研究试点工作的建议。197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第一个由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反坦克武器系统工程试点小组”,开展了反坦克武器系统工程试点工作。1979年10月,中国第一个军事运筹学研究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正式成立。1981年5月,成立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1984年12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运筹学会。许多机关、部队也先后建立了各种专业性论证分析机构,在军内有组织地开展军事运筹学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并逐步扩大到军队工作的各个方面。1990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军事运筹学列为军事学的二级学科。此后,大多数军事院校陆续招收和培养了一批军事运筹学硕士研究生。199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军事运筹学博士研究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研究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大,研究问题的层次不断提高,应用范围已由战术规模逐步发展到战役规模和战略规模,研究的内容不断拓宽。基本理论 军事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概率论与统计学 概率论与统计学是军事运筹学中最基本的数学工具,在军事运筹分析中广泛应用。概率论是从数量角度研究大量随机现象,并从中获得规律的理论。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整理随机数据,找出随机现象数量指标分布规律及其数字特征的理论。很多军事问题和基础数据均可运用上述理论进行描述或获取。数学规划理论 研究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最适当最有效的分配和利用的理论,即研究可控变量X=(x1,x2,···,xn)在某些约束条件下求其目标函数在X�处取极大(或极小)值的理论。根据问题的性质与处理方法的不同,它又可分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等不同的理论。在军事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运筹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决策论 研究决策者如何有效地进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决策论指导军事决策人员根据所获得的各种系统的状态信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衡量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使决策者的决策既符合科学原则又能满足决策者的需求,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化。通常在军事决策问题的运筹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排队论 研究关于公用服务系统的排队和拥挤现象的随机特性和规律的理论。军事上常用于作战、通信、后勤保障、C�I系统的运行管理等领域的运筹分析。库存论 研究合理、经济地进行物资储备的控制策略的理论。军事上主要用于后勤管理领域的运筹分析。网络分析 通过对系统的网络描述,应用网络理论,研究系统并寻求系统优化方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作战指挥、训练演习、武器装备研制、后勤管理等军事活动的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等方面的运筹分析。对策论 研究冲突现象和选择最优策略的一种理论。适用于军事对抗和冲突条件下的决策策略等方面的运筹分析。搜索论 研究在探测手段和资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以最短时间和最大可能、最有效地找到某个特定目标的理论和方法。通常用于军事目标搜索、边防巡逻、搜捕逃犯以及军事情报检索等方面的运筹分析。武器射击运筹理论 关于武器系统射击效率及火力最佳运用的理论。主要用于武器系统的设计、研制与使用过程中的毁伤效果计算、精度分析、靶场试验及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运筹分析。兰彻斯特方程 描述敌对双方交战过程中兵力变化关系的微分方程组。包括第一线性律、第二线性律与平方律。用以揭示在特定的初始兵力兵器条件下,敌对双方战斗结果变化的数量关系。主要用于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论证等方面的运筹分析。军事模型与模拟 对军事问题的抽象描述与仿真。军事模型是现实世界军事活动本质特征的近似描述,而不是全部属性的复制。模拟是指运用模型进行实验的过程。作战模拟是作战对抗过程的仿真实验。广泛应用于各类军事问题的运筹分析。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在研究解决军事运筹问题中,还经常用到一些相关理论和方法,如模糊数学、系统动力学、决策支持系统等。应用理论 随着自然科学与军事科学的不断发展,军事运筹学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在各专门领域运筹分析实践的基础上,已经或正在形成一系列面向专门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军事战略运筹分析 对与军事战略有关的全局性问题进行定量研究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它涉及的问题包括:战略环境、战略目标、常备力量与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动员体制、战略后勤、国防经济、军事外交、军备控制和裁军、军事威慑与军事冲突、局部战争与全面战争、常规战争与核战争等方面的分析、预测和评估。由于战略问题不确定因素多,有些问题难于单纯用定量方法解决,因此需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计算机与人的判断结合。国防科技发展运筹分析 对国防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目标、规划等有关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于解决诸如重大项目评价、国防科技投资方向以及新技术在国防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等问题。作战运筹分析 对作战的有关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判断敌情、评估交战双方作战能力、优化兵力编成、部署和协调作战及各种保障计划等。主要用于作战辅助决策等。军事训练运筹分析 对军事训练的组织与实施进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训练体制和训练内容、训练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论证分析。后勤保障运筹分析 对后勤保障进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指挥、军费需求与分配、武器装备保管与维修、卫生勤务保障、军队运输方面的优化分析等。武器系统运筹分析 对武器系统的发展、部署和使用进行定量分析与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武器系统全寿命费用、武器系统费用效能、武器系统可靠性、易损性与生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预测与评估等。军队组织结构与干部管理运筹分析 对军队组织的各部分或要素的组合方式与干部队伍结构、需求和规划控制等进行定量分析与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涉及的问题包括:军队整体的宏观分析与具体单位的微观分析;军队结构的控制幅度、指挥层次、职权区分、单位编制、相互关系以及干部编制结构、培养任用、流动规律、考核评估、进退升流等管理方面的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军事运筹学是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的相关理论,在研究分析军事问题的运筹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边缘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有着密切联系,在军事科学领域中与相关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军事系统工程的关系 军事运筹学与军事系统工程,都是在早期作战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都强调定量分析和整体效益,注重优化决策等。但军事运筹学侧重于定量分析现有系统的作业情况,而军事系统工程则是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工程技术及其他方面的组织管理技术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军事运筹学是军事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也有的学者认为两者同多
274 评论(13)

洪业盛金属

_new_10730/给你个网站,希望能帮到你
17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