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88

ishort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博士找工作主要看论文还是学校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nlnanoboy

已采纳
博士毕业后选择工作需要考虑方方面面除了待遇,还需要考虑工作地方, 要考虑这个地方是否能够发展更好 ,其次还要考虑家庭方面,还有要考虑是否有住房补贴。

博士找工作主要看论文还是学校

86 评论(11)

靖如风

平台比地域重要什么是平台?平台就是学校的级别、外界口碑、学校排名、学科排名等。对于博士毕业生来说平台的选择是一项战略性决策,一旦选择失误不是通过战术性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在中国,我们能选择的最大的平台就是学校的级别,之前有985和21之分,985中又分为副部级高校、C9等,现在有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什么平台很重要?(1)平台意味着资源的分配。中国有1000多所本科院校,国家资源分配不可能,也不会平均分配,这就有了分配的机制或者分配的顺位。而学校的级别直接决定了资源的获取。比如,国家每年给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经费肯定是不同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当学校经费充足的时候,个人的各种科研经费才可能得到保障。(2)平台意味着你的“身价”。这里的“身价”主要是指社会的认可度,当然平台也会影响真正的身价。比如,同样是教授,北大教授和其他普通二本高校的教授自然“身价”不同。诚然,非双一流高校中也有杰出人才。但是,就社会整体的认知程度来说,在双一流高校的教授“身价”高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一流学科高校则高于双非高校(注:这里是说一般的趋势,绝无冒犯普通高校老师的意思)。(3)平台可以提供人才流通的“硬通货”,通俗讲就是跳槽的机会。目前高校人才流动性越来越强,在一个学校一个岗位从始而终的不断减少。将来你如何流动很大成程度上取决于你所在的平台。总体趋势是由高往低易,由低往高难!一般来说,从双一流高校向双非跳槽容易,而反过来就比较困难。总体上是这个趋势,当然也不排除个例。当然,择业也会考虑到地域的优势。就人才的吸引力来说,东部一般比西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北上广深比其他东部城市更有吸引力,大城市比小城市更有吸引力。这其中的缘由在于城市的发展对人的事业发展以及后代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具体到科研这个行业来,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原因如下:(1)几乎所有的高校尤其是高水平高校都有配套的中小幼等学校设施。相比来说,科研人员在城市中面临的子女上学压力,比其他行业的人员较轻。(2)经济发展水平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大。科研行业大多数情况下是与“物”打交道并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涉及全国甚至全球。因此,对于城市发展的需求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大。(3)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可能会抵消城市带给你的收益。我博士就在北京读的,也曾经一度留念北京的机遇。可是,北京的生存压力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而我们从事的科研行业,收入比较平稳,没有那么多“夜草”可以养肥自己。自由开放的竞争环境毕业前夕,我也面临一个困惑,是投靠自己熟悉的圈子还是选择一个自由开放的竞争环境?这其实就是眼前的苟且和“诗与远方”的抉择。博士毕业后投靠你所熟悉的环境或者“大老板”,在短时间内会获得一定的支持和发展。可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付出你可能会失去 “人数自由”和未来的发展机遇。比如,你的研究要服从于团队这个大集体,而不是你个人的兴趣。我个人比较崇尚自由开放的竞争环境,能够自己做主,而不需要看别人脸色。这样的环境开始比较困难些,但是以后的路会越来越宽。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远比别人给得更有分量!待遇很重要待遇包括工作薪水、科研启动金、职称、招生政策等。钱对任何人任何行业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这个无需多言。对于科研工作来说,其他几项无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1)科研启动金。博士期间我们多在导师的课题下,不需要考虑科研经费的问题。正所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而工作之后就需要重点考虑科研经费了。如果说科研是行军打仗,那科研经费好比粮草。尤其是对于我们理工科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没有钱几乎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无论多伟大的科研想法都需要真金白银作为依靠。对于新入职的博士,国家基金 “远水”解不了“近火”,这就更彰显科研启动金的重要性。(2)职称。职称不仅和待遇挂钩还和你获取的资源密切相关。科研体系按照正常的晋升来顺序依次是讲师、副教授、教授。能够直接给高一点的职称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职称还决定你在学校和学院的地位。(3)招生待遇。科研需要钱,也需要人。前面所谓的科研启动金是“粮草”,那么学生就是你手下的兵。无论多么伟大的将军离开他士兵也就会沦为“光杆司令”。能否招到学生对于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单位给你的职称,比如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就会成为一项重要的待遇。
305 评论(11)

遇到一坏人

高校认可的范围无非是前三种的排列组合。如果你是论文的第一作者,那走到哪都认,没有任何特例,所以这肯定是第一优先级;共同一作的,有的时候要看是否为排第一的共一,要么就当量折半,不同高校要求不同;大部分高校是认应届博士发表的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的论文;大部分高校也认应届博士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很多等同于一作看待,但有的高校不认;导师要通讯和第一作者,给老婆/老公挂二作,学生三作,这种论文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没啥用。题主说的情况确实存在,有些老师就是喜欢自己占着一作和通讯。如果工作确实是你做的,我的原则就是第一、共一、第二(导师第一)、通讯怎么都得占一个。具体操作可以跟老师商量自己一作,导师通讯;或者和导师共一,或者和其他人共一;再不济,导师一作,别人二作,你是通讯也可以(声明:这里不考虑学术不端的情况,暂且认为所有作者均对论文做出贡献)。因为无论是评职称还是校内考核,对于导师来说一作和通讯效力相同,全占着属实没必要。如果你只是承担了部分工作,而导师或者其他人做了大部分,那给你二作也无可厚非。这种情况如同我上面讲的,求职时候大部分高校也是认的,找教职时候只能规避那些不认的高校了呗。不过要是三作及以后,那属实没啥用了。即便你是NSC的三作,也没啥用啊
122 评论(12)

xupeng3977

博士毕业,选工作,个人看法不应该首先以单位的性质来选!如果这样选,我个人觉得有点势利了!博士毕业,你受过多年的科研训练和理论教导!博士毕业的人由于常年做论文,受教育的原因,独立思考能力很强!而愿意“受制于人”的性格较弱!所以,如果你要先以单位性质选就业单位!你将需要探索很久选你的工作单位!所以,个人认为博士就业,先以能最大发挥自己专长和优势为第一原则!这种单位主要使用你的专业知识,给你较大的自由空间!第二原则再去考虑薪水和福利问题!因为人上学多年,非常希望一个较高的回报!这两点如果能吻合,你就能较长时间的稳定工作下去!第三再去考虑单位性质!如果这三者都能满足你前两个原则,那你就选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稳定,前途广阔,如果选私企,除非是华为那样的私企,否则,绝大多数都是不养博士,或者养不住博士,或者根本就不适合博士生存!主要因为一般私企的任意性和不稳定和无情!中国一般私企都是行政管理,博士很难适应(除非你的性格特别好)!而国企也比较稳定,但多数管理受制于国家,比较压抑高级人才!所以,个人建议,你如果在专业,薪水方面没有太大挑剔,那还是按照社会的选择,公务员、国企、私企为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专业深度,个人潜质,价值取向,家庭人脉等。个人认为如果是清北背景且专业具备创新潜质,有志于科研,应该选择科研院所、大学或大型国企的研发部门比较适宜;如果是普通院校的背景且专业属性不凸显我的建议是公务员或国企;如果自己喜欢独立性的工作或以后自己去创业可选择著名国企、私企,先给自己搭建一个锻炼的平台,然后不断积累核心素养及人脉再去创业。
267 评论(9)

xxyxyjzmf

博士去高校找工作最看重什么应该是你硕士和博士期间研究的成果,一般是课题、项目、论文形式呈现,级别越高,资料越多,越好
177 评论(12)

wjymoon

论文,是一个让多少人既头疼又无奈的字眼。曾几何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职晋级的必要硬件,论文影响和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将改革职称的评价标准,不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做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做论文要求;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在高校人员的招聘中,发表论文的多少是很重要的评估标准。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评估求职者的学术实力。另一方面求职者也可以据此向高校要求更好的薪酬。
36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