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3

梦在无梦的夜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类比手法的议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mmebwyk

已采纳
比是比喻,兴为寄托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古时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比”与“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技巧除诗歌外,现代散文、小说等也常用比兴手法所谓“比”,按照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实就是比喻它通过具形具色的事物比所要写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动、具体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用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兴两法因此,比与兴构成了诗的两种技巧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文学中的白描  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诀》)鲁迅不愧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这是他在小说创作中成功运用白描手法的经验之谈 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如杜宣的《井冈山散记》中,有段文字叙写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类比手法的议论文

161 评论(8)

15590776256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在说明文中为举例子)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⑤引用论证
223 评论(11)

tongtong257

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摩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类比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类比的逻辑推理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对应,形成逻辑推理的前提。例子: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红楼梦》
194 评论(13)

求学1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8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