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6

fmjgm21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建筑概论结课论文前言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comito

已采纳
传统聚落文化浅析【导读】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现状,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作了进一步分析,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人聚环境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对今天日益升温的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 前言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传统民居聚落及其相关的形态、景观、文化有极高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及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旅游开发活动及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某些聚落独特的文化形态正在逐步丧失,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去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建设这些宝贵的资源,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2 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传统民居聚落因地域、气候、民族、文化、经济等不同而千差万别,目前能够保存下来的原因及机制却有着共同之处,相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其区位相对偏远,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交通信息不够发达,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少,这样的居住形态是自然、人及人聚环境相互选择形成的。特定的聚落文化也是依附于这种特定的形态,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及建筑空间形态不断融合、进化,形成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生态体,有着较为独立的系统特征及生态运行机制,体现出特定的文化特质及场所精神。综合各种因素,这种人聚环境已演变成为一种居住文化形态,且具备生态特征,在此,我们称之为“聚落生态文化”。3 聚落生态文化分析1聚落生态文化基本特征聚落生态文化在生成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系统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特征。(1)系统特征人类聚居点本身就是由各种自然及人文场所构成的系统,由此衍生的文化生态体也同样具备系统的特征,这种系统本身是自律、调和、均衡的,在没有特别外力作用下,它将保持这种文化形态持续发展,这也是现在许多文化聚落能够存在的主要原因。(2)生态特征传统村镇聚居点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生态特点,它们象一簇簇植物一样,在多种人文及自然条件制约下选择了合适的地点,并由小而大的向前发展,形成今天这样的布局规模及形态,它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因此其中记载和蕴含了历史、人文的沧桑及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斗争历程,这也是现存聚落空间魅力所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与自然共生——聚落空间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特征与所处自然环境特点有直接联系,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人类的局部活动也影响自然环境形态的改变,在缓慢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活动主体的聚落与自然空间磨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一个局部的自然——人类——生态系统,即居住生态体。②生态链的完整是聚落空间文化形态存在的基础。人及聚落与自然空间存在着多个方面的互动。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及物质条件,人类也在自然中塑造着符合于自然规律的居住模式和文化,并赋入自然新的改造与内容,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而言,人类是其中的一个消费者,因此适度开发及改造自然是维持这一生态链平衡的重要法则,当这一活动在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范围内时,自然对人类是宽容和仁慈的,而受惠于自然的人类也有情于自然,这种和谐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村镇聚落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保持聚落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也是人类居住文化链节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一生态文化因子的存在,才使人类居住文化生态得以平衡,若采用破坏和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则无异于人类过度使用地球有限资源所带来的后果,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永久丧失这一文化资源。③聚落文化的生长机制体现出明显的生态学特征,人类对历史文化的崇拜来自于它们漫长岁月所形成的深厚积沉,由于我们无法洞悉其形成的 _html 论文题目:根据课堂所学内容,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以下任一研究方向,开展课后继续学习,并拟写相关论文:居住空间理论探索;传统民居聚落文化研究;优秀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利用策划探讨(可结合相关工程实践)。基本要求: 在课堂与课后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有新发现和新见解,避免他人观点的罗列、拼凑,不可存在剽窃和抄袭现象。 务求论点明确,论证严谨,论据充实、可靠,文字精练,字数以 3000-6000字为宜。 符合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应附中文提要(150—240字)及关键词(3—5个);论文的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层次逻辑关系必须清晰。 行文严谨,参考文献、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对,引用他人成果要注明出处,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作者.文题/书名.期刊/出版地:出版社.发表/出版时间:页码.)。本页为结课论文统一封皮。 课程论文提交:2009年1月4日之前。

建筑概论结课论文前言

88 评论(14)

fzq

本书根据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本书在内容上既充分体现职业院校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增加了土建基层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兼顾本门课程理论和专业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全面而简明、精练,是一本有创意的教材。本书共13章。第1章概论部分,介绍我国的建筑方针、建筑的等级、分类等,使学生对建筑有个概念性的了解。第2章民用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介绍了作为一个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设计意图的理解与专业沟通。第3~10章是民用建筑构造部分,这是土木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应掌握的重点部分。第11章工业建筑,由于工业建筑的细部构选,在构造原理、构造方法和使用材料是相同或相近的,因此,只对工业建筑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构件作了简要的介绍。特别增加了目前常见的钢结构厂房的基本构造组成。第12章课程实训,是针对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而编写的。学生学完上述各章内容之后,需要巩固、运用这些知识。在职业院校学习房屋建筑学之后,不是要学生能完成一个建筑设计过程,而是要他们能运用这些知识理解设计意图、正确地识读施工图纸,在以后工作中能胜任并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第13章本门课程求职面试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应对,是考虑到学生毕业后首先遇到的是求职面试,要想准确预见面试者对求职者的提问是很困难的,作者试图通过对本门课程可能涉及的一些典型问题的研讨,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消化,能够较好地应对求职面试中可能涉及的问题,顺利通过就业第一关。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建筑经济专业、建筑设备专业的教材使用,亦可作为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培训用书或参考书。作为一种新的尝试,书中会存在缺点和不足,欢迎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26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