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3

bimbi200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汽车装焊工技师论文题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顾信心

已采纳
一、摘要 本文介绍一台丰田海狮IRZ汽车点火系断电器触点经常被烧蚀,造成发动机排气消声器放炮,废气排放严重,功率下降的故障,通过采用修理断电器和更换电容器的修复方法,克服了车辆断电器经常烧蚀的现象,消除了由此而引起的故障。 关键词:燃烧充分、彻底;接触不良;电火花不强;点火正时 二、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大城市对使用的汽车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汽车的技术性能(如动力性、经济性)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车辆的废气排放和噪音也有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检修汽车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各个方面的故障影响。 三、正文 (一)发动机在运行时,发出无节奏“突突”声 我单位有台丰田海狮IRZ汽车(采用传统的蓄电池点火系),行驶约8万km后,出现发动机运转时,排气消声器发出无节奏的“突突”声,而且转速越高声音越大,并伴有化油器回火;排气消声器放炮等现象,造成车辆废气排放污染严重,发动机动力明显下降,并且发动机出现了经常熄火的现象,经济性明显变差。 (二)造成发动机故障的原因分析 要使发动机能发出最高动力且排放污染小,则要确保发动机能充分燃烧。发动机充分燃烧的主要条件,就是点火系点火正时并能够产生足够强的火花去燃烧混合气。因为只有点火正时,燃烧充分,才能保证发动机做功时能产生足够大的爆炸力,去带动发动机曲轴以高速运转,同时,燃烧充分、彻底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减少有害废气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由此得出结论,发动机点火系出现故障会使点火不正时,产生的电火花减弱,从而降低燃烧的充分性。燃料不能在气缸内完全燃烧,未燃烧的废气就会在排气喉补燃或排出,造成排气喉放炮或废气排放严重,最终使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 根据以上分析,我拔下一个缸的高压线进行跳火试验,发现火花颜色发红,证明点 火火花过弱。这是燃烧不充分故障的原因。造成发动机点火系点火火花过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高压电线接触电阻过大 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由高压线配送到火花塞的中心电极,由于经点火线圈变压形成高压电,火花塞旁电极连接地线,高压电可以跳过间隙到火花塞旁电极接地,在电压跳过间隙的瞬间产生火弧。如果高压电线接触电阻变大,会减低电压,电压低,产生的火花能量也必然减少,造成电火花能量减弱,令电火花不强。 2.分电器盖短路漏电故障 分电器盖将中央高压线传来的高压电配送到各缸的分高压线上,如果其漏电或中心炭精,以及各高压导电柱烧蚀造成接触不良,则也会令高压电能量减少,从而降低电火花能量,令电火花不强。 3.分火头烧焦造成接触不良故障 分火头用于将分电器盖中心炭极传来的高压电,送至分电器盖的各个导电桩。高压电由分火头的导电片传导,当导电片烧蚀、烧焦而导至高压电传导不良时,便会造成电压下降,令高压电能下降,从而降低电火花能量,令电火花不强。 4.断电器触点脏污、烧蚀造成接触不良故障 断电器触点脏污或烧蚀,造成接触电阻过大。断电器触点用于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周期性通断,其接触电阻增大,必造成点火系初级电流减少,最终造成偶合的高压电减少。高压电减少,产生的电火花也就减少。 5.电容器断路故障 电容器是用来并联断电器触点,吸收触点打开时产生的火花的。如果电容器短路故障,则断电器触点不能打开切断初级电流,也就无高压电产生,点火系不工作;如果电容器断路,则断电器触点烧蚀,导致接触不良,从而降低电火花能量,令电火花不强。 6.点火系提前角自动调节机构有故障 发动机活塞上行至此点时,可燃混合气压缩比最大,这时所产生的压力最大,爆炸时产生的功率也最大。由于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活塞在气缸内移动,每一个行程只需约OOls,而可燃混合气由电火花产生到混合气点燃爆炸约需003s,如果按理论设计,活塞上行至压缩终了的上止点时,点火系开始产生电火花到电火花点燃混合爆炸,则活塞已下移了约1/3位置,这时的压力相对减少,这样产生的爆炸力必减弱,所以要想发动机能输出最大动力,则要求活塞上移至上止点,混合气刚好点燃爆炸。要使发动机活塞刚好在上止点时爆炸,则点火系必须在活塞离上止点还需约003s时就开始产生电火花,这就是所指的发动机点火提前。发动机的点火提前是通过曲轴控制分电器总成来完成的,活塞还未到上止点时,所对应的曲轴转角,即点火提前角。也就是说,当活塞到达压缩冲程上止点之前已相当于曲轴转过了一定的角度,点火提前到上止点的一定角度,气体压力就能达到最大值,因此,点火时刻应在活塞到达压缩冲程上止点之前相对于曲轴一定转角。但点火提前角过大,混合气点燃过早,气体的压力将阻碍活塞向上运动,使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增多,工作不稳定,怠速不良,大负荷工况时,产生易爆易燃现象。点火提前角过小,混合气点燃过迟,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混合气还未点燃,活塞从上止点下移后才点燃混合气,由于压缩力减少,则爆炸力必减少,会造成未燃烧的混合气在发动机排气管外燃,使功率下降。所以点火系的点火提前角调节不当或不起作用,也会导致发动机排气喉放炮,废气排放严重。 (三)排除故障的措施和方法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围绕着发动机燃烧不充分时出现的故障现象,我反复学习了有关维修保养资料,并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对逐个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检查分析,对可能会产生故障的部位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和步骤如下: 1.高压电线检查 观察高压电线和端子,没有发现腐蚀、断裂或变形。每条线电阻(没有脱开盖时电阻),测得电阻值如表所列,均属正常。 2.分电器盖检查 先检查分电器盖中心炭精触点、盖内分布的导电桩和盖上各高压点火线插孔,没发现烧蚀和熏黑现象。把火花塞上的所有高压线拨掉,拆下分电器盖(如图所示),将所有高压线端头距离气缸3~4mm,打开点火开关,拨动断电器触点臂,此分线头与气缸体没有跳火。再拔掉分电器盖上的所有高压线,将中央高压线插到任一高压线插孔中,并在其分线孔邻近的插孔中再插上一根高压分线,使其端头距气缸体3~4mm。打开点火开关,拨动断电器触点臂,此分线端头与气缸体没有跳火,然后以此方法检查其他高压分线插孔,都没有漏电,证明分电器盖不存在漏电故障。 3.分火头检查 先观察分火头导电片端头,没有发现有烧缺、烧焦现象,再将分火头反放于气缸盖上(如图所示),使其导电片与气缸接触,然后将高压线的端头距分火头座孔约2~3mm,同时接通点火开关,拨动断电器触点臂,使其一开一闭。此时高压线端头分火头座孔之间没有火花跳过,说明分火头工作正常。 4.点火调节装置检查 拆下分电器总成解体检查,离心式调节器的离心重块甩动灵活、平稳、无卡滞和松旷现象,将分电器轴固定不动,使凸轮向正常旋转方向转到极限位置,在突然放松时,凸轮立即返回原位,证明离心式调节器工作正常。检查真空式调节器,膜片无裂损,拉杆与弹簧连接牢固,管接螺母无漏气,说明真空式调节器良好。 5.断电器检查 在触点闭合时,用弹簧秤的挂钩钩住活动触点的尖端(如图所示),沿着触点的轴向拉动弹簧,张力读数为8N(9kgf),说明触点臂张力正常。再拨动断电器触点臂观察其触点,发现触点有严重烧蚀现象。用万用表测量触点之间电阻,指示数为5Ω,证明触点电阻增大,以致初级电流减少,高压电降低,造成了电火花减少的故障。 6.电容器检查 拆下电容器放在气缸盖上(如图所示),使点火线圈上的高压总线端头距电容器引线3~5mm。接通点火开关,拨动断电器触点,使其一开一闭约3~4次,此时高压总线端头与电容器引线之间有火花跳过。立即将电容器引线与其外壳刮火(即放电),不能产生强烈的篮白色火花,确定其已损坏。 经过以上的综合检测与判断,找出了引起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发出无节奏的“突突”声、发动机有熄火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电容器损坏,引致断电器触点经常烧蚀。点火系统工作时,当断电器触点打开,随着初级电流减小,磁场发生变化,次级绕组产生高压电的同时,在初级绕组中也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值可达200~300V,它将作用在触点间隙,击穿触点间隙产生火花,使触点迅速烧蚀,同时使初级电流不能迅速中断,磁场变化减慢,使次级电压降低。为了消除这一影响,在触点两端并联一个电容器,当触点打开时,初级绕组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向电容器充电。由于电容器适当,充电时间极短,不仅减小了触点间火花,延长了触点的使用寿命,而且加速了初级电流消失,提高了磁场变化速率,从而使次级电压提高。所以,断电器触点烧蚀和电容器损坏,导致低压电流减小,次级电压下降,火花能量减小,引致了点火系这一故障。 经过以上对故障的分析与判断,我决定更换电容器,对断电器触点进行修复。触点烧蚀严重,拆下断电器对触点进行修磨并在细油石上加少许机油磨平,发现触点厚度<5mm的极限要求。更换新的断电器,装复后再调整触点间隙为35~45mm,其接触面积)85%,装回分电器总成试车,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消声器无发出“突突”声,也无出现熄火现象,一切正常。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步骤,终于将我单位的这台车发动机排气放炮、功率下降的故障修复好。并从中得出结论,造成这一故障的原因是点火系电容器有故障,使触点断开时产生火花烧蚀触点,令触点接触电阻增大,导致产生的高压电不高,产生的电火花不强,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不彻底。所以作为一名驾驶员不仅要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行车安全,还要熟悉、掌握所驾驶车辆的技术状况,对一般汽车的故障特征,懂得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通过曰常勤保养,确保车况良好。

汽车装焊工技师论文题目

112 评论(12)

witoree

体内侧坡口自动GMAW外侧坡口SAW焊接工艺 江苏双良集团锅炉有限公司(江阴市 214444) 谢彦武 万丙义 刘铁 屠文枫 摘要介绍了筒体内侧坡口熔化极自动气体保护焊外侧坡口埋弧自动焊焊接工艺(以下简称新工艺)设计的原理、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及实际产品的应用情况,并对新旧工艺在经济效益、生产效率两方面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新工艺 原理 试验 应用 WELDING PROCEDURE OF AUTOMATIC GMAW IN INSIDE GROOVE AND SAW IN OUTSIDE GROOVE OF SHELL Jiang Su ShuangLiang Boiler C,Ltd Xie Yanwu, Wan Bingyi, Liu tie, Tu Wenfe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sign principle, the test procedure,tes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elding procedure of automatic GMAW in inside groove and SAW in outside groove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al benefit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 between the new and original procedure was Key words: new procedure, principle, test, application 1 设计原理 由于气体保护焊较埋弧焊使用的热输入较小,背面成形能够得到控制,且易实现背面成形。主要设计出合理的坡口形式,消除根部的未焊透缺陷;采用合理的焊接气体配比,达到合理的焊缝成形要求,以保证两侧的熔合情况良好;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实现熔滴稳定的射流过渡形式,以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减少气孔等缺陷。 1 坡口形式 坡口形式见图1。 如何解决新工艺根部未焊透缺陷是此坡口设计的难点。既要保证内侧熔化极自动气体保护焊良好的成形,又要有利于焊工的操作。间隙太大,有利于焊透,但容易焊穿,操作难度较大;太小则反之。钝边太大,易造成根部未焊透;钝边太小易塌边,使操作困难。 另外,在设计上外侧既要尽量采用高熔敷效率的埋弧焊焊接方法,又要避免由于内侧熔敷金属太薄,容易造成自动埋弧焊焊穿的现象,还要避免内侧熔化极自动气体保护焊焊接速度太慢,否则易造成焊穿、焊瘤等缺陷。针对以上的利与弊,经过大量试验研究,设计了如图1的坡口形式。 2 气体配比 由于CO2焊难以实现稳定的射流过渡,而短路过渡熔深较浅,难以消除根部未焊透缺陷,故采用了Ar+ CO2混合气体联合保护。由于氩气的电离能较低,所以在富氩的情况下,电弧燃烧稳定,维弧容易,且熔滴很容易呈稳定的轴向射流过渡,飞溅较小。如Ar气过多,则弧柱十分狭窄,容易受阴极斑点漂移现象的干扰,电弧不易稳定,电弧吹偏,产生未熔合,且液体金属的粘度及表面张力较大,使熔池中的气体难以逸出,造成气孔。焊缝金属润湿性差,易形成指形熔深。试验表明采用92%Ar+8%CO2保护气体配比较为适宜。 3 焊接参数 要实现熔化极自动气体保护焊稳定的射流过渡,不但要有合理的气体配比,而且焊接电流必须超过其临界电流。参数的选择要保证熔化极气体保护自动焊首层的焊透、操作便利、良好的背面成形。 2 试验过程 (1)母材材质及规格 20g钢,φ1 000 mm×14 mm,L=300 mm。 (2)数量 三节筒体,3条环缝,3条纵缝。 (3)焊接方法 筒体内侧自动GMAW焊,外侧埋弧自动焊。 (4)焊接材料 气体保护焊焊丝ER50-6,φ 2 mm;埋弧焊焊丝H08MnA,φ2 mm 焊剂:HJ431。 (5)气体配比及流量 92%Ar+8%CO2,流量为5~5L/min。 (6)焊丝伸出长度 自动GMAW焊选用10~15 mm;埋弧自动焊为30~40 mm。 (7)焊接设备 自动GMAW焊电源选用MiLLer602;埋弧焊电源选用Lincoln DC-1 000,操作架为�4 000 mm�×4 000 mm。 (8)坡口形式 见图1。 (9)焊接顺序 内侧采用自动GMAW焊焊两层,外侧采用自动埋弧焊焊满。 (10)焊接工艺参数见表1。 (11)技术要求 坡口采用机械加工,严格控制装配间隙、错边量。装点在外侧点固。内侧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后,外侧打磨点固焊点。 3 试验检测结果 (1)射线检测 按GB3323标准检验,Ⅱ级合格。 (2)宏观金相检测 内侧熔化极自动气体保护焊焊后取宏观金相切片6片,成形情况见图2a。埋弧焊 焊后取宏观金相切片6片,成形情况见图2b。检验合格。 (3)力学性能试验: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检验合格,其结果见表2。 4 生产应用和经济效益 2000年公司采用新工艺焊接制造了56台锅炉,X射线检测拍片1 407张,其中,一次合格率为5%。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以WNS2-25-Y(Q)型卧式内燃锅炉为例,新工艺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5倍,焊接材料消耗费用降低了26%。 5 结 论 从模拟试验、应用情况来看,新工艺对于筒体纵、环缝的焊接,主要能保证装配质量和足够的观察空间(或在较小的空间内有辅助监控系统),合格率完全可以达到97%以上。新工艺较好地解决了筒体双面埋弧焊必须清根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避免了由于碳弧气刨对外侧坡口的破坏及带来的噪音、飞溅、污染、火灾等事故隐患,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参考资料:
8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