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火车站
~~~~~~~~~~~~~~~~~~~~~~~~~~~~~~~~~~~~~~~~~~~~~~~~~~~~~~~~~~~~~~~~~~~~~~~~~~~~~~~~~~~~~~~~~~ 
请欣赏下面好标题: 1《扬起理想的风帆》 2《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 3《给生命(生活、青春、他人等)一个笑脸》 4《生命“诚”可贵》 5《带上理想上路》 6《用心雕琢自己的天使》 7《机遇是一尾鱼》 8《天空总有属于你的星座》 9《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 10《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11《明镜照已,昏镜照人》 12《诱惑,是天使还是魔鬼》 13《谁为我摆渡》 15《青春是一种没有杂质的快感》 16《守一片宁静,守一片天空》 17《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18《三月陌上花自开》 19《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0《对手点燃你生命的灯》 21《心中有一朵不败的花》 22《别让善意插错了枝头》 23《给我一个重力加速度》 24《谁也拦不住我》 25《有一种力量叫借助》 26《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27《创造一个月亮给自己照明》 28《做人从失败中开始》 29《放下名利,轻松飞翔》 30《别忘了给生活加点苦》 31《飞蛾扑火是为重生》 32《让自信唱响山谷》 33《没有一株草不是花》 34《上帝无宠儿》 35《水到绝境方飞瀑》 36《幸运是汗水的红利》 37《请珍惜你的痛苦》 38《做麦田的守望者(最好的自己)》 39《换一种方式飞行》 40《青春因挫折(灵动、无忧、拼搏、自信等) 而精彩》
痛苦也是一笔财富 感谢你的对手 只要信念不被打碎 不走寻常路 那一次,我读懂了坦然积淀 那一次,我读懂了亲情 战胜自己 一路走来一路歌 你还会沉默吗?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万事皆有可能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学会聆听 稳中求胜 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昏镜照人 我们的心近了 忙,不亦乐乎 为了那颗感恩的心 公则生明 生命并没有结束 还会浮躁吗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为了地球的明天 你还会觉得孤单吗?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最好的奖赏 在旅行中寻找 像花朵那样绽放 等待 学会赏识,赞美他人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活因有窗而精彩脚步下的爱 别用畏惧的目光看过程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罗古勒来看望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托尔斯泰说:“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生活中,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环境、自己的现状不如别人的那样美好。但是托尔斯泰的话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们都渴望拥有“所爱的一切”,其实“爱我所有”“爱我现有的一切”才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其实很容易得到,只要能“爱我所有”就可以了。这引起了你哪些联想或思考?请你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王争艳,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日前被市长亲自授予“上医之境”的牌匾。25年来,她的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多年如一日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干干净净做了一辈子医生,坚守着“上医之境”的行医理念;25年来,她诊疗时从不打断病人讲述,始终微笑着注视对方,然后她会用双手为病人做检查,这双手就像一台精密仪器,可以在病人就诊的几分钟里,基本锁乏病源,开完处方,她还要一点一点交待清楚病人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展现着一位普通医生的“上医之境”。她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多年来,她坐诊在哪里,病人就跟到哪里,【她】被大家称为“一剂良药”。 这剂良药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欣赏一朵花的开发,可以看到生命的灿烂;欣赏一只蜗牛的攀爬,可以看到生命的坚韧;欣赏朋友,可以看到生命的美好;欣赏对手,可以看到生命的宽容……欣赏一切值得我们欣赏的东西,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富! 请以“欣赏”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美的色彩呀!放在桌上的颜料对立在桌上的镜子说:“老弟,让我们给你全身涂上七彩的颜色吧,那样你会变得更美。”“不,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不需要用多余的色彩来打扮自己。”圆脸的镜子微笑着婉言谢绝。“难道你觉得自己的外表够漂亮了吗?”颜料奇怪地问。“那倒不是。”镜子回答。“那就让我们给你带来一个美丽的包装吧,你会变得更吸引人的。”颜料说。“不不不,美丽的包装只会让我失去作为镜子存在的价值。”镜子连声拒绝。颜料的善意或镜子的拒绝会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在英格兰巨石镇,一根14米高的石柱顶端,架着一块40吨重的巨石。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把如此大的巨石搬到石柱上的呢?考古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当时人们采取的是土屯法,即在石柱的一侧垒土,使“地面”高至与石柱顶部齐平,并与地面形成一个斜坡,用累土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最终把巨石推到了石柱的顶端。 古人用“土屯法”将巨石推到石柱上的做法,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思考呢?请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