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要生长
台湾的有:赖和《斗热闹》《惹事》《不如意的过年》《蛇先生》《流离曲》《生与死》《南国哀歌》杨逵:《送报夫》《泥娃娃》《父与子》《牛犁分家》钟理和:《夹竹桃》《原乡人》《书简》吴浊流:《亚西亚的孤儿》《波兹坦科长》钟肇政:《婚后》《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鲁冰花》《大坝》林海音:《晓云》《城南旧事》《冬青树》聂华苓:《桑青和桃红》《珊珊,你在哪里?》《千山外、水长流》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梦回清河》《雪地上的星星》《白驹集》白先勇:《台北人》《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玉卿嫂》琼瑶:《窗外》《烟雨蒙蒙》《在水一方》《菟丝花》《几度夕阳红》《一帘幽梦》琦君;《三更有梦书当枕》《琦君说童年》《烟愁》《细雨灯花落》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梦里花落知多少》余光中:《;舟子的悲歌》《天国的夜市》《与永恒拔河》(都是诗集,作品比如乡愁,长城谣)席慕容:《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画出心中的彩虹》洛夫:《灵河》《时间之伤》《无岸之河》罗门:曙光,第九日的底流,死亡之塔,旷野。。。郑愁予:《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杨牧:《花季》《水之湄》《北斗行》其他诗人:纪弦,羊令野,商禽,叶维廉,白萩,痖弦至于香港啊,小说家倒是有很多。武侠五大宗师:金庸,《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古龙,《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小李飞刀系列》,其他有《三少爷的剑》《武林外史》《浣花洗剑录》《萧十一郎》《绝代双骄》《流星·蝴蝶·剑》梁羽生,《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龙虎斗京华》温瑞安,《神相李布衣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四大名捕系列》黄易,《覆雨翻云》《大唐双龙传》《寻秦记》《大剑师传奇》科幻类的有倪匡,《卫斯理系列》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因为老头子的书籍字字直接说中要点,句句简单精炼,但造诣很高。
我也是中文系的对与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选题比较麻烦但只要选择还是有很多,我个人建议你可以试一下从现当代文学中诗歌形式的变迁着手,这个线索清晰且立意较好
《灰鸽试飞》,五十年从未间断。第一本散文集《灰鸽早晨的话》(1972)收录了他年轻时的作品,内容清新睿智,为台港文坛带来极大惊喜。故事情节令人叹息。
作为一个自小在珠三角长大,熟悉港台影视作品的70后,我说说自己对港台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看法:香港的影视作品相对风格紧凑而明快(那是商业因素的影响),所以使人很容易有追看的冲动,而且越往早期的作品越是讲究情节的合理性。改编的作品里,例如79版《楚留香》(秋官之后,再无留香),80版《上海滩》,83版《射雕英雄传》,83版《少女慈禧》(最早在电视上认识的慈禧,很辨证),86版《秦始皇》(以后评价所有的秦始皇都以这个为标尺了),87版《京华春梦》(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节选改编的),95版的《天龙八部》,96版的《笑傲江湖》等都很有影响力。台湾影视的评价,要纠正一下楼上两位网友认识的谬误!偶像剧是从《流星花园》后才逐渐有的,以前没这词,有了偶像剧后台湾电视剧才走下坡路的!早期的台湾电视剧特好看,主要是古装和民国剧。台湾电视剧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比较拖沓,演员演得有点过,不过重视情感挖掘,而且很尊重原著。所以吸引了一大批中年观众,尤其是女性。好作品很多。例如84版《一剪梅》,86版《一代女皇》,87版《京华烟云》,91版《戏说慈禧》、《京城四少》、92版《梅花三弄之梅花烙》、《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93版《倚天屠龙记》、95版《一帘幽梦》、96版《情剑山河》、98版《保镖》系列等。各位如果还批评台湾电视剧的话,那只能说明你确实没看上面这些电视剧了。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新白娘子传奇》年年都在全国各地卫视反复播放,而且收视率不减,可与四大名著电视剧媲美。金超群、何家劲版的《包青天》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经典,我不相信还有内地观众不知道的。最后要指出一点的是,无论是香港电视剧还是台湾电视剧都很重视作曲、插曲、音乐设计,所以今天有很多电视剧我们未必记得剧情,但是相关的歌曲就已经唱烂大街小巷和各大娱乐场所了。这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香港:市场导向比较强,现实,与其思维模式相关台湾:比价小白,矫情,追求唯美,但往往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