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议论文引入事例的过渡句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4

lois61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议论文引入事例的过渡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ooouxq

已采纳
过渡句:“王刚同学不但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身体也很结实。”(注:前一段写王刚工作认真负责,后一段写他身体结实)“陈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思想,而且非常关心我们的身体”(注:第一段写陈老师关心我们的思想,第二段写陈老师关心我们的身体)这两个过渡句都没有正确反映出衔接的两部分间的关系。“工作认真”与“身体结实”之间,“关心思想”与“关心身体”间都是并列关系,然而他们都用了递进句来过渡,这就失去了应有的衔接,造成了结构混杂,可见要想过渡运用正确,就必须仔细辨别部分间的逻辑关系。其次:过渡句要灵活多变。如果一遇到递进关系的过渡句就用“不但……而且……”,一碰上转折关系的过渡句就用“虽然……但是……”那么长此下去就会使文章乏味、沉闷。下面举课本上几个灵活多变的过渡例子:《白杨礼赞》从无边的黄土高原过渡到参天耸立的白杨树。“……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傲然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作者用两个小段来安排过渡,前一段,着力渲染人的困倦与景的乏味,后一段却迅急推出傲然耸立的白杨风姿,一抑一扬,巧妙完成过渡,可谓“匠心独具”。这里如果用一般过渡句“虽然黄土高原看久了会使你感到有点单调,但当你猛抬眼看见远处傲然耸立的白杨树时,你恹恹欲睡的情绪便会一扫而光了”,那就乏味了。还有《威尼斯》一文,在突出威尼斯是“水中之城”这一特点后,又是如何过渡到它是个“文化艺术之城”呢?“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上走走就知道”这里作者并未直接指出威尼斯的文化艺术特征,而是在承认了它的明媚风姿之后,通过一句普通的“走走就知道”顺利完成内容上的过渡,如果将此句改为“威尼斯不但是一座明媚的水中之城,而且还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则俗之又俗,蕴味全消。 什么叫文章的过渡式呢?过渡式就是在文章上下两段中间设置一个过渡句段,承上启下,衔接自然。(放投影)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许多名家名篇中都巧妙地使用过过渡式,这一点为他们的文章增添了许多色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看下发的材料中“名篇回顾1”——鲁迅的《孔已己》和“名篇回顾2”——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让学生找出作者在文中使用的过渡式,并讨论体会过渡式的作用。)《孔已己》的第九段是一个典型的过渡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过渡段使得文章前八段的内容和第九段后的内容上下两部分形成紧密的联结,使得读者对孔已己的这个人的遭遇印象更加深刻。)《济南的冬天》的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是一个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个过渡句从写济南冬天的天气转到对冬天济南阳光朗照下的山水的描写。过渡自然,文章内容推进自然。)过渡的方法有哪些呢?(1)用段落过渡;(2)用句子过渡;(3)用词语过渡;(4)用小标题(序数词)过渡。下面给同学们展示一些过渡式的示例:(1)前面写物转入写人的过渡句有: ①物犹如此,人亦然,②物犹如此,人何以堪,③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④自然界如此,人世不也是这样吗? ⑤其实人也是如此。…… 引入事例的过渡句有: ①从古至今,此类事件层出不穷。②古有…… 现代社会依然如此,……③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常见的过渡词有:1、表关联的词。如但是、然而、于是、因此、可是、不过、另外、此外等等。举一个例子:“然而,石桥留给我的,也不尽是美好的怀恋,偏有这么一件事,石头般地落在心里。”(《外婆家的石桥》)2、表顺序的词。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等。3、表时间的词。如《夕照》中的“这会儿”、“一会儿”、“渐渐地”;《三峡之秋》中的“早晨”、“中午”、“下午”、“夜”;还有如春、夏、秋、冬等。一般情况下,文章大都以句子的形式来完成过渡。这里介绍常见的几种过渡句。1、用陈述句过渡。如“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詹天佑》),上一个自然段写詹天佑是怎样勘测线路的,接下来的这一段则通过这个提示句过渡,写他开凿隧道的办法。2、用疑问句过渡。如“海豚为什么会有救人于死难的崇高精神呢?人们一直感到不可思议。”(《海豚救人》)。3、用承上启下句过渡。如《迷人的张家界》第六自然段头一句:“因为有了这奇山秀水,张家界便成了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前面分别描写了“奇山”——金鞭岩、黄狮寨及“秀水”——金鞭溪,这一段则要写写张家界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了,过渡句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这类过渡句一般可以用上“既然……那么……”、“虽然……但是……”、“虽然……还是……”、“因为……所以……”、“尽管……其实……”等关联词。过渡段与过渡句,好比一对双胞胎,认识老大就等于认识老二。如果将一个过渡句独立成段,那它就是所谓的过渡段了。如“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过渡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另外还可以通过打招呼、忆歌词、移步换景等方式来完成过渡。

议论文引入事例的过渡句

318 评论(12)

carrothhh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知之非艰,行之惟难。利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利民之事,毫未必去。关谷精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句子。比如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写出了我国文明的格局之大。
318 评论(12)

姿色

1、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的华章。我们在写作文时,为了论证的深刻,会涉及到历史,回顾历史时,完全可以用这一句作为过渡。比如这样:“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的华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大地沧海桑田,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伟大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2、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一句是两句诗句的组合。可以用来总领感慨性的论述,特别是对于“经验性”总结话题的论述。比如,在感慨“奋斗”“理想”“正义”等的意义时,完全可以用此句总领。比如这样:“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70年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攻克难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原诗。这一句也可以用来总领感慨性的论述,但它适用于论述“具体怎么做”“未来如何做”。与上句是有区别的。比如,还是说“奋斗”,上一句适用于总结奋斗在过去的意义,这一句适用于议论奋斗对未来的价值。“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实现,我等更应艰苦奋斗,争取这胜利的时刻早日到来。”4、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这也是特别好用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特别适用于要“表决心”“表态度”“展望未来”时使用。而且稍微改动一下,适用范围更广:“九万里风鹏正举,望前路砥砺(不忘)初心”。比如可以这样用:“九万里风鹏正举,望前路砥砺初心。我辈必当永葆赤子之心,将火热的青春奉献给最有价值的事业。”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句话的意识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共有的。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在议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当前非常热门的概念时,这句话就是最佳的过渡句。比如可以这样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国携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汇聚全球战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方能取得胜利。”6、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复兴伟力不可阻挡。这句话也非常好用,几乎可以说是个承上启下的万能句。只需将论述内容替换掉“复兴”即可。比如:“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创新伟力不可阻挡”“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奋斗伟力不可阻挡”。
21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