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儿
信息化战争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前言 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一、信息战概念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二、信息战的特点 信息武器主要具有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两特点。A、 破坏信息系统。一种是指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窃取重要的机密信息另一种是负面信息。输入负面信息有两条途径即借助通信线路扩散计算机病毒使它浸入到民用电话局、军用通信节点和指挥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使其出现故障也可以采用“逻辑炸弹”式的计算机病毒通过预先把病毒植入信息控制中心的由程序组成的智能机构中这些病毒依据给定的信号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里发作来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使其无法工作。B、影响人的心理。 信息武器最重要的威力还在于对人的心理影响和随之对其行为的控制。据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依据阿拉伯世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拟定的空中展现真主受难的全息摄影以便使目击者遵从“天上来的旨意“劝说自己的教友停止抵抗。据说另有一种666号病毒在荧光屏上反复产生特殊的色彩图案使电脑操作人员昏昏欲睡萌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潜意识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运行状态的急剧变化直至造成大脑血管梗塞。 三、信息战的作用及趋势 信息战将极大地促进情报收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拥有间谍飞机和携带照相机的无人侦察机用来侦察地面的敌人。在未来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微型传感大将被大量空投或秘密地置于地面。美国正在制作一种雪茄烟盒大小的无人空中飞行器它可以“嗅出”作战对象所处的位置可以秘密向敌军部队喷洒烟雾剂可以秘密地在敌军的食物供应中投入化学剂飞过敌军头上的生物传感器将根据敌人的呼吸和汗味跟踪敌军的行动位置确定攻击目标。 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能够先于武装冲突进行从而避免流血战争能够加强对一场兵刃相见的战争的控制能力。比如可将计算机病毒植入敌方可能会使用的武装系统中武器的所有方面似乎是正常的但弹头将不会爆炸还可以在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中植入按预定时间启动的逻辑炸弹并保持在休眠状态等到了预定时间这些逻辑炸弹将复活并吞噬计算机收据专门破坏指挥自动化系统摧毁那些控制铁路和军用护航线的电路并将火车引到错误路线造成交通堵塞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战而驱人之兵的目标。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是一场没有痛苦的、计算机操纵的电子游戏”。 未来信息战将对非军事目标产生更大的威胁。未来战争可用计算机兵不血刃、干净利索地破坏敌方的空中交通管制、通讯系统和金融系统给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混乱。信息战虽然凭借它的奇异技术或许能够避免流血或死亡但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在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信息战同其他形式的战争一样可怕。 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微处理器的运用武装系统小型化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将追踪和故军目标航空母舰和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可能过时。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负责处理命令的参谋人员的层次将大大减少。随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来操纵的战场装备他们与士兵之间的区别将变得模糊。 四、信息战实例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为此我们应当努力发展科技做好打好一场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1]《大学军事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二版。 [2]百度百科 
如何实现办公信息化建设 摘要: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三农”,切实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问题,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此方案。 关键词:办公信息化,方案,信息建设,办公自动化,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充分发挥信息的先导作用,本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原则,突出信息服务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农村获取信息难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农村信息化实用型、互动型数据库,不断充实和完善;成立各级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信息化设备拥有率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信息技术培训机制。 (二)具体任务: 1、组织建立市、县(市)区、乡(镇)和村四级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市级要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县(市)区有信息中心、乡镇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室,设立标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培训,强化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和发布信息。2006年市级要丰富完善平台内容和数据库,县(市)区、乡(镇)要抓好试点建设,有条件的村也要设立信息室。明年宽带网络覆盖村要在828个村的基础上达到1200个,两年内基本实现联网。2007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要实现全部入网,逐步形成一个队伍健全、手段先进、制度规范的集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2、组织实施网络入村入企工程。为切实解决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依托通讯公司现有的网络建立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完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设立专家咨询、技术指导、市场价格、多媒体互动、农村党建等栏目,利用市农业信息网、当地学校和村委会现有的信息资源,采取微机入网、手机短信入网、IPTV网络电视入网等多种形式,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终端向村级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和农村种类专业协会等延伸。明年全市入网的乡(镇)要达到85%、村要达到60%,三年内基本实现村村入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时,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的信息入网工作,明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协会要实现全部入网。 3、发挥网络优势,提供信息服务。以现有的三级网络为依托,以“佳木斯市三江农业信息服务网”为龙头,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做好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及时发布各种农民所需信息,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努力提高信息质量,提高信息有效性和权威性,逐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农业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大户提供信息资源,采取会员制方式建立网络信息市场。进行农业价格行情分析、市场预测等信息交流互动,指导和服务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建立农业信息化试点。今年要在全市各县以一个乡五个村为单位建立信息化试点,逐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加快新技术、新经验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开展与农民互动式信息服务。力争三年内100%的乡镇和85%的村基本实现农村经济管理和农业技术应用信息化。 5、加快信息员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培养,解除专业人才缺乏局面。对农产品、销售、贮存、加工动态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建设一支过硬的信息员队伍,保证我市上传信息、发布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全省前列。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成立组织机构,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各部门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监督管理“三到位”。 (二)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制定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总体要求和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方案,与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方案相衔接,明确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培训,提高信息员的素质和水平。各县(市)区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建立一套长期、科学、规范的培训、认证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和增强全市农业信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信息服务能力。采取现代远程教育、现场教学和市县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重点培训信息采集、传播方法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识。通过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逐步建立一支有经验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把建设资金纳入投资计划和财政专项预算。引导和推动地方政府涉农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村集体、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介入。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利用多条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共同筹措信息化所需资金,逐步形成共同支撑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要积极争取项目落实,用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机构建设。 (五)制定安全保障制度。为保障农村信息网络正常运转,各县(市)乡(镇)必须作好网络的安全、运行、维护管理和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要采取内外网隔离、设立防火墙、及时杀毒、软件升级等方式,确保信息传播渠道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