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劳动用工论文免费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8

greedboyqx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劳动用工论文免费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彩虹0703

已采纳
报告显示,在农民工较为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占6%、6%和2%,累计占4%。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农民工平均收入9414元,同期我省农民人均收入为1985元。外出务工收入是务农收入的近5倍。   调查显示,影响农民工收入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务工地点、行业以及工作是否稳定(以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来衡量)等。高中、中专或技校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收入比初中文化程度的多1892元,高出9%。同一时期,本地农民工平均收入7681元,而在广东、上海和浙江等地的农民工收入则比本地高出3%、7%和1%。 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6%对从事的工作不满意   调查发现,农民工每年工作240天以上的占6%,181-240天的占14%,平均269天;平均每天工作34小时,工作12小时以上的占19%,10-12小时占43%,8-10小时占26%,8小时及其以下的仅占12%。   从居住条件看,农民工自己租房子住的占2%,住集体宿舍的占2%,自己有住房或住亲戚朋友家的占6%。30%的农民工对饮食不满意。6%的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对收入感到满意的只有42%。 八成多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   数据显示,4%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仅占6%。参保类型排名前三位的是:医疗保险2%、工伤保险8%、意外伤害保险2%,三项合计仅为2%。同时参加两种以上保险的仅占总人数的6%。   调查发现,农民工比较关心就业服务、子女教育、医疗和社会治安等问题,尤其是能否及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工伤和医疗保险等。农民工希望政府要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简化进城务工手续、降低或取消各类收费。农民工最大的愿望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其他比较普遍的愿望依次为:家人平安、多挣钱、学到手艺、工作稳定、保障合法权益、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等。 2%为自发外出,签订合同率仅占8   报告称,贵州省农民工外出务工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依靠家人亲戚介绍”,其次是“老乡介绍”和“工友介绍”。依靠政府组织外出务工的仅占4%,自发外出者高达2%。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是影响他们就业的最主要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工非常渴望参加技能培训。8%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数据显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受调查总人数的8%。造成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较差的成因主要有: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不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随意辞退员工,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求职心切,有的农民工担心提出签订合同而会失去工作机会;有的农民工对劳动合同签订的认识不够,认为合同就是一张纸,签了并不等于有了保障;还有的人认为签了合同不自由,对今后跳槽流动不利。   通过调查,课题组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缺失,农民工基本享受不到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农民工维权工作困难重重等三个方面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培训等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等要高度重视。要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与农村寄宿学校建设结合起来,在乡镇改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农民子女寄宿学习的需求。各级农业、劳动和教育等部门要能够充分利用技校、中专等已有设施,并积极开拓其他渠道,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为农村劳动者提供适用的技能培训。   第二,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工青妇女组织、司法等部门应共同协作,提高办事效率,及时提供法律和生活援助。   第三,近期内仍然要积极组织农民工到发达地区务工,从长远来看,解决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主要还得依靠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尽量争取在本地解决。

劳动用工论文免费

130 评论(13)

zhangqi123

一年一度秋风劲。当秋风萧瑟、衰草凝绿的时候,又到了清理树沟杂草,参加一年里算是惟一的一次集体劳动的日子。单位“占领”的树沟很长,杂草浓密。干活的人到也召集了不少。只是我们办公室的人员,每到这个时候,总显得很少:总共14个人中,出差的,有事的,占去了五六个,让人一想就不舒服。往年也是,不是你开会,就是他不来。领导也讲不出什么来,恐怕,他心里的不满只能压在底下,不便表达出来的。??割草的活对我这个农民出身的中年人来说,也算是陌生的了。大部分树沟边茂盛的冰草,既软又厚地葡伏在地表,新镰刀锋利的刃子也难以拿得下它;还有不少地方夹杂着骆驼刺、苍耳棵子的地方,则让你不小心就被扎上一下,要小心地摘半天才能拔除了。虽然好些年前我有过割麦子的经验,但在这里却一点也没用。至于多数年轻的生长于城里的年轻人,他们对于镰刀割草就完全是新鲜的尝试,割上几下子就进入了讨厌的胳膊酸困手拿不住镰刀的时期。劳力劳动毕竟不同于脑力劳动,没有基本磨炼,没有一定技能,没有相当体力,就只能望而兴叹。因此,对于不少小年轻的“放点油把它们一把火烧了”的幻想,对于他们割几下就立起身来的举止,我也是比较理解的。??然而,约摸5个小时的体力劳动,还是让人能看出每个人对待困难与出力流汗的态度。除了我们这些中年“老人”,绝大多数年轻人面对的都是同一个情况:不会干,蛮吃力。然而,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总是能让别人感动。他们不太会干,但他们不猾、不躲,努力地迎上去,一点点地割,累了坚持着。特别是一些女同志,既耐心,又吃苦的精神远远超过一些看上去身强力壮的男人。而另外一些人总会让人在心里生出鄙夷。他们处处表现得比别人“聪明”,他们说得比做得多,站着看得比干得多,他们年轻却怕出力流汗,他们不干活又想让别人以为他们也没闲着。割草的几小时,时间虽短,却一样地检测出一个人的基本品行基本素质。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是秕糠在哪儿都会被风吹跑。人啊,不见得谁比谁聪明多少,而在于谁能比谁更实在多少,更扎实地干了多少。??体力劳动中有些人避之不及,有些人聪明到家的现象,我想这不简单是一些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现象。鄙视体力劳动的主要原因,是体力劳动的价值太小,是体力劳动者大多地位卑微、处于社会的底层,还有,体力劳动的主要代表就是农民工和农民。以当下农民农村的地位,以普通体力劳动者的价值来判断,没有几个人能够向往。更深层次的原因,则还是做事做人的原则态度。凡是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人,没有几个会鄙视别人,也没有几个人会看不起哪怕是一个清洁工,一个满身汗气的农民工。只有哪些做人方面就有缺陷的人,才把人分得好多层次,一样人一种态度,一样人面前一种作派。人与人的不同,大体也就体现在一个个小事上;人比人的高度,也就在几分态度之中。??用劳动汗水来洗刷我们的灵魂,道理就在于它能检验我们的心灵,检测我们的人生态度,考验我们的能力与风骨。一年一次的劳动,总会让人有点儿新的思想新的启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的。??劳动啊劳动,这创造世界的基本活动对于人类太重要了,对于今天我们养尊处优的日子里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太重要了。
32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