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大学生如何践行劳动精神论文2000字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6

dzzvictor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大学生如何践行劳动精神论文20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aodandan

已采纳
1、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劳动是社会对个体最基本的要求,既是个人的生存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他们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培养大学生以客观公正、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一切劳动,并尊重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克服不劳而获和投机心理,让诚实劳动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内心。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2、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尊重劳动,坚持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具体体现。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能够使大学生真正理解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相信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真正认识到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我们才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弘扬劳动精神,大学生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培养积极主动的岗位意识、职业意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3、让大学生感受时代精神力量。劳动既是勤劳诚实的奉献,也是凝聚真善美的力量。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确立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劳动本身所激发出的人性光辉、品德光辉和精神光辉,体验到劳动者在劳动中所体现的精益求精、专注执着、无私奉献、创新创造的宝贵精神。扩展资料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是作为劳动者的起码条件。宪法规定遵守劳动纪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其意义是重大的。劳动纪律是劳动者在共同劳动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规则和秩序。它要求每个劳动者按照规定的时间、质量、程序和方法完成自己应承担的工作。劳动者应当履行规定的义务,不断增强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劳动,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维护工作制度和生产秩序。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职业道德是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调节职业活动中的特殊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并对社会负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客观上要求每个劳动者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以保证集体劳动的协调一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劳动者在维护企业和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就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向社会负责,这是现代社会法律要求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大学生如何践行劳动精神论文2000字

131 评论(9)

2636

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其中包括对劳动的目的、价值、意义的认识。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呈现出劳动价值与个人价值、劳动价值与思想道德紧密结合等特征。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命运和前途,也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当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其实普遍薄弱,跟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有所不同,如今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大学生有很大一部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便会更加强烈,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也会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滋长。因此,对于劳动价值观,很多大学生便不以为然,对劳动观念以及集体主义观念非常淡薄。不仅如此,在大学还流传着一股攀比风、炫耀风,为了炫耀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惜粮食,不节约用水,不参加公益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都是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丢失的一个现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对于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中首先要做到的事,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已经忘记了何为勤俭节约,为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掷千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在所不惜。同时,不少大学生好吃懒做,遇到一些劳动得过且过,这样做首先就违背了劳动价值观的意义,后面做再多也没有用。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思想上学习再多的劳动价值观,不去切身体会,不去实践也是百无一用。大学生时间上是比较充裕的,可以在课后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比如说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社会共育事业,都可以培养自己的一个劳动价值观。
250 评论(15)

joyinbin

我觉得要想树立并践行劳动光荣的观点,所以我们就首先要去劳动,如果你整天站在岸上,不说话,站在岸上坎口号,你怎么能去践行这种劳动光荣的观念?
311 评论(10)

手机用户

回答 怀匠心。匠心,即能工巧匠之心,它是指精巧、精妙的心思,本质上就是创新之心。成语中的匠心独运或独具匠心,指的就是这样的灵明独到之心。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第一位要素,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和灵魂。因为心是精神之宅、智慧之府、载体之本。古人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见,心是神明,心是主宰。反之,失却匠心,工匠就沦为庸匠,精神也就随之贬值,沦为低阶的、不足为道的存在。换言之,工匠精神如果抽掉了匠心的内涵,只剩下形而下的操作,恐怕离匠气也就不远了。所以培育学生怀持匠心,生成匠意、匠思、匠智,亦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首要任务 铸匠魂。什么是工匠之魂?是德,是人的品德、品行、品格。德是工匠精神的支柱。古人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工匠之才是由工匠之德统领的。有学者强调:“人因德而立,德因魂而高。”德,就是工匠精神的统领与根本,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灵魂。因而培养工匠精神必须铸匠魂、立匠德。人有了德之魂,才能立世生存、行之久远。这就是康德所说的:“德行就是力量。”反之,人若失却德之魂,就只能算是躯壳和皮囊。所以,职业教育必须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铸魂”工程,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要搜集和整理具有育人效应的大国工匠、大师劳模们的成长案例,融入到德育课程中,让学生在职业学习过程中,眼中有标杆、心中有榜样、效学有依托,真正成为追寻大师、德技双修的人。 守匠情。匠情之情是情怀之意,是人们对事物怀持的或投射在事物之上的积极、崇高、富有正能量的情感与态度的总和。守匠情,即怀持和坚守工匠情怀,这种情怀内在地包含了人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态度,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情怀包括热爱情怀、敬畏情怀、家国情怀、担当情怀、卓越情怀等。这些情怀在大国工匠、非遗大师身上都有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崇高的家国情怀、职业的敬畏情怀、负责的担当情怀、精益的卓越情怀,学习大国工匠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得大师真传、汲精神滋养,将自己磨砺锻造成大写的人。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更多2条 
23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