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8181
关键字:急诊护士压力 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呵护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急诊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 1压力源分析 1居于第一位的当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饱和。夜班使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及易发生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2随着护龄的延长,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随之增多,但工作时间越长,越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指导护生时害怕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 3来自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的不理解;护士的深造机会少,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不高,使护士的自身价值与现实发生矛盾。 2应对方式 1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科内护士人员编制,减轻其工作负担;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取人员轮换制度,缓解工作压力。护士长应做好护士的宏观调配,合理排班。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则”为基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 2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耐受力。护士应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据学术堂了解,护理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是护理人员工作的总结和进行经验教训交流的手段,还是获得毕业证书的营销条件之一,护理论文一般分为科研型论文、经验总结型论文、个案报道、综述型论文4大类,下面将从这4大类型出发,详细解说"护理毕业论文怎么写",为大家介绍基层护理人员医学论文写作的详细步骤及方法 一、护理专业4大类型论文怎么写? (一)护理科研论文 1、概念:指按照科研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获得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原始数据),并通过资料整理、统计学处理、分析而撰写的论文 2、格式: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护理科研论文格式及要求如下: (前置部分) ①文题--20字以内为宜要具体、简洁、醒目、有特点,使读者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②作者署名--以贡献大小先后排名,课题设计者贡献要大于具体执行者 ③摘要--200-250字,是对文章的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摘要的信息决定读者是否阅读正文) ④关键词--其作用是让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找到索引,从而找到你的论文 (正文部分) ⑤引言--起纲领作用介绍文章的来龙去脉,包括研究的背景与动向,研究目的、范围、历史及重要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⑥材料和方法(或临床资料)--一般包括研究对象(人、动物或标本等)、实验材料(试剂、药物等)、仪器设备、具体研究过程及统计学方法等该部分尤其应注意的是设计和分组必须合理,各组具有可比性 ⑦结果--要求如实、具体、准确的交代用统计学处理后的实验观察资料,而不要求罗列原始资料 ⑧讨论--包括本实验观察的结论;与其他作者结论及其理论解释的比较、分析异同点;可能存在的缺点、教训;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及本结果可能的推广价值 ⑨参考文献 (二)护理综述论文 1、概念:作者针对某一课题在阅读大量文献之后的综合评述,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叙事多,评论少,以叙述各个作者的观点为主,但仍该有综述者自己的观点 2、格式: 文题 作者署名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包括前言、中心部分、小结部分 参考文献 (三)护理个案论文 概念:是对罕见事例和个案病例进行的研究和报道,往往只有有1例或2例例如第一次发现的病例、采用新的或特殊的诊疗护理方法、特殊的临床表现或药物毒副作用等等 参考文献 (四)护理经验论文: 指护理人员临床工作中将对其某一护理问题通过长期的护理实践积累而总结出来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汇成文字而写成的专业文章 二、护理论文的写作过程 1、选题与立题 2、设计 3、实验与观察 4、资料搜集与处理 5、拟写论文提纲 6、执笔写作 7、修改 8、定稿 三、毕业论文书写前的准备 1、查阅文献、专业著作等资料 2、查阅相关资料:如统计学知识以及论文中涉及到的理论、概念等等、例如要使用PDCA,你首先必须知道PDCA理论,如何使用这一工具 3、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议论文三要素";论文书写格式、写法以及文章各部分的具体要求 四、护理专业论文参考资料来源 1、医学期刊 2、医学网站 3、参考书籍: A论题相关性书籍 B有关写作技巧的书籍
自己写论文不知道如何下笔,最常见的法子不就是在网上找范文嘛!你找些(护理学)这类似的期刊,参考下~~
提供一份护理本科论文,供参考。长期氧疗的护理 摘要: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氧疗的健康宣教 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给氧导管的选择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