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DAYTOY
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保持在3万亿斤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
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
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
重精准、可持续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
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
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
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
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尊重发展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22年经济形势:1、经济发展保持领先地位。我国经济在2021年上半年继续复苏,一季度实际同比增长3%,两年平均增长5%;二季度同比增长9%,两年平均达到5%。但从三季度开始,受疫情、汛情、拉闸限电、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趋势,三季度同比增长9%,两年平均增长9%。 2、工业生产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第三产业尚有距离。产业链供应链稳固,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工业增加值增速基本回到疫情前6%左右的水平,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高于疫情前同期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势强劲。 3、外需超预期增长,内需恢复偏弱。2021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两年平均增长0%,大大低于前几年年均8%左右的水平,城乡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平均消费倾向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投资增速不及预期。 4、就业压力有所缓解,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上半年,随着经济活动趋于活跃,企业用工需求增加,调查失业率从年初的4%降至6月份的0%。受毕业季大量高校毕业生集中求职就业影响,青年失业率上升,带动7、8月份调查失业率升至1%。随着毕业生工作落实,9-11月份调查失业率下降至9%-5%。 5、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价格剪刀差扩大。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从2020年11月份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到下半年,工业品生产价格累计和单月涨幅已超过2008年和2017年两轮工业品价格的高点。工业消费品和居民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我国经济存在一定的产出缺口,货币政策也从2020年5月份开始回归到常态运行水平,通胀压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