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6

oneworld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人才为题的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366954110

已采纳
笔者曾认识一位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专业水平、业务知识都相当不错的人,尽管那时不太时兴用“人才”之类的词来表扬一个人,但该仁兄隔三差五地总会因某一些方面成绩显著而受到领导的表扬。可很遗憾的是,这位仁兄有才却无品,平日里鹤立鸡群般地自我感觉好极了,大家伙看他的确都有几把刷子也就认了,可他却变本加大厉地动不动便叫同事是“猪”,是粪坑里没有思想的蛆虫。于是很快,在他的周围形成一个“默契”的圈子,凡是他开口,无论大事小事,一律给软钉子,结果,领导只好给了他一句“有才无德“的评语让他下岗了事。人才的人品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权衡一个人是否真正是才,是否担当得起“才”这个称谓的原则问题。一个人的才能是一个智慧知识能力的集中表现,一个人没有相关的“才能”,就不能胜任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专业的工作,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可是,还有一个道理却和这道理一样重要,在我国哪怕是一个“才高八斗”的人,他倘若轻视人品的自我修养和塑造,他绝对成不了“才”。人品与人才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制约,也可以相互借势。好人品与好人才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对于一个人是否为社会所用,有着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吧,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众人眼熟耳详的人才,可是他要是没有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默默无闻搞研究的人品,他能有今天的成功吗?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某些“人才”,某些以“才子”自居的人,动不动就显出“我是XX,我怕谁”的生猛模样;动不动说这个人是阿斗,那个人是阿Q;更有甚者,赌博、嫖妓、酗酒无所不为。试想,这样的“人才”能不让人敬而远之吗?新时代的文明,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许多新的人才标准,而20世纪“个人英雄时代”中那种“一篇文章,扬名天下”,“一种技术吃遍天下”的事也早已成了昨日黄花。网络的兴起,使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加依赖群体的力量,在未来的企业和未来的创业者中,越是想成大事者,越要拘小节。况且,一个人的人品,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就是支撑“才能”的基础,没有了这个价值和基础,也就不会体现出人才的真正价值。

人才为题的议论文

205 评论(10)

xo2013

对于企业来讲,人才是那些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职业素养和较高工作技能,能够持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一个清洁工人,能够长期地把地扫成世界一流,就是人才。一个员工能够安心本职工作,持续不懈地提高工作效率,也是人才。以此标准衡量,企业中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我国企业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培育与牵引人成才的机制与制度。企业的功利性决定了,人才必须是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而学历/职称/经验等与一个人的价值创造没有直接的联系。  烽火猎头资深顾问告诫企业在看重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人才对于企业管理的反作用力,在管理面前,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越多越反动。人才是双刃剑,使用好了,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使用不好,反而会破坏企业的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的心腹之患。人才同样如同U235,用好了核发电,产生巨大的能量;用不好核辐射,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因此,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也有引狼入室的风险,有人才潇洒走一回的无奈,有人才变为庸才的尴尬。管理人才更重要。企业千万不能为人才设置管理上的特区,在管理面前人人平等。  按照通俗的标准来看,企业中的人才很匮乏:一流的人才已经飘洋过海远走他乡,二流的人才进入政府部门谋求高官,三流的人才早已另起炉灶做起了老板梦。能进入企业的或许四流人才,这些人要成就大业只有抱团打天下,而一旦他们真正地凝聚在一起,就能够做出超一流的业绩。如果企业依赖于少数几个人才在生存发展,是很可怕的。他不仅会使那些具有人才潜质的员工失落,同时企业的管理必将屈从于人才,企业进入重视人才但又必须迁就人才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企业中的人才一旦经受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就会离企业而去,靠所谓人才支撑的企业大厦将轰然而倒。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并不缺乏优秀的人才,缺乏的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土壤与舞台,缺少的是优质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缺少的是良好的人力资源经营和模式。引凤需要先筑巢,企业是否能够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并不决定于企业是否出手大方,而在于能否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在于是否具有人才发挥其作用的舞台。正确的选择是,企业从外部劳动力市场上,引进的是人,然后依靠自己的机制与制度,使他们成材。  所以,在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笔者很忌讳使用“人才”一词,更喜欢和更多的使用的是“人材”一词。
136 评论(14)

gelidity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智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而现代研究表明,人才成功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情商。  美国一家很有名的研究机构调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每位主管的测试结果和该主管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智商略逊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也一样能成功。  李开复说,情商意味着: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可以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他十分认同“要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情商不是靠背书、考试能学到的。在中国传统背考模式的影响下,情商的培养受到了长期的忽视甚至忽略。应试心态造成了不少中国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追求好成绩当做惟一人生目标,没时间交朋友,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中国学校的“名次”造成了一种“零和”心态(每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学生都彼此当作竞争对手)。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情商很低的人。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育中藏着巨大的情商因素培养空间。如果教师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日常行为规范上教育孩子,让孩子从高层次的教育中领悟其中的道理。那么,这些接受情感教育的孩子不会只成为学习的机器。  智商是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工具,智商的高低反映着智力水平的高低。情商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智商和情商,都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都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不但应该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也应不断的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它可以影响其他能力的充分发挥。
27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