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CLAIRE
给钱我就写,而且肯定写的是原创,肯定写得好。 
《艰苦岁月》描绘的是一幅两代红军战士相依为命的动人场景: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一个满脸稚气的十一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好的未来……
《艰苦岁月》潘鹤---------中国现当代美术作品鉴赏 潘鹤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在近半个世经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雕塑作品。对于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50年代中期,他创作的雕塑《艰苦岁月》生动塑造了艰苦斗争环境中的红军战士信念坚定,开朗豁达的光辉形象。成功地通过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出艰苦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三角形构图中。体积起伏波澜、手法自由,艺术形象生动自然,成为50年代的经典之作。 潘鹤1926年出于广州,当时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被反动势力镇压下去,广州城处于腥风血雨之中。社会的变革、家庭的磨难,童年和少年并没有给潘鹤留下美好的回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大好河山的蹂躏,战乱中的中国到处民不聊生,少年的潘鹤对于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了切身的沉痛感受,社会环境给予他丰富生动的人生教育,从1949年到1960年,潘鹤创作了《课余》《艰苦岁月》《忍无可忍——省港大罢工》《得了土地》和《潜移默化》五件雕塑作品,尤其是《艰苦岁月》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艰苦岁月》是雕塑家潘鹤对革命战争年月红军战士的真实再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 回顾50年代这段历史时,当然不会忽略毛泽东在1950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及同是那一年他在同音乐工作者谈话中发表的对艺术民族形式和借鉴外国艺术的原则性意见,1958年关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与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美术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艰苦岁月》正是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在当时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是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和热列欢迎的主题,也是最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通过激昂的炽热的斗争场面来表现,世可以通过肃修的静谧或欢愉的——各种不同的生活气氛来表现。而潘鹤先生恰恰以两个红军战士动人的形象体现了这个最能在观者的心灵上激发共鸣的主题。 《艰苦岁月》遵循了现实际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对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坚持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并真实地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情感,《艰苦岁月》以大的起伏造成丰富动人的神态,真实再现了战争年代中的红军战士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雕塑家内心对战士们的情感,对未来的希望的向往。 《艰苦岁月》又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想化的加工,提炼,以特定的情节理想的描写,塑造了理想化的对象,战士们形象生动,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坚定了革命战争必胜的信心,战士们面对艰苦的生活,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苦中作乐,充满了幻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作品又极具诗意性。 雕塑家潘鹤先生具有高超的创作技巧,《艰苦岁月》中两位红军战士的形象刻划,栩栩如生,老战士的面孔上那种由于饱经风霜和长期战斗生活,由于常常深思而显得特别深刻的绉纹,一双只有长年繁重的劳动才足以磨练成的那样粗大的手,穿着一身破旧的军装,虽然精瘦却显得十分有力的筋骨,显示出老革命者的不平凡的生活,表现出一个老红军的性格美,少年那种信赖而亲密地倚在老战士的身边,仰首瞩望着远方的姿态,入神地倾听着,像是已进入一种美好的遐思的表情,都明确地刻划出一个年轻的革命战士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从形式结构上看,雕塑家通过一老一少年龄的对比,沉着老练和天真幼稚,性格上的对比,一个吹笛情真意切、一个聆听凝思遐想,形成动态和情绪的对比,老少两人坐的位置,一高一低,在构图形式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连笛了和步枪的摆放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艺术家用富于流动感,质朴带有涩味的手法,塑造出艰苦环境中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征的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艰苦岁月》这件具有生活抒情诗般风格的艺术作品,对于学习前靠的品质,陶冶了人们积极向上的高尚的情操。 潘鹤的艺术风格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真实体现,他的艺术生命紧紧地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之所以有极强的感人的力量,正是因为他对时代,对生活的深刻而强烈的感受,潘鹤先生说:“好的艺术一定是面向人民的——对此我一向深信不疑”面向人民、面向社会,面向时代,这是潘鹤的艺术具有巨大而且永久的生命力原因之所在。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时期,他创作了在改革大潮中,人民群众意气风发,不畏困难,埋头苦干勇于拔穷根的《开荒牛》。从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他的雕塑创作有了一个大的转折,从室内走向了室外,并为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大声疾呼。 今天《艰苦岁月》已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国内外上百种刊物、刊发了作品的图片和评论,《艰苦岁月》已被制成高大的铜像,安放在深圳特区和海南省广场,激励新一代中国创业者献身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大业。同时又以《艰苦岁月》做为题材、制作了诗歌短剧和舞蹈作品,广为传播。并且还被编入了中学、小学生的课本,成为弘扬革命精神,培育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典范之作。 -------------------------------------------------------------------- 《艰苦岁月》创作于1956年。该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为了庆祝建军三十周年筹备美展,向全国个别美术家征集作品。下达给我的创作任务是用油画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的辉煌战果。而我在深入生活搜集素材中,却为海南游击队当战争处于失败和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阶段所感动。尤其为孤军在孤岛奋战二十多年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震撼。我立即走访了曾任海南岛游击队司令员的冯白驹,那时他正担任广东省副省长及广州军区副司令。 根据最感动我的情节我立即创作了一幅油画素描稿,并当天为冯白驹写生了一幅速写像,表现衣不蔽体战士倦睡在一夜暴风雨的树林间。冯白驹醒来凝望着织网的蜘蛛。这幅素描稿送京审稿时,被否定了。原因是不应表现革命的低潮,不应表现失败的环节,更不应表现个别现象及个别人物。当时在政治上正酝酿着一场反地方主义的群众运动。在文艺领域里正紧跟苏联批判中间人物论、人性论,在艺术方面正在排斥印象派及形式主义。而我送审的草图刚好在这许多条条框框限制之中。难怪一出场就被枪毙。再没机会作第二次送审。我当时年少气盛执迷不悟不服输,急急忙忙又选了最感动我的同一表现失败的场面。不过是改为穷风流饿快活的形象,并安上一个《艰苦岁月》的题目,改成雕塑送展。赶上预展开幕,后来见报章发表了才知道入选,并且得了奖,寄来800元奖金。当时全国先后有200家报刊发表了这件作品,包括苏联报刊。这回弄得我莫名其妙,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事前还以为作品会退回来。并且准备接受批判。因为送展不久,反地方主义的政治运动正排山倒海而来。我所采访的副省长冯白驹已被停职。全省各路过去游击队员受到冲击抬不起头来。文艺战线上揭发以小说反党的阴谋,批判以人性论、人道主义取代阶级性,批判以描写低潮来取代歌颂。在雕塑领域里也紧跟苏联批判罗丹的印象派手法,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以苏联学院派古典写实造型一统天下。 所以能够入选不受排斥已是意外事。其实当时我没考虑那么多政治风向和艺术时尚的得失,只凭老一套艺术良心实话实说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正在迷惑间偶然在《解放军画报》看到一幅描写邓小平、陈毅、彭德怀、林彪等一班统帅正兴致勃勃围着《艰苦岁月》追谈往事的画面,我才恍然大悟。可能是统帅们以为是表现长征时期的艰苦岁月,从而引起他们对往事的追忆及共鸣。 到1960年军事博物馆成立开放,它被陈列在红军长征的展段里,我曾跟博物馆的负责人谈过希望放回海南游击队的陈列展段,但未被接纳。世事难料,到1965年广东美术界文艺整风时却被端出来视为修正主义路线的典型,被质问为什么不正面表现革命胜利的大场面,偏要表现革命失败的小角落。到了1967年文化大革命更把它打下十八层地狱。从军博堂皇的陈列厅撤走,事后当我从牛栏释放出来赴京探望它时,它已沦落为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掉在一间堆满垃圾的陈列室里。另一方面我在广州美术学院又受到师生大字报的围攻,揭发我故意套用自己十六岁时一件表现批判旧社会的作品以同一的构图及动态来含沙射影攻击革命队伍。总之又被打下去了。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件作品又被拿出来。曾有外国博物馆想收购这件作品,我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会欣赏这些既革命又艰苦的形象,他们说,因为每人都有其艰苦及革命的一面,不管什么政治家、实业家都会有低潮的时候,重要的是失败不消沉,对未来有自信,因此谁都能接受。世界各地博物馆藏品,什么流派基本齐全,甚至中国各朝代的珍品都有,就是缺少当代中国革命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的藏品。 时至今日实话实说,从艺以来经验告诉我,"真"是真善美之首,没有"真","善"就会变得假,"美"也会变得假,如果追求政治风向,追求艺术时尚而失去艺术家的真诚追求,在艺术上的感染力就会事过境迁,我深深体会艺术上的急功近利不是长久之计。 ====================================================================
马雕刻家除了表现统帅、英雄人物、全家群像、夫妇合像、单人墓碑像外,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历史上一般称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中世纪”,艺术史上把古罗马以后到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的西方艺术称为“中古世纪的艺术”,它延续了1200年左右。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因此,欧洲中世纪的雕塑主要为基督教服务。中世纪盛期的文化艺术,经历了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教堂建筑成为当时主要艺术载体,许多优秀雕刻家从事教堂建筑的装饰雕塑和内部陈列的圆雕工作。法国的安高莱姆教堂,康城的三圣教堂,德国盖因拉德的圣基列阿教堂中的许多雕刻,都具有代表性。 罗马式教堂以其坚厚、敦实的形体显示教会的威力,哥特式教堂以其灵巧、尖挺的上升力量控制观者的精神感情。教堂建筑中彩色玻璃窗画的明暗变化,各色各样轻巧玲陇的雕花图案和壁上的雕塑,都有助于加强宗教神秘的气氛。哥特式教堂代表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沙脱尔教堂、理姆斯教堂等,都是哥特式教堂。而哥特式雕塑则基本上代表了中世纪保守落后的宗教艺术。 14世纪的法国雕塑中,哥特式艺术反映现实倾向增强,对人物姿态、表情、形体等方面开始夸张强调,为宗教服务的哥特式雕塑开始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艺术的萌芽。中世纪的雕塑有精华有糟粕,许多作品中充满迷信、荒诞的宗教内容,但从艺术遗产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雕塑家们也创造了不少属于人民的、有积极因素的好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16世纪,文艺复兴文化在欧洲许多国家产生和形成。在欧洲的许多先进国家里,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掀起了欧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文艺复兴文化是反对封建宗教的文化,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起领导作用的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传统,使雕刻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刻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罗伦萨。最先出现的雕刻大师是季培尔蒂,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扇青铜大门上的装饰浮雕是他的代表作。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把这两扇大门赞誉为“天堂之门”。同一个时期的伟大雕刻家还有多那泰罗、委罗齐奥等。而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们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期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 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多有于取材古希腊神话(及其发展--古罗马神话)的,而在西方雕塑发展史上,古希腊雕塑代表着一种美学高度。希腊艺术家确立规范和原则,对后世西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和新古典主义的雕塑艺术就以其为标杆。古希腊的艺术家确定了最美的人体的原则。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古艺术家波利克里托斯是第一个“规范”了“美”的艺术家,他从纯数学理论角度,计算出一个做为人类身材范本的男士应该具有的身材比例。他是“黄金分割律”的鼻祖。并且,评判他人、修炼自己的身材仪容也成为古希腊人的习惯。“苏格拉底一贯认为:凡是身材不佳、仪容不整的人都是没有公共精神、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人。在苏格拉底的眼里,公民身材肥硕问题属于公共事务的范畴,而肥胖也是政治问题。”尼采就曾说过,要在“身体上做一个古希腊人”。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东侵印度,将雕塑艺术带到恒河流域,恐怕流传到东方各国的佛教也就不会有后来繁荣不已的造像艺术(云冈,龙门,莫高窟,巴米扬大佛),甚至在佛教、道教(借鉴了佛教的传教形式)的寺庙里也不会供奉着偶像。因为,古印度的宗教传统里是不崇尚偶像崇拜的。坦胸露乳的佛像,恐怕也只能来源于古希腊的文明吧! 【吻】 "Le Baiser"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1840~1917) 罗丹是法国的著名雕塑家,创作风格深受米开朗基罗影响,擅长人物、情感及动态的深入刻画。「吻」是罗丹众多的知名作品中,少数能与「沉思者」相提并论的名作;藉由罗丹这件神来之作,但丁「神曲」里保罗与法兰契斯卡的悲剧爱情,得以感性地呈现出刹那间的永恒 【遗弃】 "L'abandon" 卡蜜儿.克劳戴(法国,1861~1943) 1886年与卡蜜儿热恋中的罗丹完成名作「吻」,两年后卡蜜儿完成了「遗弃」的陶塑原模。此作取材自印度爱情神话,原名「沙昆达娜」,又名「委身」,后才更名为「遗弃」;作品的易名道尽了卡蜜儿与罗丹的恋情始末,此作也彷佛影射罗丹跪在被遗弃的卡蜜儿面前请求宽恕。奇美收藏的是,出卡蜜儿在1910年法国艺术家沙龙展中的参展原作,系为1905年铸铜而成。 【人型的橱柜】 "Cabinet Anthropomorphoque" 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1904~1989) 达利的创作特色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任意地扭曲变形,他在「米罗的维纳斯」一作中认为身体是有好几部分的,并可分开抽出来,而此作「人形的橱柜」他亦是秉持着这个观念,将人体的身体化为许多抽屉,可说是达利作品中相当典型的创作 【洗脚的女郎】 "Femme se lavant jambe gauche" 艾德嘉.窦加(法国,1834~1917) 艾德嘉.窦加受印象派的影响,整个作品在每个不同的角度中,均呈现出一种多变的不安定感。窦加把女与椅子表现得相当独特,尤其是披挂在椅子上的衣物相当抽象,反观女郎面前的水桶,却相当写实,如此极端的两种风格,在窦加独具用心的诠释下,展露出无与伦比的完美组合。 【铁修斯战胜半人半马的怪兽】 "Thésée combatant centaure Biénor" 安端-路易.巴里 (法国,1795~1875) 巴里是十九世纪中叶法国最重要的动物雕塑家。此作的石膏原型曾在1850 年的法国艺术家沙龙展中展出。半人半马的怪兽(Centaure)和Lapithes 族人的争战是古典艺术中常常取材的主题,它也文明战胜野蛮的象征。此作品系由 Barbedienne所翻制,有 Barye 1860之签名,是最原始的大尺寸(当时仅铸作两件),也是巴里生前所有创作售价纪录最昂贵之作。现今典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罗浮宫的同尺寸作品皆为巴里死后才翻铸而成。 【人体】 "Torso" 亚历山大.阿基边克(俄裔美籍,1887~1964) 二十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十五年间,欧洲艺坛出现了两个代表现代造型理念的艺术理念,分别是野兽派及立体派。阿基边克是立体派重要雕塑家。立体派有感于非洲艺术单纯造型的美感,正如此像以极简练的几何造型呈现女性胴体,作品透露理性、纯粹的美感。此作完成于1914年,正值阿基边克的创作盛期 【弓箭手】 "Tireur à l’are" 皮耶.勒.法居叶兹(法国,1892年出生) 装饰艺术(Art Deco)于1920年代、1930年代出现于欧美各地,它注重感官趣味,崇尚唯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飨宴。皮耶.勒.法居叶兹是法国极为成功的装饰艺术风格代表之一,他以象牙、青铜、银、石头等多媒材成功地刻划出一位古罗马造型的战士,简洁有力的线条,勾勒出战士拉弓时,力道强劲的优美站姿,充分展现装饰艺术力与美的极致。 【加拉蒂与海豚】 "Galatea Riding a Dolphin" 安西里欧尼(意大利,1832~1894) 在此作中加拉蒂丰腴的胴体扭曲斜倚着海豚,卷曲的秀发随风飘扬,造型动感十足;加拉蒂身上有许多雕刀刻出的细微纹样,或线条、或点状,在腹部、肘部、脚关节各处,类似真人肌肤上的肌理质感,使整个雕像栩栩如生。为了凸显女海神的主题,底座的石材特意挑选一满布细纹的大理石,彷佛海中起伏的波浪,遨游其上的海豚也呼应了主题,使作品充满了活力与生气。 【奥塞罗】 "Othello" 皮耶多.卡尔威(意大利,1833~1884) 意大利雕塑家卡尔威以创作莎翁剧中人物而闻名,奥赛罗是莎翁四大悲剧中的主题人物,乃为十五世纪来自非洲的摩尔人,高居将军之位而遭嫉,遂在误杀妻子后也自杀身亡。作者以首位演出此角色的男性演员为模特色,而于1869年完成此尊结合青铜与大理石的杰作。 【苏珊】 "SUZON"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1840~1917) 罗丹(1840~1917)近代雕塑之父。他用黏土,青铜和大理石,以前所未有的坦率,直接刻画平凡尘世的激情、痛苦情思欲念,他的艺术所展现出的时代性与浪漫气质是雕塑史上的一个高峰。漫长的艺术人生里他深受米开朗基罗,印象派及当代文豪雨果‧波特莱尔的影响。 1870年进入卡里埃.贝流兹(Carrier-Belleuse)工作室,当时作品皆需刻上卡里埃签名,罗丹为了多攒些钱,所以利用晚上雕塑一些女性胸像,然后刻上自己的名字出售。苏珊即为此时之作品,强烈敏锐的洞察力,勾勒出苏珊温柔婉约的表情,精致的脸孔,极其腻人,轻柔的卷发系上柔软的丝带,高贵的气质从作品中一吋吋浓郁的散发出来,堪称罗丹创作生涯中精彩细腻的早期代表作。 【坚忍的母与子】 "Mother and Child" 亚堤里欧.皮奇瑞利(义裔美籍,1860~1945) 此作曾于1915年在旧金山参展中获金牌奖。现今置于纽约中央公园的Columbus Circle入口作品乃为放大版本之作。作者大部份作品是以大理石或木材,但也有少数以石膏和青铜铸造的。此件作品描写受尽委屈的孩童,紧紧依偎在母亲的关爱的胳膊里,孩子好似找到安全的慰藉,哭泣倾诉与母亲温情的垂问,形成一个对应无间、自然写实的母子连心之实体。 【运动员】 "The Athlete" 唐纳多.巴卡里亚(意大利,1849~1930) 来自米兰学院的巴卡里亚,在他十七岁首次参展时,创作才能即被肯定,他的创作风格深深受到卡诺瓦 Canova 影响。此作「运动员」完成于1898年,当年曾在米兰展出,并于1902年在圣彼得堡参展时嬴得首奖。其造型是来自于希腊英雄赫丘力斯(Hercules)的构思,不但融合了高度的写实技巧,更是兼具理想美的作品,是作者巴卡里亚生平最具代表性的创作。 【爱神与赛姬】 "Cupid and Psyche" 裘里欧.贝冈左里(意大利,1822~1868) 相传赛姬拥有絻世的美色,使得维纳斯大为嫉妒,遂令儿子丘彼特用他那无可抗拒的箭,使赛姬爱上最丑恶的怪物,没想到连丘彼特也被赛姬的美迷惑而跌入爱情的漩涡之中。此件雕塑呈现丘彼特轻盈地浮在空中,温柔的吻着赛姬,丘彼特、赛姬双人形成X形的姿势,上扬的动态,传达出传说中缠绵爱情的浪漫,是意大利雕塑家贝冈左里的代表作之一。 【女孩系列】胡恩.克拉拉(西班牙,1875~1957) 胡恩.克拉拉以自然且生动传神的技法,雕出孩童纯真可爱的本质,更不忘以诙谐的手法呈现出孩童顽皮淘气的一面。这四件相继完成于二十世纪初,在动作上彷佛有其联贯性,件件趣味横生,不失童真。 四件作品描绘一位好吃的小女孩坐在高椅上,她被眼前高处的饼干吸引住了,急着想站起来,没料到却滑落下来,心想干脆换张椅子再试着爬上去,可是她又担心会被妈妈发现,不禁频频回头,总算平安无事的站在高椅上了。这下子她又伤脑筋,因为眼前好吃的东西太多,真不知要挑哪一样?结果才想好好地享用手中这块得来不易的饼干,居然狗儿也来势汹汹,紧紧咬住她的裙摆。细细品味这四件淘气女孩作品里的小动作,相当可体会童心的可爱之处。 回答者: EstelPersian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8 17:59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 wohaoainiyang 2365 骄阳出海 2020 风清月独醉 1580 清水小雪 1405 俺心扑腾 660 更多>> 订阅该问题MBA培训光盘5元/张,北京货到付款! MBA培训光盘特价,北京市货到付款!光大培训网,低价优质!另有企业管理,企业战略,市场营 论文辅导找好伯乐 写作专家,专业编辑,快速交稿,价格合理品质保证!6-7折优惠,活动开展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热招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硕士2008年在职研招生火爆进行中,学院自主命题入学考试,无需参 核心论文发表和北大论文发表 诚信第一,最低400元,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不收取任何押金最低限度减少您的风险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 免费GCT辅导 免 工程管理硕士四川大学在职工程硕士;免费提供GCT考前辅导;最早具备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的 医学论文 全面征稿 医学期刊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CN 北京MBA培训,找88DB 88DB服务网为您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助你通往成功大道!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08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