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大国崛起论文2000字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4

始于足下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大国崛起论文2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xiaohua209

已采纳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央视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我个人认为这是今年央视最有震撼力的电视片。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改革体制是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沙皇亲自到欧洲留学。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让自己成为欧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三百年的中国,如何看待这些年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国崛起》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大国崛起论文2000字

300 评论(13)

cqq3397819

回答 不知道大家看了中央2套最近播出的《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或书籍)没有,这部记录片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是一部真正的强国文明的进步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强国梦,为国人树立怎样的思想,不得不向强国学习,而是学习世界列强,不是向阶级弟兄学习。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中国传统的自闭,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在了强国的后面,而且是一溃千里。不由得让人想起汉武帝出兵讨伐匈奴,唐太宗兴兵击退突厥。在局限性和平的谎言下,国人的强国梦又被蒙蔽了。但这不电影是唤醒国人的一个起点。传统的居家过日子思想已经过时,势力的扩张才能换来强盛,这部呼唤扩张与竞争的影片,第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但是在这个重工业发达的背后,充分暴露了轻工业的薄弱,使得现今的苏联加盟国都普遍缺乏生活日用品。这几天网上又盛传俄罗斯人口快速下降,2050年可能跌破1亿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我一个东北的朋友对我说过,俄罗斯并不是养人的地方,由于极度寒冷,北亚地带普遍生育率地下。另一个侧面因素,俄罗斯男人酗酒成性,使得很多俄罗斯妇女更喜欢嫁到中国。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上面三国家的进步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强国要崛起必须先唤醒整体国民的整体愿望。总而言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不仅仅是休生养息,更学要高层决策者的思想一定不能落后。片子里这样强调过,二战前的强国,不论胜败,无论输赢,无论受到怎样的重创,战后依旧是这些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世界。德国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们早已有了先进的社会体制,所以在战后几十年又可以迅速恢复,依旧是世界强国。 中国人迫切渴望能恢复的汉唐王朝时期的那种荣耀,前几年还只能是抱怨下岗,就业再就业问题,如今看了中央2套《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使我对现今中国的发展思路有了新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九个国家的强大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对外扩张而实现,而现今把这九个列强的发展告诉我们国人,便是要把中国从一个闷头固守的国家,变为一个扩张性的强国。增强国民意识,扩张国家实力的新强国思维已经在沉睡多年的中国诞生 希望能够帮到您 提问 舍与得素材 回答 稍等一会 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只求得二者相衡,乐便由心而生。若付之于他人,则不计回报;若得他人所给,则尽全力而回报之。正所谓助人乃快乐之本。吾之乐,全在于舍得二字。不及所事,不算所得;遇险愈大,心愈如平镜;不以利而失节。此皆舍得方可张显。当他人有事付之于我,我当己所能帮于他人,虽言语之间谈论报酬,但事后又将所得之物尽数馈于所需之人。一来一举两得,二来使物尽其用,三来便有玫瑰余香围绕。此皆非舍得人不能为也。遇险或受考验时,我使身心放松,心无杂念,认真分析,冶静思考,沉着应对,无丝毫慌张之色。或有时虽具以上所能为之,终仍名落孙山,但并不懊恼,因自己尽力为之,又收获甚多,遂毫无悔意。心自乐之。来日方长只盼有机会再来,好一展雄才。此亦非舍得之心而不能为之。若舍游戏而读书,可得新知;舍虚伪而认真,可得信任;舍鄙夷而善待,可得友情。 诸如此类,更非舍得人不能为之。舍利得节;舍小得大;舍恶得善 《易经》说过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 诗人苏东坡才华横溢,他从成功的顶峰跌落下来,却能割舍曾经的辉煌和随落,稍作调整后,便以《赤壁赋》宣告了他的文学突破。而军事家韩信的事情更是如此,早年不过- 介乞丐,落魄街头,整日以乞讨为生,瘦如千柴。他肯放下尊严,忍受胯下之辱。青年得志,身居将帅之职,率领三军,百战不殆,使得敌营内外对他闻风丧胆,终究帮助刘邦成就帝业,自己也被封为王侯。当我整理这些作文素材的时候也很清楚,要么二选一,如果真的不舍便都去也无妨。但我却又想,是不是应该适当地选择放弃?父母还是让我自己决定。可是我 却怎么也了这个决定。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我便告诉自己,明天去问问同学吧。 提问 时刻准备着素材 直面磨难素材 舍与得作文 时刻准备着作文 直面磨难作文 回答 稍等一会 人的一生,似乎就是由“准备”叠加而成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我们都应该时刻准备着。从上幼儿园开始吧,我们准备着,因为未来在召唤着我们。于是,准备着小学,准备着中学,准备着大学,准备着未来的一-切的一切。除了没有人生之初的准备之外,我们都在准备着。那个小小的蜻蜓也和我们一样的准备着。它的翅膀晶莹透亮,似乎不胜风力。然而,它从未放弃抖动。别人都寻花问柳去了,只有它,计算着频率,计算着未来,计算着那大风到来的时刻。它当然不是强者,但它认准了现在的点点滴滴,但它认准了现在的朝朝暮暮。于是,好风凭借力,送它 上青云。它成就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 杜甫没有性耽佳句的准备,就不会有诗圣的称誉。李白没有铁杵磨针的准备,就不会有诗仙的美名;孔夫子准备了一生,韦编三绝,周游列国,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李时珍准备了一-生,踏遍青山,采集百草,写成《本草纲目》,成为了中国草药之王。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是准备,衣带渐宽是坚持,唯有这样的“望尽天涯”,才能体会“凋”的内涵,唯有这样的“无言谁会”,才能体会“消”的真谛。于是,“蓦然回首”,那人,那天,那小小的蜻蜓的理想,便“灯火阑珊”了。于是,我们时时刻刻的准备,也便一 -鸣惊人了,也便一飞冲天了。 现代社会有太多的诱惑,一夜成名成为了年轻人的理想乐园。然而年轻人看到的只是一夜成名的靓丽,只是看到的是蜻蜓飞舞的瞬间,却忽视了瞬间之外的汗水和泪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是由准备而生成的。豫则立,不豫则废,孔夫子的话应该是真理吧。没有准备,便也就没有了人生,小小的蜻蜓,给了我们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启示呢。像蜻蜓一样,用纤弱而有力的羽翅,时刻准备着,一定会实现抟扶摇而上之九万里的辉煌。 更多18条 
243 评论(8)

torylee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64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