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w188
什么是历史呢?或许你会说,历史是朝代的演变,是时间的推移,是一个又一个激烈的战事……然而,历史并非复杂。在故宫里,我就看到了令人感慨唏嘘的历史。 望着那又宽又广的故宫广场,那精致华美的小石桥,那一望无际湛蓝的天空,我不仅感叹了:这就是美丽的皇宫么?真是大气!可为何那时的中国政府缺少了这几分豪迈与阔气?怎会如此腐败?我的脑海里掠过让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海战,鸦片战争……想到这里,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走进故宫深处,鳞次栉比的宫殿立刻呈现在眼前:木制的窗子,华丽的内设,那现代人看来已过高的门槛,一切都透出了清谧。我的思绪又一下子被拉回了唐代。唐代是粗犷的,却一点也不杂乱无章,洋洋洒洒、舒舒展展地纳入了细密,交织成一曲壮丽的乐章。似乎总有千年不枯的吟笑,妩媚迷人的娇嗔,激情迸发出来,好象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此情此景,人间能得几回睹?唐代这分豪壮,就这样隐隐地显露出来。 再往里走,就到了皇帝上朝的大殿前了。我不由得为之一震:难道,这就是皇帝的座椅?怎么和想象中的相差如此甚远?单单一张龙椅,孤伶伶地立在大殿中央,莫非太过于凄凉了。这古色古香的龙椅,这痕迹斑斑的青铜鼎,就是组成中国的零件吗?我眼前似乎浮现出皇帝正襟危坐的样子,当宫中歌舞升平的时候,当朝中官员只顾饮酒作乐的时候,当厚厚的奏折堆了一叠又一叠的时候,有谁想过,百姓们受到了怎样的欺凌啊!当时宫中的人竟然这样愚昧!!时光仿佛穿梭着,“吾皇万岁”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像飘在浩淼深邃的天空,显得渐渐空虚了。望着眼前的一切,我似乎恍然大悟:历史不就在这里吗? 没错,历史就隐藏在龙椅上,青铜鼎上,油漆已脱落的门柱上。我看到了历史,我感觉到了历史! 历史人类的历史是一条浩瀚的长河。几千年来,人类泛着时代的轻舟,在历史长河上留下了一道道长痕:兴盛与衰弱,辉煌与惨淡,朝阳暖月与血雨腥风……无数历史苍桑在来去轮换,时代的阔步在前进,人类向前发展的阶段总是那么值得让人回味……历史蕴含着真知,了解昨天,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是为了向往明天,吸取宝贵的人生经验与启迪,从而更好地充实今天、创造明天。民族的英雄,祖国的功臣,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在民族的毫发间,热血横洒,才有了现在祖国的富强。作为新时代的先锋,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们“爱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热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我真横刀向天吴,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情操……我们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安祥的美好社会难道不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吗?我想是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所以,我们应当“树爱国之心,立爱国之志。”以钢一般的意志,火一样的热情,继承革命的遗志,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历史是一面镜子,回味它是为了让我们今天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当自己过去的光荣、耻辱成为远去的背影时,我们为自己曾经拥有过这样的一次历史之旅而感到赞叹不己!因此,我们应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而了解历史,让自己的一生成为日后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就是以历史事实、历史典故等为题材的作文。比如:以将相和(廉颇、蔺相如)的历史典故,写一篇如何与人相处的作文,题材不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儿女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总动员,是中华民族经历百年屈辱和抗争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 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和平发展始终是硬道理;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与自信气概;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争取民族解放的神圣战争。它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儿女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总动员,是中华民族经历百年屈辱和抗争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及一切爱国力量将永远珍惜和纪念这段光荣的历史,并从中不断获取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动力。
(二十)话题作文“历史”导写 [话题] 历史是人写的,对历史的反思,也许有助于对现实更深层次的认识。很多人说,反思历史就是展望未来。在我们的书本中,在我们的周围,总有这样那样的“历史”。 请以“历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简析] 在本题中,命题者已提示我们可以从“书本中”和“我们的周围”寻找切入点。这里再提供几种具体的写作思路:1、从辩证地看待历史的角度,联系史书写一篇议论文,阐明不能“尽信书”的道理。2、将历史拟人化,通过历史的自述表现对当前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的忧思。3、通过山里人吃水的历史,表现社会的发展变化。 参考拟题:1、历史的驿站2、中国的历史是水3、远音4、博物馆断想。 [佳作示例一] 在长城上打捞历史 迈着沉重的步子,我又一次登上了历史的台阶。 已不止一次,这样地驻足这样地回头。显然,复苏了的历史,从抬脚的地方就欲生出一片辉煌,可我,怎么打不起精神? 是嬴政的皮鞭抚摩秦人肌肤之声?是胡骑嘶鸣之声撩人心魄? 我且循阶,叩石而问。 异样的,我听见啾啾之声若鸟鸣。同行有老人,用一种老道的姿势笑着说,这是击石燕鸣。老人讲述着伟大的燕子撞城而亡的壮烈;讲述着叩石问福的渺小与秦燕撞城的伟大;我想起了不仅孟姜女嫉恨长城,连秦燕亦如斯。 当然,我不恨长城。因为我不是秦燕也不是孟姜女,不想撞城流芳,不能也不会用泪水冲垮古人的辉煌。长城有长城的为难,谁叫历史无奈,仅仅胡骑嘶鸣就让秦人作难;谁叫历史多情,先民愈是悲壮,历史愈是辉煌。 我悲悲切切地跨进历史之门,用一张硕大的网,在长城上打捞历史: ——捞出历史的无奈,胡人的剽悍只有望城兴叹; ——捞出嬴政的为难,在外患和内难之间作艰难的决断; ——捞出秦燕这故事,捞出孟姜女这题材,把文明和野蛮这两个简单的真理,活生生地串上爱情之线,筑起长城如珠,折射出秦皇伟大,折射出长城传奇。 于是长城如镜,有了历史的价值; 于是游人如梭,找到了历史的借鉴。 [评析] 作者登临长城,如同跨进了历史的大门;“秦燕撞城而亡”的传说,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慨,于是“在长城上打捞历史”,捞出了“历史的无奈”与秦皇之“伟大”。文章言简意丰,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