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6

张晓Jennifer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ixie697

已采纳
便于其他人查阅,让论文有理有据。如果没有参考文献,面对论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导师也很难找到切入点。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103 评论(13)

寻之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学是逐渐进步的,对于给定的研究主题,科学家的工作往往得益于其他同行以往的工作。因此,一个科学家被同行引用得越多,其工作的相关性和影响力也越高。我国曾经有一些期刊编辑部喜欢把作者的参考文献删掉,然后加上一个括号“(参考文献略)”,这就好比一位美女剃掉了眉毛一样让别人看着难受。 如此重要的参考文献,该如何标注呢?我们觉得至少要做到三条:一是参考文献的全,二是参考文献的准,三是参考文献的新。 为了做到“全”,每一位研究人员对于特定课题,从经典著作到有代表性的最新文献都必须认真阅读,并选用其中一些作为参考文献。在《情报学报》收到的大量投稿中,我们发现有部分作者的来稿未引用一篇《情报学报》的文章,但本刊明明发表过相关主题的不少较高水平的文章。举这个例子,并非是在意《情报学报》的被引频次,而是想说明,某些来稿的参考文献实在是太不完整。我们估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某些作者习惯于只检索某一种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认为这就足够了。事实上,《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中的任一个数据库的期刊收录都不完整,因此,作为治学严谨的学者,在文献检索阶段就应该对三个数据库都进行查询。 为了做到“准”,我们在标注参考文献时应慎之又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曾有一位作者在引用一篇英文参考文献时,将原文的作者姓名粘贴了过来,但是,粘贴之后,原文作者名右上角的“a, b”(表示作者隶属于两个不同机构)就被拉平了,于是,举例来说,Johnson就成了Johnsonab。如果这样的错误出现在刊物上,以后读者用Johnsonab去检索文献,必然无功而返。 为了做到“新”,建议研究人员要养成浏览最新文献的习惯,而不是面临科研任务了才去临时抱佛脚地搜索文献,且只阅读搜索到的文献。许多大学者的共同体会是:很多相关文献都是在不经意的浏览时碰上的,而不是检索出来的。如果作者的研究是建立在最新文献的基础之上,那么,即使其的论文的创新性不够强,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也将对读者有切实的帮助,功莫大焉。除了全、准、新之外,参考文献的引用还要注意几点。 参考文献,该引用的则引,不该引用的则不引。确实对本文的研究起到支撑作用的前人文献,是一定要引的,而且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文献予以引用。但我们也发现,有部分作者显然是有意识地引用《情报学报》刊登的、但与其研究主题并不相关的文章,我们权且称之为“讨好式的引用”,这并非是我们办刊者所希望的。 选择参考文献最好建立在全文阅读的基础之上。我们并不赞成匆匆阅读一篇论文的摘要后就加以引用,甚至连摘要都不读,只是偷懒地将别人论文的参考文献给转录过来。国外曾有实证研究发现,某些高被引参考文献的引用错误(如把作者姓名拼错)居然都是一样的,这显然是辗转粘贴参考文献所造成的。这与一个作弊的孩子抄同学的卷子,最后把同学的姓名都抄到自己考卷上去了有什么两样? 当然,我们更反对为了突出自己的成果而故意不引或少引文献,特别是关键性的文献。这样做,有剽窃或抄袭的嫌疑,对作者没有任何好处。 我们刚才就参考文献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必须承认,拿这些要求来衡量自己,还是会发现我们也未完全做到,一些该读的文献没有读,一些该发现的错误没能发现。《论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其意思是,无论是治学还是做事,一定要高标准,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结果。那么,在参考文献标注问题上,让我们都高标准要求自己吧。
82 评论(10)

huangwanfeng

你好在撰写学术研究的成果时,我们在文中都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叫做参考或引用。对于一篇学术论文来说,无疑论文的内容是最主要的,但从科研的规律来看,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术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它表明作者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程度,从中能够发现该课题目前的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没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虽然重要但目前仍解决不了的?可能的前景是什么?等等。它也能说明作者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以什么为起点进行研究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能反映作者对本领域的研究动态的把握。因而,如实地呈现参考文献不仅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与承认、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展示作者的阅读量的大小。如果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作者又没能如实地交待出处,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甚至会因此而被指控为“剽窃罪”。在国外,许多大学和学术团体,无论是学生提交的作业还是研究人员提交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对此都有明确的要求,否则将不予通过,甚至做严肃处理。因此,参考文献要求正确、准确地使用,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更不能随意更改。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无论引用的是原文或者只是阐述了别人的观点,也无论所引用的材料是否已经公开出版,都要明白无误地表明出处。其次,如实地规范地呈现参考文献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方面获取他们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也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他们提供的研究信息,参考文献就是信息的最大来源。参考文献对于其他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资源,他们依此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对作者来说,如实呈现参考文献是其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对编辑来说,参考文献则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于读者来说,参考文献就是认识问题的一扇窗户、一把钥匙,它便于读者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及价值满意请采纳
16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