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q28
今天我天空小队去敬老院慰问那里的爷爷奶奶,去的人有傅小涵、包小升、许小阳、沈小灏、史小成、季小聪和我。我是第二个到的。我到的时候,包小升妈妈已经在大门口等着了,她让我先上去。 我上楼一看,只见在一间大屋子里,一大群老人正在聊天呢。那些老人面前有几张木桌子,他们靠在桌子上边,我们在桌子前面玩儿,好像老人们要审讯我们似的。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陆续都到了,包小升很大方,一见面就送了我们每个参加活动的同学一管胶水。 这个时候,我们要去小便。同学们还没到齐时,我们几个先到的同学就去比赛爬楼梯,那个楼梯一点也不滑。可这次去另外一条楼梯去厕所的时候,我们发现那里竟然很滑,老人会不会摔跤啊?——我们像是安全检查官一样,一直在留意敬老院安不安全,老人们住得好不好。并且,傅小涵还发现这两侧楼梯竟然不一样长,但都是通往一楼的,难道敬老院是斜过来的吗? 等我们几个小便回来后,就开始给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了。只见包小升开始主持节目了,他说:“尊敬的爷爷奶奶们,我是师大附小的包小升,我现在来宣布表演节目正式开始,祝您们身体健康。第一个来表演的是傅小涵。”然后傅小涵人故意学着机器人的语调说:“噢,第一个表演的就是我”。他表演的是魔术,他用平平的语调一字一句地说道:“大家看,这是不是一个空盒子?大家看,这是不是一个多颜色的方块?大家看,这是不是一个盖子?你们看好喔,我把这个方块放在盒子里面。”然后,傅小涵就走到观众席上,把那个盒子给那十几位老人中惟一的一位老爷爷看,说道:“老爷爷,我背过身去,请你把这个盒子随便转一面,然后把那个方块放到盒子里,再盖上盖子给我。” 等老人放好后,傅小涵接过盒子,转过身面对大家,问道:“噢,您刚才放的是不是澄颜色的?”“红色!”大家都这样说道,然后“哈哈哈”地大笑起来:“你失败了!失败了!” 傅小涵大吃一惊:“嗯?什么?什么?!”他低头看了看:“什么红色?明明是澄色!你们不看看清楚!胡说!胡说!这明明是澄色,大家看!这不是澄色吗?”天哪!我还以为他像刘谦一样故弄玄虚,故意先错后对呢,原来是老人们老眼昏花,看错了。 这时,许小阳一下子跳上台来揭秘:“喂!你这个盖子其实是多功能的,是几面抽屉式的,傅小涵你盖上了其中一面骗过老人,其实你把另外一面抽拉上去,只要保持那个方块让它不要掉下来,你就可以看见里面是什么颜色,而背对老人,就不会露馅儿。”原来是魔术就是用障眼法啊,傅小涵一直在看着里面的颜色,难怪他胸有成竹。后来他又变了一个什么真木乃伊、假木乃伊的,我就不一一讲了。 傅小涵表演完就下来了,包小升说:“喂,傅小涵,每个同学表演完了都要报幕,懂吗?”傅小涵说:“哦,下面一个节目,包小升讲故事——包公审石头。”包小升就瓮声瓮气地说道:“大家好!我是包小升,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叫包公,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原来包小升的祖先就姓包啊,怪不得他那么喜欢包公。讲完故事后,他说:“下面一个是许小阳,讲笑话。” 因为傅小涵讲故事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魔术道具少带了一块小鸟橡皮,我那个魔术需要有4只小鸟橡皮和3只小杯子,可我只带了3只橡皮和3只小杯子,我一下子傻眼了,都不记得该怎么玩了。许小阳就帮我出主意说:“索性改成2只小杯子、3只小鸟橡皮,正好。”许小阳可真是精通魔术啊,不仅一眼看透了我的魔术秘密,还帮我想到了补救的方法。 他说:“郭邦可,我来教你。你在揭开第一只杯子——里面有小鸟的,必须得快。”他说:“你不能一快一慢,别人会看出破绽来的,你索性都快。你看,这里有两只小鸟,第一只放在第一只红杯子的旁边,第二只放在第二只红杯子的里边,然后,里面有小鸟的那只杯子上面再放一只小鸟,然后把三只杯子叠起来,一扣……”,他说:“你还可以编点故事进去,你就说……”。 这时,我们突然听到包小升报幕道:“许小阳,笑话。”“嗯?这么快轮到我了?好吧。”许小阳就上去讲了那个麻烦、闭嘴、礼貌的那个笑话,我们第一次听的时候都笑了,我看到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也笑了。 第四个轮到季小聪了。季小聪老是表演那首我们在音乐课上学到的歌。本来那首歌节奏很慢,可是刚才我们在上厕所的时候,季小聪说:“哎呀,我准备改成‘摇啊摇啊摇啊,我的梦之船’”,真逗,他把它成了摇滚节奏,怪不得昨天我做值日的时候听到他一直在用这种搞笑的节奏悄悄练习呢。可他这回又自言自语地说:“哎呀,这个节奏是不是太快了,老人会不会听不清楚啊?或者觉得太快了,受不了呀?”他在作激烈的思想斗争呢:“算了,我还是像以前那样慢慢地唱吧”。接着,他就眨巴着他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慢慢唱了起来:“摇——啊摇——啊摇——啊,我——的梦——之船”,甚至比我们音乐课上的节奏还要慢。 唱完后,他大声说道:“老爷爷老奶奶们,下面是沈小灏和郭邦可的相声《写作文》”。然后我和沈小灏赶紧上去了。就怪昨天沈小灏下课我让他排练了不也排练,一直在玩儿,结果今天没背熟,他拿着稿子上去的,我也只好拿着稿子了。 讲相声的时候,我需要在纸上写个“床”字,“咦?没纸?糟了,没准备充分!”我心中暗自叫苦,我忘记拿包了,包里有纸和笔,但放在走廊上了。于是我便灵机一动,找包小升的爷爷借了支笔,在稿子后面写了个“床”字,总算过了这一关。 然后我们继续表演时,沈小灏这家伙竟然有一个地方记错了:我第一次写“鬼”字时,问他:“这是什么字?”然后他就按照剧情设计,夸张地做动作,故意吓我一跳;可我第二次在“鬼”字旁边加了个“木”变成“槐”字时,他应该用更夸张的动作告诉我这是“吊死鬼”,然后我应该假装被吓晕,可他第二次竟然很平静地说:“吊死鬼呗”,我也懒得追究,依靠按照剧情设计假装被吓晕,趴在他身上。 我们表演的时候,老人们轻轻地笑了几次,表演完了之后,他们鼓了鼓掌。然后,我们俩个报幕:“下面是郭邦可的魔术”。我下去拿了个道具,又上去了。这次我听许小阳的,临时编了些情节,加了些台词,“一陈龙卷风把房顶掀走了”,我表演完之后,听到老人们说:“哟,蛮神奇的”,还交头接耳,有点讨论,我觉得还挺成功的。这次许小阳没有来揭秘,他说:“哎呀,这个东西我都懒得来说了,相当于是我帮你想的嘛。”我表演完了之后,帮史小成报幕:“史小成,笑话。” 史小成就讲了那个我们都听过的“一加一等于几?不知道。回去问爸爸。啊,好爽啊!”那个笑话。老人们都被逗笑了,我们也被逗笑了,只有我没笑,我都听到一百遍了。 史小成讲完后,又报幕:“下面,请郭邦可表演跆拳道、溜溜球和笑话两则。”怎么又该我上场了?哎!我只好又上场了。我表演了跆拳道的太极六章,我都有点忘记了,差点把太极六章的动作和太极五章混在一起了。我想:反正外行看热闹,我打得还是蛮连贯的。就沈小灏好像有点看出来了,沈小灏正在学太极五章,他嘟囔了一句:“怎么有点像太极五章啊?” 溜溜球我好久不玩了,做了个“登月弹射”,蹬了好长时间总算登上了一个。然后又表演了一个“巴黎铁塔”的招式。我妈随手帮我报名了“笑话两则”,可我想来想去,只想出了一个“邓小平、washington”的,同学们都笑了,老人们有的先笑,有的后笑,有的根本听不懂,因为够深奥的,这个笑话有英文、有政治,还是蛮有技术含量的。 节目表演完了,到了我们向老人们送礼物的时间了。服务人员把那几张桌子给拼在一起,我把我的礼物拿出来了——一大块崇明糕,一大堆暖宝宝贴片我还灵机一动,把我妈帮我装饰用的那条崭新的红领巾也当作一件礼物送给他们了,我自己临时编了一句那种邹老师喜欢的台词:“这是我们少先队员的一点心意。” 这时,一位老奶奶突然说:“哎,这是你爸爸妈妈的钱,不能给我们,这不是你的钱,这是你爸妈买的,不能给我们。”后来季小聪妈妈说:“哎呀,这都是小孩子的零花钱买的,收下吧。”我们硬要他们收下了。 后来我们一看,天哪!不知是史小成还是季小聪,送了他们一大堆旺旺雪饼,我和许小阳、包小升、史小成还各拿了一个吃,那么多! 后来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敬老院。这次活动真好玩儿! 
《我对关于老人是否送进养老院的看法》我想当一个人老了的时候,身边的子女都长大了,而且为了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忙,于是老人的身边没有了人陪伴,那个时候,空荡的房子里老人们肯定会感到孤独寂寞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呢?所以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我们是要把老人留在家里还是送到养老院里去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谈谈我的看法。我是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的。我觉得对于老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人的陪伴,有人照顾,既然我们身为子女的不能够时时刻刻地陪在他们的身边,我们就不能够狠心地将他们留在家里,独自忍受寂寞与孤单地痛苦,我们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养老院。我们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并不是我们地不孝顺,更不是将责任推给了政府,其实,这更能反映出我们身为子女对老然的一份责任。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照顾老人,而我们又担心老人会孤单会寂寞,我们更担心老人的身体健康。试想,老人们独自留在了家里,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我们又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及时送进医院里,可能结果会很严重,这都是我们不愿意去想的。就是因为有那么多得担心才让我们最终选择将他们送进养老院。如果我们选择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那里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如果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及时的进行解决,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正因为他们的专业所以我们的老人才会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他们也会搞一些活动来让老人们不那么的孤单和寂寞。如果老人活在一种祥和愉快的的气氛里,那么他们又怎么会感到孤单呢?而且很多老人都会觉得自己老了会拖累自己的子女,他们也会选择进养老院的,他们会觉的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可以和自己同龄的人们一起讨论,聊天,说家常。这样有专业人员照顾的生活,对己好,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太担心,岂不是更好么?所以,在说了这么多之后,还是要重申一遍,选择养老院,没错的,既有保障又有安全性。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有人的看护,有人的护理,加上身为子女的我们有时间就经常去看看他们,老人最需要的不就是这个么?我的观点阐述完了。凡事有利有弊,我们毕竟不是老人本身,我们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重要的是老人怎么看待他自己的去处,怎么选择自己的路。但是,作为子女的我们,谁不希望老人在保障健长寿的情况下开开心心呢?
可以编一个啊,比如捐款,扶老人过马路,去养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都可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