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1987
生命的出口 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知道呢?——题记 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 这时候一只小黄蜂从窗外飞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圈,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 可怜的小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 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玻璃窗上踱步,好像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忽然飞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异,原来典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 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一个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时已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玻璃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玻璃隔着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 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小黄蜂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内一圈来寻找生命的出口呢? 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黄蜂还要冲动? 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更精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一样单纯的思维? 是不是一只小黄蜂也比人更加珍惜生命呢? 对这一层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身陷绝境时,更应该懂得静心,懂得冷静思维。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更要退后一步,关照全局。或者就在静心与关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 昨日当我们年轻时,在情感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决一切的苦痛与纠葛。 但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乃是姻缘的幻灭,如果情爱受挫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 何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更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复可怜? 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黄蜂,如果刚刚撞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比死亡更生动有趣啊! 第一情感失败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情感受挫而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在于感到遗憾,他们自己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 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知道呢? 
没干嘛干嘛买个不跟你比较难估计把那个级别vnbjfnbjvhbjghbjv很丰富 好
某人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何不同?”这位先哲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由此,让人想到一个严肃的命题: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生命是一种进攻,生存是一种拼搏,生活是一种进取,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困难、太多的竞争、太多的诱惑。毋容讳言,必然会有太多的考验。有的考验似阵阵雷鸣,让人难以冷静;有的考验似纤纤细雨,让人难以抵挡。有的考验如风花雪月,让人陶醉;有的考验似良药苦口,让人警醒。有的考验是朋友真诚的规劝;有的考验是对手欺骗的谎言。有的考验是良心的敲打,道德的洗礼;有的考验是美丽的陷阱,人格的蜕变。 人有层次之分,自然也有素质之别。努力工作和耕耘以求喂饱全家人的工人和农民,他们并不认为人生没有意义;追寻真理和知识努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学者,他们并不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的怀苍生的领导者,他们并不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支配着他们有意义生活的动力是三种单纯的激情,那就是对于亲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苦弱的怜悯。 按说,好的学生应该有好的成绩,高层次的人应该有高层次的境界。王侯将相与蓬门荆钗总不该一般见识,富商巨贾也总不能像引车卖浆的那样,为一个铜板和人家斤斤计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职务高并不等于层次高,名气大也不等于胸襟大。如果以对自己有何意义作为前提去问爱因斯坦为何要进行科研,去问鲁迅为何要写作,去问毕加索为何要画画,他们肯定难以找到任何答案。然而,像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慕绥新这样的高级干部,应该说是“层次”也够高了,可是他们这样的“精英”,原来却是“鼠辈”之流,不仅贪赃枉法,谋取私利,而且好色贪淫,*人妻女。 这些人的行为,已经背叛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交了一份可耻的答卷。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角度去看万物,就会发现生命的意义无处不在:在无垠的宇宙中燃烧的太阳虽然只不过是一粒一闪即灭的星火,但是相对于人类,却是生存的根本,因为它给了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动力;在贪官们眼里勤廉的从政者虽然只不过是一头又倔又傻的老黄牛,但是相对于所辖民众,却是梦寐的福祉,因为他可以使他们远离饥饿和寒冷并平安快乐地生活;在其他家庭看来一位贫困的母亲虽然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女人,但是相对于她的孩子,却是伟大的天使,因为她赐予了孩子生命、力量和勇气……。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笔者认为真正的生命的意义必须建立在为祖国为人民这个基础之上。翻开长长的历史画卷,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陈胜的“鸿鹄之志”,燃起了大泽乡熊熊烈火;岳飞的“精忠报国”,震破了侵略者的贼胆;滕王阁前,王勃发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岳阳楼上,范仲淹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遥想当年,阴霾如磐。鲁迅先生本是赴日留学研究医学的,但当他看到幻灯片上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时,他震惊了,他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他毅然弃医从文,用笔作手术刀,精心医治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把笔当成锋利的投枪和匕首,无情地刺向腐朽罪恶的封建社会。终于,鲁迅成了令后人仰之弥高的“现代中国第一圣人”。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更是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飘洋过海,历尽磨难,为的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此他整整奋斗了一生,临终还念念不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前慷慨激昂:“你们不能因为绞死了我,就以为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 得到光辉的胜利。”……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不是寄寓了他们矢志追求理想信仰,展现出了他们灿烂的生命的意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