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tor
2011年9月21日21时16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全部过程。 作文400字 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 根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为建造空间实验室积累经验,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打牢基础。“天宫一号”升空入轨后,发射中心将在11月1日发射神八。 “天宫一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新构想;1993年,经过将近十余年的探索和无数次重新设计,终于开始着手建设太空站;1994年,准备阶段开始,在此期间,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太空航进行了9次对接;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第一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2001年,命运号实验舱与团结号节点舱对接,探索号气闸舱安装完成;2008年,哥伦布号实验舱安装完成,开始安装希望号实验舱;2010年,安装宁静号节点舱。 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天宫一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可以说,中国航天技术是借鉴前人的技术而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八大系统是中国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辛酸。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天宫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说过:只有对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进发。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高二化学生的我,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发展,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要为祖国的繁荣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探梦天宫,放飞理想 在太空中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空间站,这是无数中华子女、中国航天事业者的愿望,而完成这个愿望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梦想,天宫一号即将上天,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迈入一个崭新的篇章。今年的下半年,我国将要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这是我国航天事业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代表我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天宫是自古以来中华人民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也符合中国航天探索未知宇宙,知晓宇宙奥秘的精神。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也是作为我国小型空间站的实验。天宫一号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总的来说,实验舱就像个实验室,并保证宇航员生活与工作,资源舱就为天宫一号提供动力。当天宫一号发射成功,还将会发射神舟八号无人运载飞船,并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交会对接是个艰难的过程,两个飞船要互相协调,否则,两艘飞船将会相撞,这就对地面控制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既要稳定协调,又要维持基本运转,不过,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者,一定会把这件事办好!建立空间实验室,代表我们能从太空上做实验,在微重力,高辐射,无空气的环境下,能完成许多在地面上所不能完成的实验,因此,天宫一号的发射,在中国航天史上,将记下浓重的一笔!
我的航天梦 梦是什么?在我的潜意识中:梦是思想和愿望的化身 。 在2003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相信每个中国人一定会记得。在2003年10月19时58分,在酒泉卫星发生基地,中国首个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发射,此时此刻,在场的人们沸腾了;在电视机的人们沸腾了;全中国,沸腾了! 当时我才五岁,不知道什么。爸爸在和我说航天飞船时,说了许多,说航天飞船的这一次成功,背后经过了N次失败后,有多少人的担心和信心。主要是设计师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在一点一滴中完成了这中国的里程碑。而我在这时心中的梦想幼苗正在生长——长大后要当一名著名的航天设计师。 在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八升天后,与天宫一号相吻时,我的梦想已经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一名著名的航天设计师。 在这一天之中我肯定了我的梦想。这一夜我想了许多,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 在公元2030年,我已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空天飞机设计师了。我和我的合作公司一起制造出了两种特殊的飞机:LY-300和LY-386型空天飞机。 在世界博览会上,我和我的合作公司的经理一起拉开了银幕。只见两架银白色里还透着点蓝光的飞机出现在人们眼前,人群里顿时发出了一声声惊叹。我走到LY- 300空天飞机前的话筒边说:“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这时,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我接着说:“这架是LY-300型空天飞机。他全长86 米,宽20米,最多可载5人。她有航天飞机的全部特点,但不用运载火箭推进到宇宙,可在任何飞机场降落。这架空天飞机的食宿时速为260万光年,虽然是超光速飞机,但人生在里面就想坐飞机一样,而且在里面说话可以听得到。如果遇到危险,飞机里会弹出一个可以让人坐进去的小救生机,这种小救生机时速可以达到 每小时100万光年,还可以自我提供食物。LY-300号空天飞机是吸收宇宙射线来转化成能量飞行的,所以非常环保。遇到巨大的损石损坏。LY-300号 空天飞机还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功能,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讲解了,下面就由我旁边的这位先生来为我们讲解LY-386号空天飞机。” 人们听得入迷了,直到我说完这句话时他们才发现自己一直是张着嘴的。经理走上台,说了几句简短的开场白便开始介绍了! “这架空天飞机和LY-300号差不多,只是它的身长为30米,宽为10米,有上下两架,是捆绑式的,他的时速为每小时100万光年,是寻找外星人的,它里面有许多地球资料……。” “这空天两架飞机是世界上先进的飞机,我希望有更多的高级产品为地球—我们的国家增光添彩!”这简短的结尾引起了一阵掌声。 “We are the world,We are the children……”突然的铃声吵醒了我。而我更加确定了我的梦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一名著名的航天设计师。
我是一个航天迷,只要是关于火箭、航天飞机、太空站方面的书籍和电视,我都喜欢看。我家的书桌上,摆着一个航天飞机的模型。我希望将来能够驾着真正的航天飞机去遨游太空。我对这个梦想当宇航员的男孩产生了兴趣,请他爸爸准备了录音机,我想和“火柴棍大王”聊一聊航天的事情。男孩回家后,我们聊上了。他真是一个“小侃爷”,也是一个“航天通”。他知道航天科技的发展史,知道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知道加加林、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这些闪光的名字;知道火箭的造价太高且不能重复使用,人们才发明了航天飞机;还知道“漫游者”机器人在火星表面活动的情况,知道“和平”号空间站已经坠入太平洋,新的国际空间站已在太空中组装;知道“阿丽亚娜号”火箭的空难,知道中国的“神舟”号飞船上的高科技实验……。我问到他的航天书籍是怎么来的,学校的航模小组是怎么开展活动的,他自己在航模活动方面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没想到,他的书和航天机模型是很有故事的,我听得有些感动起来。他爸爸照我事先的吩咐,把我们的谈话悄悄地录了音。谈完话后,我说:“你刚才说的这些内容,可以写出一篇很不错的文章,愿不愿意试一试?”男孩睁着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我让他老爸把录音放出来,让男孩把自己讲的话进行记录、整理。男孩忙了半天,记录了好几页纸。我将他的记录稿做了一些删改,有些内容调动了一下顺序,成了下面的文章----我的航天梦我们班的男生,都说我是一个超级航天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