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哦您好
杨根先生的《论宋代八大窑系》,跟你这个论文应该是一类的,那篇文章应该算作对宋代陶瓷考古的一篇简单综述,何况那里面也有一些错误,比如他认为定窑白瓷的釉有化装土的遮盖作用,其实后来根据实验发现那是一种特殊烧成条件下的莫来石析晶现象。所以,希望楼主做这篇论文不必太紧张。既然是写论文,而且是考古学论文,那么我想再补充一下,以便让楼主的论文写得更方便,楼主既然学考古,应该知道在论述考古学意义上的某类器物的时候,要交代清楚这类器物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所以我要补充的是:唐代玉器体现了之前器物的哪些东西,又影响到之后的什么,从器型上说,唐代继承之前玉器的器型,除了常见的礼器,佩饰,容器外,还出现了玉册这样的新器型,原来传统的一些器型,比如射(不是这个字,我字库没有那个字,意思是扳指)型佩,这类东西从战国开始流行,两汉最盛,南北朝继续沿用,但是到了唐,这类东西在关中地区目前尚未有发现,可见这类东西应该是在北周时期在关中消亡的,相对的,南北朝佛教的盛行,影响到唐朝玉器出现新品种,比如飞天这样的佛教题材玉器,这类是唐代人物造型圆雕玉器的代表作,我们可以注意到,唐以前的圆雕人物玉器非常少,但是唐以后这类东西陡然增加,而且宋明两代的圆雕玉人物的风格,基本和唐代的没什么太大差别,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从加工工艺上来说,唐代玉器一方面继续沿用传统的砣具碾琢技法,另一方面,曾经在秦国玉器上出现的连点成线的錾刻工艺又出现了,并且有了创新,应该是和同时期流行的金银器錾刻工艺有关,如果具体分析唐代琢玉所呈现的短粗阴刻线对艺术表现的帮助,则不难发现,在何家村和长安薛氏墓出土的玉带饰上,这种阴线很好的表现出了浮雕人物或者动物遒劲的肌肉,这与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吻合,还有金银细工与玉器的结合,在唐朝发展到一个高峰,这种装饰手法在先秦就出现了,但是金银用于玉器装饰最多的还是唐朝,应该注意到,在玉器有很强烈的意识形态符号意味的先秦两汉时期,玉器在中原华夏文化圈常见,而金银则很少,相反,金银多见于北方游牧民族。唐代金银如此之多,且金玉结合,应该是唐代开放,民族融合的一种体现,另外唐代的玉料种类较之以前也极大丰富,先秦秦汉时期,我国的传统玉石器原料,主要是软玉,玛瑙,水晶,车蕖,松石,岫玉这几种,但是唐代开始有了宝石类的东西。以上就是我要补充的东西,另外,给你一点建议,唐朝玉器出土的情形说明,除了陈设玉器外,随身佩带的玉器种类非常单一,从工艺水平上说,甚至还不如先秦时期的一些精品,虽然说这与六朝以来汉人对玉器观念的转变从而影响了玉器制作有关,但是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我觉得如果你的论文能够从对唐朝玉器的形态描述中透视出唐朝对玉的一些意识形态层次的东西,应该是很有深度的,如果能够把全国各地出土的唐代玉器进行分期,分区排比研究,从而能够说明唐在安史之乱前后,从开放到闭锁的文化心态变化在玉器上的表现,就更完美了 
论文写作技巧:一、写作前 1、要知道在引言中陈述论点。2、用论文的剩余部分陈述理由和证据,使论点得到充分支持。3、考虑一下呈现这些内容的顺序:怎样安排段落之间的结构才是最清晰、最有说服力。二、论文结构安排技巧 1、相似的想法通常应该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四处分散。 2、每个段落应该在字体上有区别,比如缩进或在段落之间留出额外的行间距。 3、每一段只应该陈述一个要点。 4、每个段落都可以看作是一篇小短文。以主题句开头,介绍段落的主要观点;进一步解释这个观点; 为观点提供相应的证据; 解释或分析证据; 总结要点,并指出其是如何与整体论点相关联的。 5、每一段都应该使用过渡词或短语连接到下一段。 6、段落的顺序应该符合逻辑,前后一致。 7、一旦同学写好了初稿,试着用一句话总结每个段落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