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p1026
设计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人说:设计就是解决问题。有人说:设计就是艺术。有人说:设计就是表达。有人说:演说就是设计有人说:设计就是设计师用做东西的方式表达对于生活的理解。这些语句用到“设计是”,却并非有定义“设计”的意义。当我们思考“定义”的时候,你可以说以上都对,但似乎哪一句都不够用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设计本身是无法被定义的。一个怎么也说不清楚的话题,每个人对设计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甚至具体到一个点,一个色块。那么设计是什么呢,设计是一种跳跃性或者是逻辑性思维的某种冲动,是大脑对思维的一种具像化,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意,我个人比较不赞同把创意单提到设计之外的说,因为这种思维的方式,没有通过具体的表达的话并不能成为创意,构造出具像的事物。从而达到同化观赏者的思维或者说唤醒观赏者的共鸣的目的。美,漂亮,这些称赞的用语,一定数量上可以体现出你作品的成功性,也说明了你的作品在某一部分人那产生了共鸣。作为一个设计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让自己不在中庸,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去做,去看,去理解,去思考,可当你达至一定高度的时候往往会被一些平凡的甚至是普通的东西所吸引,简单的如一张白纸,而后的思维则不自然的向吸引自己的方式所改变,一直循环,还好人是种感性的动物,总会被生活所感动。而在感动的瞬间总能捕捉到自己的思想。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设计其实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有由复杂到简单的重复循环的过程。做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是需要文化积累的,而如今许多人所说的“中国的风格”“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实总是停留在表面上,因为文化是一种互补共通性很强的东西,触目可及的中国式设计无外乎传统的书法、国画、剪纸、脸谱等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积累,不是简单的画几笔,写几个字,看几本书就可以学到的东西,就从中国的国画来说,它与生俱来的表达方式是几千年的文化沉积,而它所表达出的神韵和精髓不是简单的模仿就能来的。话说回来,文化是互通性很强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老是说中国设计师的水平比国外的低呢,为什么国外的设计师能非常好的运用我们的元素的,其实说白了,我们缺乏的是学习的态度,大胆的创作方式,敏锐的思考能力,良好的交流环境。模仿固然是好的,甚至于抄,我不否认这是学习设计的很好的方式,可最后只有把它所体现出的设计思维,表达方式真正的融合到自己的设计中,才能起到学习的效果,但如果只是一味的抄袭,却忘了自己的学习目的,那么就说不上设计的提高,想创造自己的设计风格更是空谈。设计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作为设计师的创造力,学习能力。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他们的设计不论从整体和细节上都有自己的权衡。甚至是一个点,他都会去找尽可能多的位置来供自己挑选。而在这不断的挑选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自己的设计经验,虽然看着简单,可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这些细节上的积累可以让他节省时间。设计是一种思维到具像的表达方式,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它只是为了实现思维的具像而存在的手段,所不同的只是方式而已,简单的几个字可以体现你的思想,或者一堆的图片加上几个色块也同样可以表达出你的思想。而设计能力的提高只是让我们多了几种表达方式,然后在找出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而已。进而开始完善自己习惯的方式。 
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别出心裁制造出来的物品也就是设计品拉我自己的理解很简单但很全面 呵呵
未来 能力 伴随着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设计正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美化生活的的未来设计人才,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以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则成为衡量设计者一把尺子。结合人的整体发展过程和目前教育实际,未来得我才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继续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在不断的变化,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促使未来设计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作为对人工制作物的一种策划和构思,具有知识综合化和文化整合的基本特征,它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生活感悟能力,并通过一定的文化形态组合成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而知识的储备是发挥该职能的前提,如果说宽泛的知识层面是未来设计人才自由飞翔的翅膀,那么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未来设计人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则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未来设计人才步入成功的阶梯。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始终伴随着未来设计人才的成 长过程。为此,注重培养他们的继续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对有用知识搜索、鉴别、综合和运用的能力上,要让他们学会对知识鉴别和储存,在此基础上善于把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二、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设计者对艺术品的鉴别欣赏能力是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表现的基础,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鉴别能力与创造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鉴赏能力直接反映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并在设计作品上凸现出来。艺术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综合创新能力来实现,来源于设计思维。而设计者所运用的思维模式是分析式串行思维和整体式综合思维的组合。我们知道,人的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思维模式。左脑具有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优势,右脑具有非语言功能和形象思维优势,左右脑之间是通过胼胝进行整合的,是左右脑共同协作的结果。 在创造力的发挥中,人的相象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可以使人的思维产生飞越从而形成创新机制。创新能力作为设计人才的智能结构的核心部分,是设计的灵魂。为此,综合创新能力是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其中对创新来讲,具有两种规定性,其一是独特性,即是具有不同于以往事物的特质;二是其作用价值,因创新必须生产出新的效益和作用价值。然而设计产品的相关属性也规定了设计的创新又不是设计者个人随意发挥的,必须具有明确的预期效应。现代设计的基本目的是要创造更多满意顾客、更多美好的形象、更多丰厚的效益回报和更有发展前景的未来空间。 三、具备踏实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所谓敬业精神,则集中体现于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上。艺术设计作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人们的生活现实空间具有直接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面貌和生存环境的质量。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促进科技成果向商品的高雅实用性转化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并可以创造很好的附加价值,发挥主要的经济作用。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和交流手段,艺术设计在沟通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助于实现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要求设计者既要有澎湃的创造激情,又要有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只有把设计事业作为终身的追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并有所成就。此外,由于设计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艺术设计只是整个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它与生产的科技开发、材料准备、产生工艺、市场营销等环节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团队的每个成员有良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在合作与竞争、分歧与协调、领导与服从等关系的处理中,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在协调、互助的整体框架下发挥作用。 四、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观察是设计者知觉形态中有意识、有计划的一种活动。鲁迅说:“如果创作,第一要观察。”如果说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是设计者的必备基础,那么,敏锐的观察能力则是一个设计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设计者在接受设计任务后,其对市场产品和消费群体的调查和研究,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洞察力。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来源于自身宽泛与否的知识层面及鉴赏能力的高下,观察是一个由认识到思考,再由思考到实践,又由实践到认识的往复过程,从生动的观察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并最终升华认识以指导实践。反应能力与观察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反应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是反应的前提。由于设计的社会性和商品价值,使得设计者在市场竞争、商品流通等等现实环节中,其神经中枢及大脑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反应能力强,敏锐性则高,设计的商品就具有较高的市场和价值;反应能力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迟钝,其设计的商品就缺乏市场竞争力。反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设计者后天的不断学习、追求与努力。 综上所述,未来的设计人才的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未来的设计者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并在熟练掌握现代工具的基础上,主动超越设计,更加自主的投入到设计的创造活动中;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因为地域特点也是设计者重要的知识背景,民族性、独创性和个性同样具有价值,未来的设计人才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是将民族与传统的元素恰当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从而由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迈向引领市场、升化精神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