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9

手机用户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考古专业的议论文素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5577480289

已采纳
自己去挖几个古墓吧,开个玩笑。坐享其成?似乎大学有点太滋润了吧,你自己到网站上找几篇文章就行,就论述文物保护不力啊等等很多都可以做论文的。

关于考古专业的议论文素材

303 评论(14)

ahadan

尹达与中国史前考古学 王世民尹达同志是老一辈考古学家中,对中国考古学的早期发展,做过重要贡献的学者。1931~1937年,他活跃在田野考古第一线,参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的安阳殷墟等项重要发掘。1954~1963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领导职务,对于把握考古研究的正确发展方向,起了重要的作用。数十年来,尹达同志特别是在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奠定基础方面,有其可贵的业绩。一 中国考古学开始走上科学轨道的年代,首要任务是正确判别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尹达正是这个时刻,在李济和梁思永的领导下,坚持多年的田野发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193l~1934年,他参加梁思永主持进行和自行负责的后冈遗址发掘工作。这项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掘,第一次从地层学上确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殷文化的相对年代,使我国史前时期考古研究的水平大大地提高—步。这里无疑包含着尹达的辛勤劳动。后来,他在濬县大赍店遗址的发掘和安阳同乐寨遗址的调查中,也曾发现龙山文化叠压仰韶文化的地层关系,进一步证实中原地区两种原始文化的年代序列。这些在今天,早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上的普通常识,当时却是我国考古学界的头等大事,是中国史前考古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1936年夏,尹达又在梁思永的领导下,与祁延霈一道,发掘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大大地丰富对龙山文化文化内涵的认识。当时,这里曾发掘50多座墓葬,有的随葬品特别丰富。尹达参加革命前,已经将两城镇的发掘资料整理完毕,并且写好了报告的主体部分,由于没有来得及撰写结语便搁置起来。50年代中期,他曾根据自己手头的部分资料,准备继续进行两城镇遗址的整理研究,由于其他工作较忙未能写成专文。这项发掘的原始资料和报告初稿,现存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可望进一步整理后正式发表。 尹达对殷墟发掘也有重要贡献。他曾与石璋如、祁延霈等人鼓动梁思永,领导大家寻找殷代的王陵。于是确认侯家庄西北冈墓地,并于1934年春,对该墓地进行中国考古学史上少有的大规模发掘。从1934年秋到1935年秋的三个季度,共计发掘10座殷代王陵,以及上千座残杀“人牲”的祭祀坑,为殷代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尹达早年的突出成就,还包括根据一些遗址的系统发掘资料,第一次详细地论证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问题上的错误。上世纪20年代前半期,瑞典学者安特生来我国进行史前时期的考古工作,先后发现仰韶村等著名遗址,由于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资料存在问题,所作错误论断在学术界造成了混乱。尹达从亲自参加后冈等遗址发掘所明确的仰韶、龙山两种文化年代序列出发,通过分析当时了解较多的龙山文化和仅有初步了解的仰韶文化两类陶器特征,较早地认识到“仰韶村遗址中实含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遗存”,“安特生所谓仰韶文化实杂有龙山文化遗物,应加以分别,不得混为一谈”。1937年春,当安特生来史语所参观访问时,尹达曾当面向他提出质疑,但安特生固执己见,并不认输。于是尹达在当年7月,撰写《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文,详细阐述自己的见解(因抗日战争爆发搁置,迟至1947年3月发表)。该文又提出,安特生由于未能辨认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遗存,主要根据陶器的着色与否推测时间早晚,既然河南的龙山式陶器晚于仰韶式,那么所出陶器全是单色(某些特点和龙山文化遗存相似)的齐家坪遗址,“是否早于仰韶期,其问题正多,不能遽为定论”。这样,尹达对安特生当时划分并曾产生相当影响的甘肃远古文化六期,也已提出大胆的质疑。后来,夏鼐于1945年,通过甘肃宁定县阳洼湾齐家墓葬的发掘,找到齐家文化晚于仰韶文化的层位关系;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地区的大量田野考古工作,发掘过许多典型的遗址和墓地,使当地远古文化的年代序列得到更为圆满的解决。 尹达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以后,于1939~1940年撰写《中国原始社会》一书(1943年在延安出版)。该书的主要两个部分,分别从考古学上和古代传说上考察中国原始社会。这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中国原始社会研究的有益尝试。该书第一编,第一次在细致分析考古发掘所获可信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古代氏族制度的发展进程。现在看来,尽管书中的某些论断不甚妥贴,主要是对殷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了过低的估计,认为当时处于崩溃过程中的氏族社会,西周才是中国出现阶级社会的开始。但尹达以其一腔革命热情,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困难的情况下,摸索了考古学与历史研究结合、服务于理论斗争的一条新路,有其不可埋没的开创之功。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初,是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时期。尹达于1954~1963年担任考古研究所的第一副所长和所长,先后十年之久。他与夏鼐一道,把握考古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导全面工作。当时,尹达的主要精力虽然用于历史研究方面的组织工作,但对考古研究的动向仍时刻关注。他经常向我们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考古研究,使考古学真正成为历史科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954年底和1955年初,尹达刚刚回到考古战线的时候,先后发表《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工作》、《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问题》两篇文章。他从分析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进一步批判安特生在分期问题上的错误两个方面,阐明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当前的迫切任务,以及原始社会研究在理论斗争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早日建立起我国新石器时代分期的标准”,判明“新石器时代的不同的文化系统”等课题,较早地引导大家关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和文化谱系问题。 1958年和1959年,面对社会上“拔白旗,插红旗”的情况,尹达在考古学界及时提出“立中有破,边立边破”这一反潮流的发展方针,以及“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奋斗目标,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把我国各个阶段的各种文化遗存搞出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系统”。同时,他又从领导的角度,明确表示对类型学方法的态度,批评一提“瓦罐排队”就全然否定的倾向。这样,便使全国的考古工作避免和减少错误思想的干扰,更加健康的发展。 编写《中国史稿》原始社会部分的时候,尹达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原始社会的问题,于1962~1963年初,以《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所作综合为基础,逐一分析重要的具体资料,写了五万余言的长篇论文《新石器时代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该文以高屋见瓴之势,更加概括地总结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指出尚待深入钻研的问题,展望进一步前进的道路。尹达反复强调,考古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以理论斗争的责任感,密切注意大量资料所反映的复杂社会现象,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综合研究;必须努力提高田野考古的技术水平,以高度的学术责任感,严肃认真地对待田野工作,根据层位关系解决好不同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和本身分期问题。尹达颇为独到地指出,要在考古研究中注意区分不同的工作阶段:(1)科学的考古发掘和发掘报告的整理出版。全面而系统地科学反映某一遗址的现象,是它的首要责任。(2)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根据科学发掘的资料,从考古学理论的高度,深入分析其中反映的复杂现象,解决某些学术性、理论性的问题。(3)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历史的研究。他认为:“如果不弄清楚每个阶段应有的主要任务,从而混同起来,纠缠在一起,就会影响科学工作的进程。”“越过考古学的认真的综合研究,即进入氏族制度的社会历史的探索,就有可能制造一些学术上的混乱。”尹达还曾特别指出,必须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综合研究,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把长时期内各种不同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发展过程弄清楚”。强调这种文化发展系统(亦即文化谱系)的探讨,是考古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忽视这一环节,就会造成学术上的损失”。为此,他针对当时仍然轻视类型学研究的情况,进一步阐述陶器在新石器时代研究中的作用,提出对新石器时代的大量陶片作目的性明确的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当年,尹达在《新石器时代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期盼,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的园地,通过“园丁们的选种,培育,灌溉,锄草这一系列的大量劳动”,“出现杂草不生,百花盛开的、更为宜人的景象”。四十多年后的现在,这种更为宜人的百花盛开景象已经出现。在诸多考古学者的齐心努力下,各地陆续发掘一系列典型遗址和墓地,迅速出版许多大型考古报告,考古遗存年代序列和文化谱系的研究更加深入,农业起源、生态环境、聚落形态和文明起源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中国史前考古学发展的历史,重温尹达同志的业绩,对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仍然是十分有益的。
245 评论(11)

叫潭bt8

经典作文素材: 1、成功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是努力的人生,是无任何遗憾的人生,是目标明确并为之奋斗的人生,是会把握机遇的人生。哈佛大学对于人生成功曾做过科学的系统的调查和验证,认为人生成功必须具有三大因素:一是宏观管理能力,二是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其中,前两者仅占15-20%,后者占80-85%。这与我国清华大学曾经做过的调查试验公式惊人的相似:成功=15%的知识技能+85%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不是指通常的庸俗的人情世态,而是指驾驭人生、调节人生、解决矛盾的能力。 人人都希望成功,但往往把成功看得高不可攀,其实成功的人生是从每一点每一滴做起的,成功离我们很近。要想一步步迈向成功,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做到"五会"做起,即会笑、会听、会说、会做、会想。只要你想成功,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每一天都成功一点点,成功的人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2、铁环的寓言 一个铁环,不小心弄丢了自己的一部分。于是便拼命地寻找失去的那一部分。但由于自己不圆,所以滚得很慢。但正因为如此,它观赏到了平日里很少注意的花草,并和它们交了朋友。 工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它找到了丢失的那一部分。有了它,虽然完美了,但是会跑得很快,再也无法和花草说话…… 3、邱吉尔的弱点 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世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柱,几乎就是邱吉尔每天的广播讲话。可是有谁知道,邱吉尔青年时期特别害羞,一讲话就脸红,期期艾艾。当他确定了自己的远大目标和抱负后,决心克服这个缺点。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 4、华盛顿的牙齿 1784年,也就是华盛顿成为美国总统前五年,刚刚52岁的他,一口牙几乎掉光。他请牙医往自己口腔里植入了九颗牙,而这九颗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从他的黑奴的嘴里现拔出来的。这是历史学家刚刚考古发现的,那个曾经解放黑奴的英雄华盛顿就这样在我们心里突然滑落,我们仿佛看到了圣袍上的污点。但是仔细一想,设身处地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就不足为奇了。是的,把某人看作圣人是因为我们对他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从而在心里为他涂抹各种色彩,然后低下自己的头颅,来增加他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华盛顿的不完美。 5、不可救药 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残酷地欺压人民。当时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常冒死劝谏,希望厉王能改邪归正,但是他不但得不到厉王的重视,反而被奸臣嘲笑。 凡伯看着渐渐衰弱的国势,内心格外焦急,于是就写了一首诗警告这帮小人。诗的大意是说:不是我老了,才说这些不该说的话,而是你们把忧患的事情当作儿戏。忧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能够防止;但是,一旦忧患越来越多,那就像火焰熊熊燃烧一样,没有办法补救了。 果然,不久老百姓把周厉王赶到了很远的地方,再也没让他回来过。 6、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7、某国一位女士来到中国一所小学,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们配合做一件事情。这位女士拿出一只瓶子,里面有五个小球,每个小球有一根线牵着。女士对五位小朋友说:"你们每人拽住一只小球,在7秒钟内必须全部从瓶中拽出,否则就会被瓶中的水淹死。记住,颇愫泌只容得下一只小球,谁的小球出得慢,谁就有被淹死的危险。"五个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后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耳语了几句,之后示意女誓愫蒙以下令了。女士说:"开始!"只见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将小球拽出,第二、三、四个小球随后出来,最后拽出来的是那位年龄最大的小朋友。7秒钟内5只小球全部拽出。这位女士被眼前中国小朋友的举动惊呆了,接着便流出感动的泪水。她说:"这个试验我在其他国家做过好几次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往外拽,结果挤在颇愫泌谁也出不来,全淹死在里面了。中国的小朋友了不起!" 8、希尔顿集团在当今世界旅店业中可称是扬名五洲,200多幢巍峨壮观的高楼大厦遍布世界各都市,希尔顿集团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原因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希尔顿集团上下团结一致,唐拉德·希尔顿曾这样说过:"我可能是得克萨斯州最幸运的,是福中之人,这种福来自于友谊,来自于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永远与同僚相处愉快,合作无间,因为我的福来自于他们。" 9、家庭主妇 电影演员陈冲是这样描述她的生活状态的:"生活中的事情很琐碎,其实我在生活中就是个家庭主妇,我有我的丈夫,两个孩子……年轻时可能在事业上在乎很多,但现在的心态真的坦然了许多。我现在最在意的就是身边的这几个人,只要他们都健在、安康,也还爱我,我就幸福了。" 10、赵本山8种角色打分 在赵本山非常戏剧性的人生中,他还扮演了很多种角色,董事长、人大代表、丈夫、父亲和朋友,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赵本山为他生活中的8种角色分别打了分。影视演员:70分;小品明星:80分;导演和制片人:70分;人大代表:80分;董事长:50分;父亲、丈夫:10分;朋友:80分。 11、马克思的后代 《俄罗斯报》记者切尔卡希在伦敦大街上乘坐一辆出租车,发现司机的相貌很有特点:一脸又浓又密的黑络腮胡子。最让记者吃惊的是车上挂的卡尔·马克思的小幅画像,镶在精致的铜框里。记者问道:"你是马克思主义者?"司机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递过一张名片。记者看到安东尼·马克思的名字,于是问道:"你们同姓?"司机笑着说:"您不觉得我们长得很像吗?"记者仔细端详起来,他与无产阶级学说奠基人的相貌的确有相似之处。司机淡淡地说:"他是我的高祖。他的女儿是我的曾祖母……" 记者提问:"您从他那里继承了什么?" 安东尼笑着摸了摸大胡子说:"就继承了这个。"他拿出一本夹有许多书签的《资本论》。 记者边翻书边问:"你还记得对马克思的一个调查表吗?在回答'您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的问题时,他说是'读书',大概您也喜欢读书吧?" 他回答道:"不太喜欢。我喜欢收拾园子和汽车。我们俩只一点一样,那就是爱喝啤酒。" 12、陈毅:永远的儿子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过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解放后不久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和外交部长,工作十分繁忙。1962年,他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来洗呀,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来,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拦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呀!"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126 评论(11)

ccm678335

3000字的小论文,建议你题目最好小一点!不知道你是刚刚涉及考古还是怎么?所以给你几个建议找一个遗址中的一种遗迹或遗物进行探讨。这个相对专业,但上中国知网就有很多。如:半坡的环壕研究,看《西安半坡》;汉代桂宫瓦当研究,看《汉长安城桂宫 1996~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讨论一下考古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如:中国考古学与文物学的关系(大一是我就写过类似的)看 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史、考古十八讲、文物学概论之类的。这个相对简单。写一下区别、源流,写一下相互应该借鉴之处就可以了。
171 评论(15)

相关问答